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291 291(二更) 印刷之术
大概也会希望看到这样的景象。
到了那时,东面的朝廷再如何有着汉灵帝长子刘辩在手,在百姓的心中也绝不可能是归附之地,而会更倾向于选择长安的朝廷。
而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在旱蝗之灾的面前,再多为民众做一点事情而已。
她话音未断,接着说了下去,“以此诗为例倒是还有另一个理由。”
“昔年孝灵皇帝于洛阳铭刻熹平石经,以儒家七经为汉室正统经学,勒石以镇太学,可惜自董卓之乱以来,太学荒废,熹平石经被毁坏大半,余者留于洛阳,难以搬迁至长安,然校正各家经典之作仍为一朝之要害。”
“不过要我来看,却不必再以石经为代表。世乱之时,也无有这额外的八年用来雕刻石经。”
乔琰说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似是在感慨石经不存,却倏尔转为坚决:“倒不妨以朝廷正名,将各家典籍藏书与著作之中择优者录入,以拓印之法传世,供给经文之家将永留名姓于刻板之上,一面刻板可传纸张数千,绝无丢弃之可能。不知陛下与诸位意下如何?”
将各家典籍藏书与著作录入拓印!
这话一出,远比乔琰先前说的要为民众公告灭杀蝗虫,抗衡旱灾之法还要引发众人的情绪惊变。
这看似依然是要让士族将利益让给本无识字机会的黔首,可再一细品却绝不是那一回事!
昔年熹平石经被树立在太学前的时候,每日前来观视临摹之人,光是车辆就以千来计算,甚至到了将周遭的道路都给堵塞掉的地步。
这难道是在让洛阳的所有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吗?
显然不是。
即使洛阳的太学位于南郭区,民众可以随意到达此地,也不是!
就像那后世的宋濂抄录了书籍之后也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方能读书通达。
只有书文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官方树立的石经,此经更大的意义是在维护文字与政治的统一,也意在纠正对经学的穿凿附会之说。
如此一来,那些学到诸家异字的士人便必须改换自己的认知,与熹平石经统一。
所以他们不得不来!
当年如此,今年又何尝不能如此呢?
诗书礼易都有各家注本,身在朝堂上的臣子及其家族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将其更进一步地推广出去,以被更多的人认可为正统,并衍生出了各种解读阐释的文字与其他创作。
将其摹印出一份也好,千份也罢,并不会造成阶级上的突破性变革,只会……
让他们在文化上挤占掉河北士人的地位。
在意识到乔琰画出的是何种愿景的那一刻,众人恍惚意识到,这其中若是有商有量地来办,好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就连先前被乔琰用那两个理由说服的王允都觉得自己好像之前实不该找上门去问责,若真是按照乔琰所说的话,也难怪杨修会站在支持她的立场上。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通过印刷术所产生的典籍依然处在可控的状态,而不是被逐批地分发到千门万户之家,甚至佐以讲解,成为民众启智的工具。
想来以乔琰的立场和身份,她是不会做出这种举动的吧?
王允压下了心中的忧虑,就见乔琰朝着刘虞躬身一拜:“请陛下准允臣以此法加印乐平月报,在灾情结束之前以此为常例,并向各家征集经文典籍,备列学宫,以正视听。”
刘虞的目光在在场众人的脸上扫过,见众人虽还有犹豫,却并无人明确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便回道:“先准月报之事,额外的晚些商议,总得拿出个更明确的章程出来。”
否则在针对邺城之前,他们各家学说情形不同的,都要先为到底印谁的为官方正统,自己就打起来了。
这就不是喜而是忧了。
乔琰面色不改,却在闻听刘虞这话后,在心中浮现出几分喜悦。
只要光明正大地拿到这个加印的权柄,对她来说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足够了!
------
这批加印出来的乐平月报三月刊,似乎早在乔琰朝着刘虞申请这个许可的时候,就已经在筹备之中,以至于当朝堂议会的决定下达后不久,众人就看到长安的书铺中新进了大批的三月刊。
还不只是如此……
“你是说,关中那边每买上一瓶酱油,就附送一张这样的报纸?”
袁绍看着被探子带回来的东西,面上的神情精彩至极。
乔琰的这一手,实在是拿捏准了有些人的脾性。
若是让他们单独去购置报纸,即便因为印刷术的存在,报纸的价格已经远比去年低廉了不知多少,在大多数人还不认字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是并不想要这样一份支出的。
可如果是买调味品赠送报纸呢?
为了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铺开摊子,乔琰承担得起这样的一笔支出。
但账不能只是这么算,买酱油的人得了赠品,卖酱油的人得了口碑,而酱油的原料之一盐还是要从乔琰这里采购的,所以其实谁也没亏!
唯有并不知晓其中底细的袁绍,看着这张数据详实的报纸陷入了沉思。
这次他也不着急开口了。
他只想知道——
乔琰这混账葫芦里卖的是个什么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千里江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