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 252 章
“道旁过者问行人,”她闭了闭眼睛,“行人回答道:
有人十五岁就到北方驻防,四十岁又被派到河西去营田。走时还年少,里长替他缠头巾,归来时头发已白却又要去戍边。
边疆的战士已经血流成河,而皇上扩张领土没有穷尽。
你没听说华山东边二百里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耕地都已经荒芜了。即使有健壮妇人来耕种,田里庄稼依然东倒西歪不成行。即使关中兵能吃苦耐鏖战,但被人驱遣着和鸡狗没有两样。
可是征夫怎敢诉说苦怨,今年冬天关西兵还要继续打仗不休整。可是县官已经在催租了,可租税又要从哪里出呢?”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百姓都说生儿不如生女好,女儿还能嫁到街坊四邻处,儿子只能丧命沙场。”
李一一字一句道: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白骨遍野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凄惨哀叫声不断。”】
触目惊心,闻之悲切。
杜甫忍不住深呼吸一口气,可是那心中的郁气却始终不得而出,一时之间只觉得悲哀。
【“道傍过者”即过路人,可哪里有什么过路人,说的其实就是杜甫自己,杜甫亲眼目睹这一凄惨场面,亲耳听见了这些悲切言辞,为此痛心焦虑。”李一幽幽道:“可惜那时候没人能看见杜甫的诗,哪怕看见了也不在意也不足以改变什么。”
她郁郁道:“这一首《兵车行》可以说是杜诗名篇,为历代所推崇,不但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写作上,也没有沿用乐府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无论是立意还是手法都堪称一绝。”可这些在当时都没有用。】
“诗写得再好又有何用。”上面的人看不见,百姓该痛苦还是继续痛苦,他除了记录这些,也做不了什么。
“没有人会说纪录历史没有用。”李白豪饮一瓶酒,才猛地拍桌而且,“所以子美,你将这些写成诗流传下去,自然是有用的。”
历史怎么会没有意义呢?
【“杜甫的诗在当时无人关注,在后世名震古今,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读杜甫的诗。”李一顿了顿,“我们不歌颂苦难,但是我们要记住苦难,不要重蹈覆辙。”
李一又道:“后来,唐玄宗越发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时,杜甫还写了前出塞九首。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写了后出塞五首。
其中前出塞九首都是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
后出塞五首则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从范阳叛军中脱身逃归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说起来大家很熟悉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出自前出塞其六,不过比起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我更喜欢这首诗后四句。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治侵陵,岂在多杀伤。”
李一感叹道:“拥护强大的军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而不是为了杀人,为了杀人而打仗,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那怎么值得呢?”要说打仗能让国家强大能让百姓过得更好,那是一回事,可是天宝后期的战事根本就是一塌糊涂,除了让百姓过得更惨还有什么意义?
李一叹气,“如果这些诗大家读来已经觉得很惨,那么想来三吏三别就只会更难受。
要知道读杜甫的诗总是容易感同身受,并且被拷问内心的。”】
杜甫却笑了笑,那也算是有点用了。
【“当杜甫举目四望,神州大地,国家衰败,河山萧索,而百姓又如何的痛苦,这些从杜甫诗中都体现淋漓尽致。”
“可以说杜甫是战争的经历者,也是百姓们一路苦难的目击者。哪怕诗中事件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如抓壮丁,新婚别等,但他的感情线索一直追寻着这些不幸者,与之同悲,为之垂泪。”
“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着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感,他把这些加注在现实主义的诗篇中。
而“三吏”“三别”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又烛照着有良知的文人的人性光辉。
这正是杜诗在以悲为美的轮廓下用现实主义精神挥洒出万丈光芒。”
“思来想去,我觉得最能体现杜甫的大概还是那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一笑了笑,颇为感概道:“当年上学为了被这首诗是欲生欲死,十分痛恨这篇幅字数和其中的生僻字,如今却只高兴自己能这么早读到这样的诗。”
“当然啦,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想说,我不想背诵啊!”李一握拳。】
杜甫被逗乐了。!
饼好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