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3/4)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

所以,必须得打起精神来。

就从现在开始!

吕公著转身,走向书房。

他得去写奏疏,同时还得好好想想,怎么将格物致知融入自己的学说之中。

于是,在书房门口,他回头对吕希纯吩咐:“子进啊,替老夫去买一本《格物论》回来。”

上次那本,他看完之后,就随手丢在都堂令厅,现在已经不知道去那里了。

吕希纯楞了一下,旋即拜道:“诺!”

……

太学。

陆佃拿着勺子,将煮好的茶汤,一碗碗舀好,然后一一分与在坐诸生。

今天,在这个学斋之中的都是大儒。

既有太学名士,也有宫里面的经筵官——集英殿说书吕希哲、苏辙,集英殿讲书程颐。

真真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而圣人之义,乃是微言大义,隐含于文字之中。

自范文正公后,天下学者,纷纷摒弃汉唐旧儒的注疏经义,直接复古,直接去向圣人文字寻求大道。

于是,人人都可以解释圣人经义,人人都能重构圣人大道。

所以,大家坐在一起,难免针锋相对,也难免辩论不休。

不过,大家都是体面人,会点到即止。

当然了——这只限于在场的人。

那些不在场的……就怪不得大家嘴上不留情了。

现在,正是讨论后的休息时间。

大儒们喝着茶水,谈论着汴京的琐事。

渐渐的,就有人开始谈论起那个在靖安坊的‘汴京学府’了。

“当今天子重文学,以靖安坊之利,而用于兴学助教,可谓圣主也。”有人称赞着。

自然就有人不同意了:“当今天子,圣则圣矣,奈何,锱铢必争!”

这指的是去年的堤岸司扑买以及后来的市易务欠款催收了。

在太学不少人眼中看来,天子富有四海,所以不可与民争利!

堤岸司罢废很好。

但为什么要扑买呢?

应该将它们送与百姓!

市易务的欠款就更是如此了!

天下本已困顿,天子何必催收的这么紧?

缓一缓,给百姓喘息空间。

甚至一道旨意,免除天下积欠,让利于民,那才是真正的圣主明君所为。

此人的话一出口,当即赢得不少人的共鸣。

于是,便有一位太学的老学正,叹道:“老夫听闻,靖安坊的‘汴京学府’,将设有蒙学、小学,只让汴京学府房主直系子弟入读?”

他看向了在坐在吕希哲、程颐、苏辙,拱手问道:“敢问三位先生,可有此事?”

程颐、苏辙、吕希哲三人微微颔首。

这是事实。

“有辱斯文!”这老学正顿时摇头:“如此一来,那蒙学、小学岂非成了不问学问、品德,只问财帛之处?”

“圣人经义,将要为铜臭所污!”

说着,他就痛心疾首起来。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是啊!圣人之义,怎能为铜臭束缚?”

“三位先生当在御前好好进言才是。”

程颐、苏辙两人听着,都是有些面红耳赤。

但,吕希哲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御前奔走,甚至有时候会被喊到福宁殿东阁,陪同天子读书、写字。

他难免在这个过程中,被天子的一些私下脾气、性格、习惯感染。

听到这些人非议天子圣政,吕希哲顿时笑了一声。

于是,其他人纷纷看向他。

“原明有异议?”

一双双眼睛,盯了过来。

吕希哲放下手里的茶盏,微笑一声,道:“诸位贤达,恐怕还不知道吧?”

“当今官家圣明,为了兴学助教,不令学者困顿,已决心在汴京学府的蒙学、小学之中,高薪厚禄,以养士人!”

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双穿:农村夫妻扬名大周
双穿:农村夫妻扬名大周
关于双穿:农村夫妻扬名大周:一觉醒来穿越到古代小农家庭,家里重男轻女,为了让女儿的幸福,两口子努力过上好日子。饥荒年代,别人吃野菜,他们在家愁吃什么肉!
茕茕白兔是谁呀
破事精英之怕麻烦的副经理
破事精英之怕麻烦的副经理
关于破事精英之怕麻烦的副经理:一个怕麻烦的职场副经理到了破事部,本来想着躺平,却发现破事部内个个是精英,同时破事不断,本来还想着混过去,没想到一个职场剧的世界里还有科技和超自然的事情,不知道他是否能突出重围,实现躺平的最初的梦想
用户80007002
孽缘何时了
孽缘何时了
因网络结识,女主却一步步进入男主的陷阱,等发现时以为时过晚,难以脱身。这本书写了一个当代女性一步步陷入婚姻僵局,在男主家人和男主的欺负和与打压下,艰难生存,一次次想放弃,一次次却因为孩子妥协,受击委屈和屈辱的故事。
萧雪儿
有请小师弟
有请小师弟
一场机缘巧合下,陆长生被带入宗门,成为青云峰小师弟 见识过修行之路的残酷,他决定韬光养晦。 师兄修行,他睡觉,同门试炼,他摸鱼,在无数目光见证下,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一直在做一个安静的老六。 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师弟很逆天!
佚名
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
抗日之我在沂蒙山区打游击
陈风是祖国炎龙部队的编外教官,缅北单独执行任务遭遇陷阱,所在的别墅区被炸平,意外穿越回三七年的山东老家,秋风瑟瑟之下,知道还有几个月鬼子就要来了,既来之则安之,召集了一群兄弟们枕旦以待,总要为抗战付出点力量。
放下了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