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百岁,女帝认我做义父

第34章 截肢,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4章 截肢,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

从长乐长公主府离开后,李修缘和杜红棉坐车,许褚驾车。

“先生,直接回住处吗?”许褚问道。

李修缘拍了拍药箱,说道:“既然是出来治病救人,那就多救一个,去威远侯府。”

“好嘞。”许褚立即去打听地址,然后驾车来到了威远侯府。

这一次,李修缘学乖了,见到威远侯府的管家时,没敢说医术是自学成才,而是说祖传的手艺,有把握治疗威远侯,让他的手臂恢复如初。

管家看李修缘言之凿凿,不像是江湖骗子,于是便让李修缘稍等,而他进府通禀。

此时客厅内,威远侯王露禅端坐椅子上,一位郎中正检查他的左臂。

这位郎中是从太原府请来的名医,名叫郑寻叶,家里医术传承数百年,出过十几位御医,到他这一脉时,其名声更是响彻河南和河北及部分地区。

这次威远侯将他请来,一是为自己的手臂医治,二是为长乐长公主治疗,从而保住义弟的子嗣。

没错,长乐长公主的驸马和威远侯是结拜兄弟,五个月前,驸马杨家业和鞑靼交战战死。

长乐长公主失去了最亲的夫君,威远侯失去了好兄弟,大周朝廷失去了一位将帅之才。

“郑神医,我父亲的病情怎么样?”

这个时候,威远侯身旁站着一个青年,他是威远侯之子王星尘,看到郑寻叶表情不对劲,忍不住问道。

威远侯也看向了郑寻叶,笑着说道:“郑神医,请直说!本侯征战沙场多年,早就置生死于度外。”

看到威远侯如此洒脱,郑寻叶才将诊治的结果如实说来:“侯爷、侯世子,经过郑某的检查,侯爷左臂上的毒素,已经侵入了骨头中,此毒古怪,没有配方,很难配制出解药。若是郑某早来一段时间,也许还有治疗之法,但是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截掉左臂!”

“什么?截肢?不行!我爹最厉害的就是枪法,没了左臂,如何用枪?”王星尘当即叫嚷道,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郑寻叶说道:“毒素已经侵入骨头,若是继续耽搁,会危及侯爷的性命!不是郑某医术不精,而是侯爷的情况比较严重,世上恐怕没有人能保住这条手臂…”

“郑神医,你可是神医啊,难道真没有办法吗?”王星尘哀求道。

郑寻叶摇了摇头。

倒是威远侯爽朗一笑,道:“本侯自然相信郑神医的医术,看来本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没了左臂也没关系,本侯用不了枪,还能用刀!照样能为大周诛杀来犯之敌!郑神医,你动手吧,截肢就截肢!”

“侯爷豪气冲天,郑某佩服!那郑某便去准备了!”郑寻叶站起身来,拱手退下。

谁知这时,管家来禀:“侯爷,门外有位老郎中求见,说是有治疗侯爷手臂的办法,能让侯爷手臂恢复如初!”

此话一出,所有人皆是一愣,郑寻叶抬起的脚也收了回去。

此时此刻,谁最尴尬?

自然是郑寻叶了。

管家的话,简直是啪啪打脸,郑寻叶心想,你要是这样说,那我可就不走了。

所以未等威远侯询问,郑寻叶就率先问道:“对方说可以治疗侯爷的手臂,让手臂恢复如初,当真是这个原话?!”

“没错,就是这个原话,对方说得言之凿凿,似乎很有信心。”管家回道。

郑寻叶当即乐了,讥笑道:“连侯爷的伤势都没有见过,竟然敢说一定能治疗,此人是医术精湛,还是满嘴胡扯?难道他比宫中御医都厉害?”

咸青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整个世界
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整个世界
周轻羽散尽八转神功,以凡人之资重修第九转。意外发现,自己散落的一点神功,让悔婚的未婚妻赵烟芸领悟了天下第一剑意,放逐的妖族皇子一跃成为资质逆天的妖尊少帝,贫瘠的蛮荒古地一跃成为武道圣地……他五指一握,
我特别白
创神纪第二部:天歌
创神纪第二部:天歌
关于创神纪第二部:天歌:精卫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永不消,热血化虚无。天地共俱生,恩怨几何年?你说你鬼神,我说你大爷!三界永常在,吾亦爱吾国。灵化无穷已,岂效俗中言?!
三界无我
重生七零,离婚后冷面硬汉宠上天
重生七零,离婚后冷面硬汉宠上天
关于重生七零,离婚后冷面硬汉宠上天:上辈子她当牛做马供养白眼狼一家,临死才知丈夫早与绿茶暗度陈仓。重生第一刀,斩断吸血婚约!亲手撕碎白莲花假面,夺回被窃取的人生。这次她偏要嫁院子里最冷硬的男人,人人说
羽小灵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关于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陈清穿书了。她穿进了一本年代文里,成了美强惨反派的小姨。‘美强’是反派天生具有的,‘惨’则是她加害的。原主让他吃不饱穿不暖,非打既骂,还将他们赶出家门,害死了他亲生妹
呆呆年
簪缨世族有明珠
簪缨世族有明珠
“于茫茫人海,唯有一物,能昭雪两世,不负此生。”“那便是无上之权。”寻遍世间,谁人可保爱人永不背叛,亲人永不反目,友人永不相负?若不能,这天下便是她的猎场。重活一世,她誓要立于江山之顶,览众生匍匐,闻
梅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