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22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市里日报的记者怀揣着一颗悲伤的心走了。
临走之前他还深深地看了眼田蓝, 心中泪流成河。
他跑了这么半天,又是钻防空洞,又是进大棚,又是看养猪, 又是瞧磨坊, 还是跟着收拾了半天猪饲料。
什么仔猪断奶后, 饮用水里要加酸, 将h值降到5后给小猪饮用,以缓解断奶后乳酸来源不足,胃酸分泌又不够造成的消化不良。
什么粗饲料粉要经过发酵, 搭配青绿多汁的青饲料喂猪, 可以让猪提前出栏。
什么粮食粗壳、树叶、干草及庄稼杆子这些味道差又不好消化的富含粗纤维的饲料,要经过变糟处理, 把饲料变的又香又软, 猪就爱吃了。
什么富含淀粉的精饲料经过糖化处理, 把淀粉变成麦芽糖,猪不仅爱吃, 而且好消化。
等等等等, 还有青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的搭配,如何利用酒糟和糖渣提高养猪效率。他林林总总记了一大堆呀。
单是养猪这一项, 他就能写出一篇专题报道。
更别说风力磨坊、高粱壳子酿酒、玉米芯制糖, 这些充分体现了知识青年学有所用,促进农村建设的项目,哪个不能拎出来做文章呢?
分明就是留守知青先进代表的典型, 结果他还没走呢, 人家就自己塌台子了。
记者越想越悲伤, 最后咬咬牙一跺脚, 决定还是写报道上报纸,先把春风里的典型树起来。
不管了,高考要到夏天,距离现在还好几个月呢。
况且高考有那么容易吗?过五关斩六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说的就是高考呀。
又不是说田蓝同志想参加高考,她就一定能考上。大学生可是天之骄子,万里挑一的人才。全省50万考生,大中专院校加在一起只收2万人,录取率只有4。里面绝大部分还是城里高中的应届生,从没丢过书本的应届生。
下乡这么多年,已经完全是双老农民的手的田蓝要怎么跟他们比?又不是比种田。
她十之八九考不上吧,只能老老实实继续待在农村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考上了,那也起码是夏天的事了。
现在才是春天呢,春天有春天的先进典型,等到夏天来了再说夏天的事。
他点点头,毅然决然地走了。
田蓝虽是穿越人,却也不会读心术,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季抛型先进知青典型,只配享受一个春天的荣光。
她追着公社干部问了两句,知道考试时间就定在今晚,顿时无语至极。
开什么玩笑啊?现在太阳都要落山了。他们这帮知青必须得立刻出发,才能准点赶到公社高中拿到试卷开始考试。
这个过程中,吃饭自理,交通靠走,考完之后在哪儿落脚,也不归公社管。
前来通知的干部还振振有词“你们都是大小伙子大姑娘了,还把自己当成奶娃娃吗?一点点困难都不能克服的话,还想考大学,不是开玩笑嘛。”
他还真不是存心为难赵家沟的知青,他对这群知青又没什么芥蒂。
相反的,自从赵家沟酿酒制糖之后,他们向阳公社在全县都出名了。他陪老婆回娘家,带的年礼都比连襟多,大大出了回风头。
只是在这个时代,乡下根本不会把高考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不是说不重视,就是绝对不可能全民关注。
还送考陪考呢,不管是公社还是学校都不会组织考生统一行动,大家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去年夏天,还有知青天不亮就出发,一路靠两条腿走去考场,结果太阳出来了,他脱力过度直接中暑倒在了地上,都没能参加考试。
比起他们,赵家沟的知青不过是走去公社,已经很轻省了。
大家伙儿不敢耽误时间,赶紧各自回家拿文具。
田蓝和陈立恒也换了件袄子,然后戴帽子的戴帽子,裹头巾的裹头巾。别觉得模样可笑就不想用,等到晚风一吹起来,你就知道为啥要温度不要风度了。
大西北的早春,那是能冻死牛的。
知青们一人一碗糖水蛋下肚,然后揣上包玉米花生糖就赶紧上路。
趁着天还亮,快点走,天黑之前赶到公社最好。不然就现在的道路状况,你摸黑走路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大家伙儿刚开始还说说笑笑。随着暮色渐起,西北风呼啸,所有人都识相地闭上了嘴巴,完全不想吃一嘴沙。
原本排成列的队伍也变成了三三两两,关系好的人走在一起。
田蓝回头叮嘱了一句“都注意身边的同伴,不要随便更换团队,以免落单。”
1980年的向阳公社,虽然大家看不到了,但野猪出没并不稀罕。饿了一个冬天的野猪万一发狂,后果十分严重。
知青们不敢大意,赶紧聚拢了些,快步往前走。
陈立恒小声抱怨“应该弄辆自行车的。”
其实从穿越过来到现在,他去过不少次县城。如果存了心思弄工业票,也不是难事。
可惜他每次进城都有事情做,忙忙碌碌的,居然把这事给落下了。搞得大冷天的,田蓝还得跟他一块儿走夜路。
如果有车的话,他就能骑车戴着田蓝去公社了。
田蓝也被吹得难受,听他提到车的事,立刻追问了一句“能弄到拖拉机吗?”
眼下在农村,拖拉机可是宝啊。它不仅可以运人运货,还能耕田,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
之前他们一直忙着农副业,倒没怎么关注拖拉机的事,就连榨糖厂的甜菜渣也是酒厂和食品厂来知青点拖糖的时候,顺带着给运过来的。
金面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