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他是她的不二之臣
当即同他们说起目前俞州的情况。
几人边走边聊。
齐太守拄着拐杖,看周边庄稼地里已经收割完,问道:“今年风调雨顺,桂枝村这边收成可好?”
顾老儿:“收成不错。”顿了顿,无奈调侃道,“不仅收成不错,说不定家家户户都还有余粮呢。”
这话把齐太守逗笑了,知道他在信里的吐槽,打趣道:“只怕长卿你做了几十年的官,还极少见到老百姓手里有余粮的。”
顾老儿:“那可不,咱们桂枝村人口不多,田地充足,几乎每家每户手里都能分得二十多亩地,若是产粮多的,交三成公粮,产粮低的,只交两成。”
黄京兆忍不住插话问:“当真没有租子?”
顾老儿摆手,“没有租子,村民跟衙门签的租地契约,只收三成公粮,其余全进自己的腰包。
“不知你们过来时有没有看到,有的村开始修路了,衙门说只要当地人把出行的道路扩宽到牛车驴车能通行,实现什么村村通,县县通,上头就会把徭役取缔。
“像扶阳和平中那边已经把徭役取缔了。”
在回去的途中有村民跟他们打招呼,虽然顾老儿心中不服,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帮土匪确实比先前的夏氏受老百姓欢迎。
齐太守没有顾老儿那般迂腐,捋胡子道:“老百姓没有徭役在身,且只上交三成公粮,日子是要轻松许多。”
黄京兆说道:“我们沿途过来,当地老百姓对州府口碑甚好,可见有下功夫。”
顾老儿:“起初我也没把那群土匪放在眼里,毕竟是一群草莽武夫,只知道打打杀杀,哪里懂得治内。
“不曾想,花样多得很,一套又一套的。
“他们那群人原本是永庆那边的,因着夏氏想图谋临都和永庆,结果反丢了俞州。
“我甚至还听说土匪跟俞州打仗都是从永庆老百姓手里借的军粮,老百姓反而做了公家的债主,我活了一大把岁数,还是头一回听说。”
这话把两人逗笑了。
黄京兆打趣道:“家家户户都能得土地耕种,还不用服徭役,也没有额外的租子,若是我,也会借粮出去,盼着公家别垮台了。”
齐太守:“正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他们很懂得利用这个道理把老百姓箍在手里为我所用。”
顾老儿:“这倒是事实。
“我曾去平中那边看过,当地还有什么蚕农副业,由衙门牵头让收购生丝的商贾跟蚕农签订收购契约,你养蚕我收购,给村民搞副业补贴家用。
“听说还是韩太守的闺女给做的功绩。
“女人都能出头来办公务跟男人抢饭碗了,永庆那边还兴办了学堂,免束脩招收男童女童,开了一个什么女学,学的不是什么三从四德,而是齐家治国的那一套,你们说荒不荒唐?”
这话委实把两人震得不轻,齐太守忍不住道:“你信里没提这茬儿啊?”
顾老儿糟心道:“我还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娃给臭骂一顿,说我老迂腐不知变通,活像那茅坑里的石头一样。
“我顾远真活了七十多年,还是头一回被骂得这般体无完肤的,简直岂有此理!
“那帮乌合之众,起先来请我出山,结果没劝动,又把我痛骂了一番,这都是什么糟心事儿?
“我心里头不服气,没处发,便同你重光写了信,宣泄心中烦闷。”
齐太守安抚道:“无妨,他日便替你骂回去。”
顾老儿:“你们既然来了,便顺道瞧瞧这俞州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他们才在村里落脚,没过两日另外两人也过来了。
这群老头在俞州境内溜达了一圈后,三观跟顾老儿那般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年世道混乱,那江原刘太守是公认的治内好手,但跟俞州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五个老头在官场上浸淫几十年,集思广益,敏锐地意识到俞州的管理模式跟朝廷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如果说朝廷或其他地方是以统治阶层的利益为主,那这里就是以最底层老百姓的利益至上,完全是相反的。
其他地方富裕的是官僚世家豪绅,这里富裕的是老百姓,公家反而成为为他们服务的一个体系。
这种新兴的体制彻底颠覆了这几个老头的认知,价值观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
俞州的政通人和给他们上了一堂毕生难忘的课程。
纵使他们饱读诗书,从小就受封建体制的熏陶,但手里头的东西拿到这里来,几乎是苍白无力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个道理他们比任何人都能明白。
而现在,他们清楚地看到,当地的老百姓正载着那群土匪扬帆启程,以势如破竹的凶猛姿态成为一方霸主。
那种强大,不是你拥有多少军队,也不是你手里拥有多少人才。
那种强大来自于当地老百姓骨子里的自信向阳,来自他们对未来蓬勃的美好憧憬。
为了能托住给他们带来重生希望的州府,俞州一百多万老百姓将成为那群土匪背后最有力的支撑。
没有哪个衙门能做到跟老百姓彻底凝聚到一起。
但这里可以。
因为州府关系着老百姓的饭碗,关系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如果州府垮台,那就是来抢老百姓的饭碗。
这股仇恨的力量,摧枯拉朽,它能撼动整个王朝,乃至整个封建体制。
窥见天光的五个老头儿集体陷入了沉默中,他们好像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闫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