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陶应,浪子战神

第231章 乱世蝼蚁,保命居首(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31章 乱世蝼蚁,保命居首

此时的宛城,张绣正身姿挺拔地站在城门楼上。

手持一杆长枪,此枪长约八尺,乃千年殒铁打制,锋锐异常,乃是他的师父枪神童渊所送,名叫“虎头湛金枪”。见图片如下。

……

……

凭此枪,张绣年纪轻轻便纵横西凉,跟着他的叔父张济,随董卓征讨羌乱,立下无数战功,也混出了个“北地枪王”的名号。

张绣的身边,站着一员手持巨大锤子的壮汉。

这人的身材比张绣还要高大雄壮,论其体格,与典韦有得一拼。而其面容粗犷,似汉似胡,乃是西域胡人与汉人的混血人种。

据说是他父母在车上敦伦而怀上了他,所以,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胡车儿。

至于当时的详细“过程”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有说是胡人开的车,也有说是汉人开的车,还有人说是山风木鱼在开车。

不过,“过程”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结果”,结果就是有了这条又彪又壮的大汉。

这个结果其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人在宛城与典韦喝酒,趁典韦喝醉,偷走了典韦的双铁戟,最后导致典韦战死,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也都死于那一战中。

因为那一战,这人才得以名传千古。

至于这人的武艺,史书只记载了“骁勇”两个字。而他为什么不趁典韦酒醉直接杀了典韦,以及后来为什么也不参与围攻典韦,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有人说是因为典韦太厉害,而胡车儿怕死……这似乎不太可能。

还有人说,他与典韦是好朋友,惺惺相惜,不忍杀之,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

言归正传。

先说一下这张绣站在城门楼上所为何事。此时的张绣,处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城外,来了近万的黄巾!

说是近万,实际上青壮年男子不到一半,其它妇女、小孩、老人也占了一半多。全都头扎黄巾,穿得破破烂烂。

也没摆什么阵型,密密麻麻一窝蜂似地过来,如同一群蚂蚁一般。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巾也被称之为蚁贼。

要击败这些黄巾很简单。

张绣在城中有西凉骑兵五千,还有步兵一万。不需要出动这么多人马,只要出动两千西凉骑兵,就可以将这些黄巾击败,并且驱散。

可是,人家并不是来打仗的。

走在最前面的是条长相粗豪的黄巾首领,手上连武器都没拿。

一直走到城门楼下,才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在下何仪,乃汝南黄巾渠帅。俺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去他娘的大贤良师。只要将军给口吃的,咱们就取下头上的黄巾,为将军效命!”

这就让张绣有些为难了。

人家不是来攻城的,是拖儿带女来求你收留的,派军队去杀他们,也有点说不过去。可是,要收留他们,张绣也不太敢啊。

没摸清底细,万一是那曹操或刘备派来的奸细怎么办?

心中有些捉摸不定。

便对城下的何仪说道:“兹事体大,请渠帅稍待片刻,容张某与帐下诸人商讨之后,再做回复。

说罢,就转过身子,对一旁的胡车儿道:“快去将贾先生叫来。”

张绣说的贾先生就是贾诩。贾诩与张绣的叔父张济同辈,张绣一向以“先生”待之。

哪么,为什么不是让亲兵去叫,而是让胡车儿去叫呢?

胡车儿跑得快啊!

史载:“胡车儿有异禀,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汉末三国时的500斤相当于后世的112公斤,七百里相当于后世245公里。

山风木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酒厂劳模只想摆烂
酒厂劳模只想摆烂
关于酒厂劳模只想摆烂:(无女主,无cp)内卷当道,黑泽公司秉持着只要熬不死就往死里熬的原则。007是常态,偶尔996当做休息。终于,在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后,黑泽心一梗,眼前一黑,猝死在电脑前。“下
糖果煎饼果子
绝世剑修,开局被未婚妻炼成药人
绝世剑修,开局被未婚妻炼成药人
“只要榨干了你这药人,我就能成为耀眼的天骄,今晚你能牡丹花下死,是你前世修来的福分!”方寒痴傻三年,被未婚妻苏千羽炼成药人,当成炉鼎,受尽折磨。但他一朝觉醒前世剑皇记忆,便是所有仇家噩梦的开始,绝色榜
左右本尊
把夫人送人后,傅总彻底疯了
把夫人送人后,傅总彻底疯了
关于把夫人送人后,傅总彻底疯了:他说今后我只配当只狗,这是我配有的身份,他残忍地占有,他说这是我应该的赎罪,他邪恶地看着他们一个个上来,戏谑地望着我道:“贺伊桃,你后悔吗?”。后来,我怀上了孩子,他赤
耶大人
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种田文+慢热)十八岁成年,维林选择成为开拓者,拿着家族提供的援助,前往边界开拓领地。一步一个脚印,终将走上巅峰。
快乐就行其他无所谓
重生七零,冷面军官的恶毒妻转性了
重生七零,冷面军官的恶毒妻转性了
她重生了。上辈子的她送走双亲后病痛缠身,五十岁去世了。儿女忙于工作没能赶来,只有丈夫守在床边,临终回顾,她争强好胜不肯服输,和婆家处不好关系,和娘家不常往来,喜欢丈夫却总咄咄逼人,对一双儿女严厉也没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