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朝廷能够运转,幸亏了这些尽职尽责的官员们,虽说贪官污吏也有,但是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尽了自己的职责。</p>
所以才会让朝廷运转,不说事事完美,但不至于荒唐乱世。</p>
太子不愿容忍,尤其是看到老三得意洋洋的脸,有时候明明很开心却故作镇定的样子,虚伪到了极致!</p>
懿光帝本身没什么大能耐,对于即将发生的全国灾难,一直保持的态度就是磨叽。</p>
只要朕不去看,不知道,麻烦就当做不存在,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吃。</p>
灾年也遇到过几次,懿光帝在位时间挺长,每次都能平安度过。</p>
所以懿光帝并不是很害怕,底层的老百姓死多少都无所谓,只要保持住不造反不□口,早晚会恢复。</p>
反正有存活</p>
的老百姓,他们就会生孩子,十年之后,老百姓会恢复的如初。</p>
对于懿光帝来说,底层老百姓的生死只是奏折当中的数字,他没有任何的真实感觉。</p>
或者说灾情无所谓,他更恐惧的是太子所表现出来的年轻,对权力的渴望以及朝廷官员们的偏向。</p>
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太子的‘权威&amp;39;,因为在懿光帝的眼中,皇位更重要,天下的百姓都是次要的。</p>
&amp;34;太子学学你的三弟,行了,退下吧。&amp;34;</p>
懿光帝瞥了一眼太子,哼了一声,似乎对他十分不满意。太子只是点头称是,没有任何的气急败坏,行礼也恭恭敬敬,没有任何的不满。</p>
就在懿光帝还准备张嘴训斥,御史大夫向前起奏: “臣有本奏,京城最近百姓动荡,其中原因臣已找到。京城商人办了商会,聚集到一起的拉高粮食价格……&amp;34;</p>
御史大夫直接将万首富为首的京城商人们给告上了朝廷。</p>
实在是这些商人太过分,粮食不停的涨价,很多老百姓都到了,吃不起饭的地步了。肚子要是吃不饱饭,老百姓们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p>
“哦~这些商人还挺大胆呀!来人呢,顺天府尹,你去调查此事,一切属实,如何捉拿归案,皆有你做主。&amp;34;</p>
懿光帝一边转着佛珠,一边不苟言笑的吩咐下去。</p>
顺天府尹立刻恭敬行礼: &amp;34;臣遵命,并不会辜负皇上厚爱。&amp;34;三皇子虽说脸色没有变,已经是这段时间锻炼出来的脸皮厚了。</p>
太子眼神中都带着看好戏的情绪,心想:这才是刚刚开始,就算是顺天府尹被你收买了,那又怎样万家的罪证可多了。</p>
魏千岁负责看热闹,啥也不说,啥也不问。</p>
反正他什么事情都知道,有时候啊,看的太透,知道的太多,心里老是憋着事,就容易憋疯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小太监的响亮的声音响起,预示着懿光帝已经不耐烦了,想要退朝了。</p>
同时已经花白头发的叶阁老,已经准备站出来了</p>
&amp;34;启禀皇上,臣有本奏。旱情愈发严重,臣以为要预防灾情……&amp;34;叶阁老舒缓的声音响起,他本人是清官中的清官。既聪明又有自己的底线,在民间甚至流传过叶青天的名号。</p>
“预防灾情,叶阁老这是说灾情一定会出现吗朕已经准备祭天求雨,你是说朕不会成功吗”懿光帝可是烦死了,他挺不喜欢叶阁老,太耿直的一个人。</p>
叶阁老愣了一下,立刻跪在地上,嘴里说道: “臣绝无此意,臣以为预防灾情,可以将百姓的伤亡降至最低。”</p>
“行了,朕不想再多听。无事退朝吧…”懿光帝是顶看不上,这种看不惯别人眼色的官员,于是甩袖而去。</p>
百官皆恭敬送走皇上,陆陆续续的官员们都离开了,只留下还在跪着的叶阁老。</p>
叶阁老年纪大了,缓慢的撑起身子,甚至还晃荡了两下。</p>
魏千岁使了个颜色,立刻就有个小太监前来扶着叶阁老。</p>
“不用扶着本官,本官无事。”叶阁老谢过小太监之后,脸上已经布满了褶子,只不过眼神一如既往的清澈。</p>
“就让奴才送一送阁老吧。”小太监不仅仅是为了叶阁老,还是为了魏千岁的命令。叶阁老推脱不了,只能任由小太监让自己搀扶到门外。叶阁老看了一眼魏千岁,点头示意,然后离开了并没有多言。魏千岁也无需他的感谢,有一些事情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需要全部都说到明面上。</p>
就连魏千岁都钦佩的一个官员,叶阁老是懿光帝的忠臣,与其说他忠于皇帝,不如说他更加愿意忠于老百姓。</p>
叶阁老本身出自贫寒之家,本是小小放牛郎。但是天资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放牛郎忍不住偷学三字经。</p>
幸而遇到良师,从而开始读书学习,叶家本是贫农,但是咬紧牙关,举全族之力供年幼的叶阁老读书。</p>
幸而不辜负全族的期望,叶阁老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只不过他朝中无关系。</p>
就算是考上了进士,进入翰林院两年之后,叶阁老直接被送往边境,最偏远的地方当县令官。</p>
叶阁老不服输,将贫寒的县城,治理的非常好,随后蹉跎几十年,才被调入京城,而后受到重用。</p>
可能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人像叶阁老一样,出生是最贫寒的存在。</p>
即使是现在,叶阁老手上的茧子还是非常的粗糙,这是年轻时,经常去地里干活时留下来的茧子。</p>
&amp;gt;</p>
以至于叶阁老的独子,实在是学识平平,多年都未考上举人,至今都是一个可怜的小秀才。倒是叶阁老的小孙子叶子青,非常的认学,在国子监也很有名气,经常会收到夫子的表扬。</p>
魏千岁想着叶阁老的情报,对于这个表里如一的好官,心里认可,只不过不会接触,因为太直了,所以才会容易折。</p>
魏千岁慢悠悠的最后离开,因为不想看别人异样的眼光。</p>
★★★★★★★</p>
叶阁老的奏折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甚至让懿光帝决定提前开祭坛,祈求降雨。叶阁老的‘杞人忧天’,作派甚至已经流传到了国子监。</p>
“皇上乃真龙天子,怎么会求不得雨”&amp;34;为了民间的好名声,叶阁老也是拼了!&amp;34;</p>
&amp;34;叶子青,回去都劝说你的爷爷,一把年纪了,还逞什么强。&amp;34;像张山和李思之流的人,最讨厌夫子口中的好学生了,说出来的话都带着一股刺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