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平壤大捷背后的辛酸
两万明星阵容,面对三千龙套,亮起寒光闪闪的屠刀,发起决死的冲锋,清算二十多天被杀惨了的账,灰飞烟灭,仿佛就是一瞬间的事。
然后就是一瞬间,日军得到了回答——猛烈的还击。
兵力处于严重劣势且弹药给养严重不足的3000中国军人,冷静的结阵,布防,密集的战车环绕成工事,冰冷的佛朗机炮口指向敌人的前沿。日本“明星”们还没冲到近前,立刻遭到中国“龙套”猛烈的炮火打击,阵型大溃,阵中的明军骑兵趁机反冲杀,直杀得日军连连败退。
败退了就再冲,冲过来就遭到炮火打击,打击完了被骑兵砍,决死的冲锋也躲不过呼啸的火枪子弹,张牙舞爪的日本长矛,被风驰电掣的明军钢刀砍得七零八落。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占据地利优势和兵力绝对优势的两万日军,竟然死活冲不开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所谓“武士道”精神,果然“名不虚传”。gonЬorg
可日军总司令黑田长政却不慌,前方冲锋的有两万人,我手里压阵的还有两万生力军呢?就算是拼消耗,也有你拼光的时候。只是……他们怎么这么顽强!
打惯了炮一响就鸟兽散的朝鲜人,碰上死战不退的中国人,不习惯,着实不习惯。
可不习惯也要接着打,日夜加班不休息,反复冲锋,包围圈在缩小,中国军队的阵地在收缩,枪炮声也渐渐稀疏了,然而硝烟弥漫间,大明的战旗依旧高高飘扬在碧蹄馆上空。
却突然听得外围阵脚一阵慌乱,一支明军骑兵冲开日军的外围包围圈,杀进来了!
日军慌了,莫不是敌增援部队来了,定睛一看,松一口气,只有1000多骑兵。再定睛一看,死守待援的查大受急的差点撞墙,苦苦冲锋的日军乐疯了!
冲进来的人,是明军的最高统帅,征东提督李如松,外带他的一千近卫骑兵。
天大的馅饼,砸到了日军总司令黑田长政脑袋上,这位战国“智将”立刻发出指示,周围三百里的日军,迅速赶到碧蹄馆参加会战。
本已在明军军阵前冲得筋疲力尽的日军,似打了兴奋剂一般蜂拥而至,可李如松更快,抢在日军主力变阵前,火速从日军阵中撕开口子冲进去,和包围圈里的查大受会合。
冲进去,包围圈合拢,四千中国军队,面对四万占据地形兵力优势,且兴奋到顶点的日军。没有后援,没有退路,没有生力军,这是鬼门关前的绝地。
怎么办?
久经沙场的李如松,大脑飞速的转动,炮火轰鸣,长矛闪闪,日军的大部队发起了最凶猛的冲击,死守吗?耗也要耗死,突围吗?不可能。血战到底吗?一条命搭上没什么,主帅阵亡,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朝鲜战场大好局面,怕是要就此逆转了……
危急形势下,李如松钢刀出鞘,发布了一条让战场上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命令:全军准备,向敌人发起反冲锋!
劣势的兵力,疲惫到极点的士兵,向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发起反冲击,疯了?
但日本的“战国名将”们看到了他们难以置信的一幕,四千中国军人拿起武器,目光炯炯的怒视敌人,在一声嘹亮的战鼓后,发起了无惧的攻击。
自杀式攻击?疯了。
但冲过来才知道,不是自杀,是杀你!
冲到前面的,是李如松带进来的1000精骑,风驰电掣的速度突进,突进的过程里,用他们手里一个铁锤似的黑乎乎的东西放枪,竟然能连放三枪,还能弹无虚发,冲到近前,那武器摇身一变,竟然又似铁锤似的挥舞起来,砸得日本人哭爹喊妈。
这是李如松亲自统帅的,辽东铁骑的精锐——李府家兵,如果说查大受的3000人是龙套,那么这1000人,却是彼时大明骑兵中一等一的精华!
他们都是来自辽东的精锐死士,历经无数次与游牧骑兵的血战幸存下来的,以一当百的“兵王”,手持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骑兵武器:三连发火铳。所谓的日本“明星”,几个来回就被“兵王”们冲得溃不成军。
兵强,却不是乱冲,以一个老军事家的判断,李如松一眼找到了日军的薄弱环节——左翼,狠狠的重拳打下去,日军登时阵脚松动,死伤无数。抓住这电光火石般的机会,四千中国骑兵轮流冲锋,交替掩护,终于在密密麻麻的包围圈中,打开了一个求生的口子。
顺便说一句,那个被李如松看成“最薄弱环节”的左翼,是日本“战国名将”粟屋景雄,据说现在还被某些日本漫画家塑造成“战王将军”,估计是不打草稿的。
决死的反冲锋,败中求胜的险招,为明军赢得了金子一般的突围机会,一路冲杀间,明军成功集结到了碧蹄馆北的惠阴岭,这是突围道路的最后一道关口,冲过去,就可全身而退。
可这也是一片险地,两面是山谷,中间是水稻田,骑兵的速度优势根本无从发挥,可就在这时,日军景上井贞的部队,从侧后杀来,断掉了退路……
而面前,日本三路大军火速追击,从正面围逼过来,四面环敌,弹尽粮绝,最危险的时候到了!
什么奇谋都没有用了,打吧,绝境下的中国军队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首先倒霉的还是“战王将军”栗屋景雄,几下子冲锋下来,就借口伤亡惨重,撒丫子溜之乎也。
可有溜号的,也就有玩命的,抄后路过来的井上贞茂就是亡命徒,趁明军抵挡日军正面攻击的时候,他竟直接从侧后方发起进攻,直击李如松的中军,由此,留下了李如松后来写给万历皇帝报告里一句动人心魄的情景:围匝数重。
可“围匝数重”还是给打了回来,最惊险的一刻,一位日本金甲将军挥刀直袭李如松,幸好李如松弟弟李如柏眼疾手快,一箭击杀。大难不死的明军精神大振,奋勇抵抗,日军的冲锋终于又被打了回来,攻击受挫不说,战前杀气腾腾的立花宗茂,小早川景隆等人,纷纷表示伤亡惨重,要求退出战斗……
日军攻不进,中国军队冲不出,战局再次陷入了僵持。
却就在这时,外围喊杀声大起,明军援兵到了。
这喊杀声,是压垮筋疲力尽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眼见得外围一支精锐的中国骑兵冲杀进来,一样是可以当铁锤用的三连发火枪,一样是风驰电掣的速度,瞪红了眼睛的冲锋,一样是日军阵中惨叫声四起,接着,“战国名将”们看到了他们永远不能相信的情景:玩了一辈子命的日军,争相的崩溃,逃命,脚底抹油般的逃窜,一如之前他们在北朝鲜时候的样子……
明军得救了,七年朝鲜战争中,日军唯一一次成建制消灭中国军队的机会,就这样无情的溜走了。
冲进来的,是按照李如松命令尾随跟进的杨元,还有他的一千士兵,最后时刻的冲锋,打垮了“明星阵容”的四万日军。
16世纪中日之间最大规模的野战,落下帷幕,之后,日军落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畏惧同中国军队野战如虎,不久后明军兵临首尔城下,12万日军面对四万明军,竟如缩头乌龟般不敢出战,最终竟然不战而逃,令明军兵不血刃收复首尔。朝鲜战争第一阶段,就此结束。
结束了,口水却没有完,遍查当时明朝言官的奏折,大骂此战的大有人在,比如像丁应泰这样无知的,张口就说此战明军伤亡数万。日本的某些历史学家更是敢吹,明明是几万人打几千人被大跑,却信口开河把中国的参战人数说成十万人。误解,歪曲,吹牛,凝成了今天史书上五个错误的字——碧蹄馆之败。
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