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28章 愤青
一旁的于谦看着两个人的对话,也开始想了起来。
虽然他是直性子,但也不是个傻子。
李贤分析的很有道理,甚至都是事实,而他之所以全部讲出来,也是将皇帝陛下的暗示之言,搬到了明面上的威胁。
人心隔肚皮,一手拿糖豆,一手拿大棒,才是能让王文尽心尽力办事最好的办法。
于谦也相信,即便今日李贤不说出来,在日后朱见深也会将深层的意思讲出来,而今日朝堂之上,我刀利否就是个铺垫。
………………
朝廷要推行新税法的消息,只用了短短两日就传遍了整个京师,这些事情对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对那些大乡绅来说,可就是惊天动地的事了。
有些在京师修养已经退休的老臣子,大怒不已,我前半生读书,考取功名,后半生替你们老朱家卖命,现在好不容易替子孙攒了些土地家财,你却告诉我,你要让我交税,把我的青春还给我,把我的汗水还给我……
这些老臣子们,纷纷去到之前的故吏门生家,想让他们说些话,阻止于谦等人弄出来,颠覆理法的新政试推行……。
可他们却感受到了人走灯灭,世态炎凉的真实情况。
大多数人都是选择闭门不见,即便见了,也是百般推脱,根本没有一个人敢将话说的决对……
前些时日的奉天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群人被罢官,其中包括尚书职务的大佬,一帮人被打趴下,还没有赔医药费,宫中也没有派个太监去慰问一番。
这已经成定局了。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要明哲保身,只能与之前的老师,老上司划清界限,他们这辈子就这样混吃等死了,可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个时候,反对新政,就是想让自己的人生被动终止。
而一些官员也看到大势不可逆转,他们其中有一部分,坚定起自己的目标来,从头到尾就要支持新政,而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自己聪明。元宝小说
现在皇帝陛下想要改变,就改变,可改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等到于谦等人惹出什么大祸端来,也是他们重新跳出来反对的时候。
当然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事务,他们今天可以坚定不移的支持你,明日就可以找到机会,一下子便把你掀翻……
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都是静默状态……
等着宫里面的圣旨,等则内阁的详细章程官文,他们懂得隐忍。
可王文所说的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就不懂得隐忍了。
这些太学生实际上并无什么太大的特权,他们想要进入仕途还是要从科举中杀出来……
但国子监教资强大,中举的可能性也大了很多。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将最高学府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在这里面上学的太学生们,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官生,一类是民生。
”太祖高皇帝初定国子为官生、民生二等,官生取自上裁,民生则由科贡。”
“洪武元年,生徒选入国子学者,品官子弟为官生,民间俊秀为民生。”
在后来,这个官生的数量就减少了,而民生的数量就开始增加,成为了国子监太学生的主体。
以前是一品至六品的官员子嗣中可以选出一名,进入国子监学习,可这些官宦子弟,大多数都不太好学,朱元璋一看也提高不了人才的发掘,便将一品至六品的范围,改成了三品之上的大员其一名子嗣可以进入国子监。
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对国子监非常重视,最大的原因就是地方官员不够,而那个时候,进入仕途也简单一些,不像现在,内卷化严重,科举一年比一年难考……
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元朝的时候,他们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的蒙古人,第二等的色目人才能当官,朱元璋将这两种人杀的都差不多了,地方官吏出现大规模的空缺,也需要有人来顶缺,所以大肆创办官学。
而在各级官府大明都设置有官学,“其太祖高皇帝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以作养士类。”
国子监的大部分民生都是从这官学中选拔出来的,大多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
当然也有一些落榜的秀才,通过自费选贡的方式,进入国子监之中。
永乐元年,太祖文皇帝始设顺天府国子监。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北京,改顺天府国子监为国子监,以应天府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太学生遂有南、北二监之分。
当然这两个国子监也是谁也不服谁,在一段时间中,南北太学之争,也演的非常火烈,虽说应天府南京,也是大明的首都,设有六部百官。
但却那些官员都是虚设养老之地,而皇帝也不在应天府。
顺天府的国子监便认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最高学府,因为自己就在皇帝脚下。
而应天府南京的太学生们认为,自己才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为啥,因为这是太祖高皇帝设置的国子监,时间久远,并在迁都之后,并未取缔,反而在太常寺挂名比京师的国子监还要高……
当然,两国子监之争,顶多都是隔空写写对子,骂骂架,朝廷还能忍受,忍受不了的是,两个国子监的争执最终还是牵扯到了大明朝历史遗留性问题。
所以在宣宗时期,朱瞻基便给两个国子监的祭酒,司业都下了旨意,不准再谈南北之事了,你们在谈下去,就要谈到我们老朱家的叔侄恩怨了,这让我们老朱家脸往哪里摆,让我爷爷太宗文皇帝的脸往哪里摆……
因为朱瞻基的插手,南北国子监争执,也算消停了一些……
…………
虽然现在大明对于民间的管理,对读书人的放纵,没有达到宋朝的巅峰状态,但长久以往的宽松统治状态,还是让这些国子监的士子有了向宋朝学林靠拢的迹象。
他们敢说敢骂。
自从新税制的传言开始后,作为读书人的代表,最高学府的学子。
拥有一腔爱国忠君之心的太学生们便忍受不了了。
光头李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