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章 是个笑话
屋外是篱笆墙围起来的院子,丝瓜、青瓜爬满篱笆。小院子里面种着棵枣树,外边紧挨着几户人家。
这个村叫清水村,村子沿河而建。赵祈安的爹也是当兵的,他们部队曾经在河的发源地大茂山上打过仗。
宣布胜利后,赵爹就来到了清水村定居。江小凤一家都是清水村的,江小凤嫁给赵爹,只生了一个儿子赵祈安。
赵爹和江小凤感情很好,这个屋子一直不改建,就是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赵爹亲手建起来的,江小凤舍不得,院子里的树也是他在赵祈安出生那年亲手种的。
赵爹是在赵祈安十四岁的时候就因旧伤复发熬不住了,后来赵祈安在十六岁的时候也入伍当了兵。
上次回家就是因为江小凤给25岁的儿子定了个媳妇,只在家里住了半个月就回部队了,四年里再也没回来过。
而孟路是1970年下乡的知青,来到清水村的时候才18岁,和她一同来到清水村的是三个女知青,她们都是上完高中的。
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所以被分配下乡参加祖国建设。
清水村的知青点本来就已经住有十个人了,七个男知青,三个女知青,他们已经在清水村四五年了。
孟路这批女知青来到清水村的时候,知青点没有空余的地方让他们居住了,所以只能在村里的一所旧房子里吃和住。
因为南方雨水多,旧房子在夏天的一次暴雨中塌了,孟路被安排到江小凤家里,其他三个女知青也被安排到村民家中暂住。
因为孟路这批知青是属于村子里的高知分子,而且四个小姑娘看起来也干不了什么活,所以她们在村子里是负责村里学校的教学。
尽管没有恢复高考,村子里对知识的重视在这个年代还是很超前的,而且也因为对学习的态度,这个村子相比起其他村子还是很富足的,出了不少到被招到县里市里进厂的工人,也有好几个参军入伍的军人。
也正是因为这个村里的人都比较崇尚知识,所以村里人对四位女老师都很好。
甚至村里很多适龄男青年的妈妈都有让她们当自家儿媳妇的打算,除了其中一个小何知青没有嫁人,其他三个女知青在这几年都已经结婚了。
江小凤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定下了孟路,而且赵祈安确实是村子里难得的优秀人才,25岁的时候已经是营长了,而且在村里单身男青年中,年纪不小了。
孟路看了会,觉得累了,六月底的热风吹得头晕乎乎的,回房间歇了会就闲不下来了,在床头的大箱子里翻出了28封来自穗城的信件。孟路打开都看了一遍,仿佛把下乡这六年又过了一遍。
自己是穗城人,下乡前是华实高中的学生。
毕业后无法高考,家里又是普通工人家庭,无法从中做安排,所以也只能随大流听从学校的分配上山下乡了。
自己被安排到清水村里接受农村文化与艰苦朴素的生活磨练,现在脑海中仿佛还能听见当时下乡坐的解放车上一直循环放着的“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到这里,接受了思想上、生活上、体力上、语言上的各种锻炼和考验,孟路觉得自己相比起高中时候的简直是变了个人,特别是结婚了当妈了。
和赵祈安结婚这件事家里也是清楚的,家里人也很赞成这门婚事。
现在的人都崇尚军人,而且弟弟孟舟也在前年读完高中就应征入伍了。家里基本上每个季度都有写信和寄东西过来,自己家里也不穷。
就怕到时候家里不同意他们离婚,不过只要带着小满回家,相信爸妈早晚会接受的。
旁边还有一沓信是赵祈安寄来的,厚度跟穗城的信差不多,只不过寄件地址就有好几个。
孟路也不想再看了,直接塞到箱子底下。
以前自己很期待赵祈安的来信,也会积极的回信,自己认真的写着家长里短,告诉他宝宝会动了;宝宝现在天天踢自己,劲儿很大;宝宝快生了,有经验的长辈都说应该会在小满那天出生;小满是个漂亮的女孩儿;小满会翻身了
现在觉得,自己的期待就是个笑话。
家里的钱和票大多都攒下来了,而且赵祈安每次来信都会附带20-50元和一堆家里用得上的布票油票,毕竟在村里不怎么需要花钱。
也幸好家里有攒钱,这次到县里卫生院、请林大夫都花了不少,现在家里还存有九百多。
这应该算是这个年代的很有钱的人家了吧,孟路乐观地想着。
确实,孟路她们三个过得很不错的,家里一老一幼,事实上需要照顾只有小满,因为江小凤现在还在上工呢,自己也在祠堂旁边搭建的简陋教室里教村里小孩读书识字,她们每个月都能分到几块钱和柴米粮油。
等到恢复高考,自己就考穗城的大学,带小满离开。想到这里,孟路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信给孟家,让他们帮忙找一下复习资料寄过来。
卷卷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