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古代,我成了穷酸秀才

第3章 了解市场行情(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章 了解市场行情

他看了一下大米,晶莹剔透,而米店卖的大米色泽暗淡,无法与集市交易系统里的大米相比。

赵贤提着米袋走过来,递给女人,

“三斤大米,你看一下,这种大米是从府里买来的,比镇里的米要好些。”

女人欣喜的接过米袋,打开一看,不由得惊呆了,袋里的大米就像一粒粒珍珠,圆润饱满,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大米。

“秀才老爷,这是什么大米,是不是很贵呀。”

“府里买来的大米,比镇里的大米要好,价格要高一些,这些你不用管了,拿回去给你阿娘熬粥喝吧。”

“谢谢秀才老爷,野生菌和篮子都给你了。”

赵贤点了点头,拎着篮子离开了。

女人见秀才走了,才捧着米袋离开,她感觉到自己赚大了。

赵贤来到一个无人的巷子里,将这篮子里的牛肚菌兑换成336文钱,立即感觉到口袋里沉甸甸的。

他心情大好,提着篮子在镇里转了起来,继续了解市场行情。

前面是一家盐店,一个巨大的盐字招牌非常醒目。

赵贤知道在那个时候,盐的经营权由官府控制,私人经营食盐必须获得官府的文书,否则就是贩卖私盐,会被判刑的。

店面不是很大,里面摆着三个大缸,存放不同品种的食盐。

粗盐50文一斤。

细盐100文一斤。

精盐300文一斤。

粗盐实际上就是将盐巴碾碎,里面还有一些泥沙,颜色较暗,还有点苦涩味。

细盐是粗盐经过过滤,并再次碾碎,已经成了白色的颗粒,基本上没有什么苦涩味了。

精盐是对细盐再次加工,更加洁白,与现代人吃的盐已经很接近了,只不过没有加碘。

普通的老百姓只能吃些粗盐,条件好一点的选择细盐,而精盐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吃得起。

好在这个饥荒年代,盐并没有涨价,这可能与官府的管控有关。

赵贤查看了一下系统,食盐的售价为十个铜板一斤,品质相当于盐店里的精盐,这个差价也太大了。

赵贤可不敢将系统里的盐拿出来贩卖,要是被抓住,就会按贩卖私盐罪论处,关键是他不能说盐的来源。

一圈转下来,赵贤心里有底了。

前面是一家剃头部,剃头的老头笑咪咪的看着他。

“赵秀才,剃头吗?你胡子该修一下了。”原身是这个剃头部的老主顾,老头一见到他就热情的打招呼。

“修胡子?”

赵贤这才想起一些古人有修胡子的癖好。

“对,您每次来镇里都要修胡子,您说过了,饭可以不吃,酒可以不喝,但胡子一定要经常修。”

对,原身是有这个癖好,可自己没有呀,他想照照镜子,看看原身的胡子是什么样的。

他迈步走进店里,老头立即跟了进去,笑容可掬。

店里并没有玻璃镜,只有一个巴掌大的铜镜。

端木赐一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白明微风轻尘
重生之嫡长女帅炸了白明微风轻尘
【女强+家国仇恨】 “报!八月十四,东陵国八万将士被困阴山,全歼!” 一封染血的家书,白家男丁十一人,全灭。 那一日,白明微,白家嫡长女。 她摘了簪环,卸了红妆,身披战甲,背棺出发。 前方是十死九生的战场,可她却必须去。 因为—— 她要为战死父叔兄长,争取该得的哀荣。 也 !
十四晏
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
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
金老太太做了金元宝的胎梦,问遍了喜欢的四个儿媳妇,没一个承认! 总不会是那个吃啥啥不够,做饭糊锅底的赢灿如吧? ~~ 产房内赢灿如嘶声力竭的生孩子,产房外金来富来回踱步,时不时盯着手表,嘴里嘟闹着,“千万生在8月初8,这才不枉费贿赂刘半仙的半只烧鸡啊!” 金来富对着产房门口使劲喊,”孩他娘,只要你把娃生在8月初8,以后家里饭我做,地我拖,衣服我洗,坚持就是胜利!” ~~ 金来富舔着脸拿了两瓶老白
佚名
让你修仙大洋马你见一个爱一个
让你修仙大洋马你见一个爱一个
【唯我独法+国外+日常+神豪+赛马+农场+异国风情+金发小姐姐+随心非苟道】 又名:让你修仙,大洋马你见一个爱一个 一个贵金属重生在平行美利坚的德克萨斯州。 一份莫名出现的记忆,让他成为了这个世界唯一的修仙者。 走上修仙路,无数的美女和财富也纷至沓来。从此, 秦汉恪开始了一边修行一边享受极乐的人生。
书虫莫急
辉煌盛世
辉煌盛世
距离竞聘报社副总编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时,上司被抓,我被发落去农村养猪。
易克1
欺我辱我十三年,梦醒后我杀红眼
欺我辱我十三年,梦醒后我杀红眼
陆泱泱自幼被抛弃,一个人在乡下吃百家饭挣扎着长大。 直到某天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是被人毁容后顶替了人生的国公府真千金,她满怀期待回到国公府,以为迎接她的会是家人的爱护与疼惜。 却不想,他们的爱护和疼惜早就给了另一个人,那个重生后唆使奶娘将她毁容丢弃后,顶替了她身份的假千金盛云珠。 假千金私下让丫鬟抢走她的月银,给她吃泔水,打骂嘲笑她,转身去国公夫人跟前告状,说她挑剔为难下人,阖府都觉得她从乡下
宋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