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虫迷城:触手娘的养育手册

第137章 出狱(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37章 出狱

黑死病,还在蔓延。

而恐慌,远比疫病传播的更快。

所有人都在争抢着购买粮食,却没有一个人想要追寻一下疫病的来源。

华洛和朱莉雅一通心灵交流之后,朱莉雅也感觉到这次疫病的不同之处。

爆发的太快了,根本没有起源之地,直接在各个社区内全面爆发,好像有人故意传播一样。

只是朱莉雅向治安厅长官汇报之后,长官根本没有在乎她的报告,正在给部下下令,帮他家多抢几袋盐,他家的庄园里还没撒盐封门。

看来只能自己调查了。

前往市政大厅,这里的官员也在全力镇压民心,处理着粮价的飞涨,根本没有人在乎黑死病的起源。

华洛躺在牢里悠闲的出谋划策,如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已经是这座牢笼了,至少不用担心黑死病的感染。

朱莉雅分身乏力,各个社区跑来跑去,寻找那些看起来最严重的病人,询问着他们最初的感染渠道,根据大数据分析,试图在地图上找出瘟疫之源的起点。

这一忙就是三天,短短的三天时间,病人已经大片扩散,空地上形成了各种病人集中营,将所有重病的人集中起来,以防疫病扩散。

此时,街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朱莉雅忙的马不停蹄,在集中营里征集线索,偶然间却在一个营房里听到两个王国军官交流。

“听说上面要求把这群病人都赶到希维亚区去。”

“啊,上级区都治不好他们,还丢中级区,这不是要人命嘛?”

“谁说不是呢,但是这样可以减轻瘟疫传播,减少粮食消耗,又能让那群反抗军好好喝一壶,总不能让他们看笑话吧。”

“说的也是。”

就这样,王国竟然决定把黑死病人集体驱赶到希维亚区去。

那里虽然不是反抗军的大本营,也是反抗军经常活动的区域,一旦疫病传播开来,处理不好的话,反抗军绝对也要倒大霉。

华洛都没想到,这群王国老爷们心这么恶毒,居然把病人往未感染区域赶?

好歹希维亚区也没有完全陷落啊,名义上依旧归属于王国序列。

行吧,你们不要脸面,我们反抗军全接着。

华洛打起精神坐了起来,他认真起来了。

……

面对黑死病的快速蔓延。

大教廷给出的方案是:【明码标价1万金币的治愈费。】

毕竟拥有祛毒虫的牧师数量稀少,即便全力施救,一天能够治好的病人也就百十号人。

王国机构:「封锁疫区,驱赶病人前往希维亚区,看不见病人,我们就没有传染病。」

炼金术士工会:「已经研发出尸体淀粉,轻易解决粮食危机。」

华洛则是让朱莉雅绑着气球,送信通知歌兰,无论王国赶多少病人出来,反抗军照单全收,好生照顾着,治病的方法他来想。

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该出狱了,当然是通过正当的渠道,而不是毁灭菇炸墙。

这一天,戒律所的神官终于决定对华洛进行审判。

因为民众需要一个吉兆,驱散病痛的阴霾。

烧死一个总是披着诡异外套,灾厄象征的鸟嘴医生,正好可以鼓励人心。

夏士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绝品天眼
绝品天眼
出身显赫,幼年意外与家人失散;因祸得福,被世外高人收养,练就天眼神功!大学期间,办企业,拥有财富巨万!认祖归宗,从此踏上仕途之路!
微笑面对世界
前妻有喜,陆总请排队恭喜
前妻有喜,陆总请排队恭喜
【男主追妻火葬场、男二横刀夺爱(雄竞双洁)】【双向暗恋,误以为双向有白月光】【假无能真大佬女主×毒舌腹黑太子爷】去阿勒泰滑雪那年,才十岁的江映月被家人遗弃在雪山冻得瑟瑟发抖,是陆承影把没人要的她捡回去。穿着一身滑雪服的少年脱下外套裹在她身上:“哥哥送你回家。”从那时候起,她的目光都在少年身上,直到十八岁订婚,二十岁步入婚姻殿堂,二十三岁离婚。她知道他的心从未在她这里,他一直有一个白月光,当初在雪
冰蓝梦人
黑欲青春王焱张宗赫
黑欲青春王焱张宗赫
血染的青春,无悔的誓言,青涩的爱情,真挚的友谊,社会的险恶,人性的复杂。一段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一段流传至今的江湖野史!一群荣辱与共的生死兄弟!一个扛旗站顶的绝版时代!笑看风云,并肩前行!杜撰的真实,真实的杜撰!哥几个,走着!纯银耳坠出品,保证精品!
纯银耳坠reborn
流落荒岛的日子
流落荒岛的日子
游轮沉没,我和诸多美女流落荒岛。妩媚女总裁,长腿女模特,后悔的前女友...倾城倾国的美女们为了生存,不得不....
叶少华
婆婆让我守活寡?军官老公回来了
婆婆让我守活寡?军官老公回来了
【年代+军婚+空间+养娃】 一朝穿书,富二代周知桐成为了留守乡村的炮灰军嫂,不到三十岁就得累死,最为可怜的是两个娃会被恶婆婆卖给人贩子跺手跺脚上街乞讨。不过让她惊喜的是她家的百货商场跟着穿了过来,成为她安身立命的根本。什么给这个家当牛做马,累死累活,那是不存在的。什么两个娃要被卖给人贩子,呵呵,到时倒要看看,被卖的会是谁。至于那糙汉军官,是去父留子,还是怎么滴,就要看看他的表现了。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