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269章 都是您坚强的后盾
“并非……就当是为师多嘴吧,徒儿你居然还没看出来么?”郭平有些急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郭平看得出摄政王对唐婉悠用情不浅,而自家徒儿对摄政王相处挺合得来,一个明目张胆,一个迷迷糊糊。
“看得出来什么?”唐婉悠听着自家师父说的,越发觉得不明就里。
郭平看她这副迷迷瞪瞪样子,懒得拐弯抹角,本来就不聪明,再拐弯,就更听不明白。
郭平咳了两声,干脆直接明说:“摄政王分明对你有意,这份心思,也就你自己看不出。”
猜到唐婉悠会反驳,郭平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接着道:“王爷倘若对你无意,在你说对婚事的见解时,他为何不劝你说男人有妾室通房是常事?”
郭平急得站起身,恰在此时马车经过一段不平的路段,车身一晃,郭平没站稳跌坐回位置上,磕到后脑勺疼得他直咧嘴。
“这,到底是旁人之事,王爷如何多言呢?王爷为人通透豁达,自不会干涉他人想法。”
唐婉悠摇了摇头,要让她把与摄政王之间的事想到男女之情上,着实为难。
郭平重重地叹了口气,抬手捏了一把唐婉悠的脸。
“你清醒清醒,他不说,是希望你保持这个想法,如此一来,你就暂且不会议亲,我们临离开王府前,你还记得王爷说了什么?说他的腿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
陆时渊在王府见唐婉悠,就没刻意隐藏过自己的心思。
“他是想等他的腿治好,而你还未婚嫁,他就可提亲迎娶你,明白了么?”
郭平有时恨不得撬开唐婉悠的脑袋,看看她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听完郭平的分析,唐婉悠沉默了下来,不过这沉默,不是为陆时渊真的对自己有心思,而是她心里没有排斥这一想法,与摄政王议亲,除去年纪大些,好像……也不差。
郭平心情郁闷,马车抵达相府,他挥挥手就回了自己的住处。
唐婉悠沐浴更衣后开始吃饭,在饭桌上还想着师父说的话。
“小姐,这玉佩,奴婢看着好生眼熟,好似在哪见过,这材质可是难得的。”
竹子整理唐婉悠换下来的衣裳时,顺便把那枚绿翡玉佩用帕子小心收好。
落秋跟着好奇地看了一眼,只是一眼,落秋就认出这玉佩的主人是谁。
这样好的绿翡质地,在整个大梁都没几块,摄政王前几次宫宴就佩戴着这块玉佩。
“帮我收在枕头底下,别摔了。”唐婉悠这才记起来陆时渊赠了自己一块玉佩。
自己当时怎么没想到,男女之间赠送玉佩,本来就有私定终身之意。
除非是年长的长辈相赠,或是别的,则有别的意思。
看竹子有些苦恼的样子,落秋见小姐没有说,也就没点明。
“落秋,你说一个人的品行如何,要如何才能看得明白?兴许他很会伪装呢?”
唐婉悠想起上一世自己被陆子初蒙蔽双眼,就直想作呕。
小姐从不轻言男女之事,她难得开口,落秋想到是摄政王,心绪便有些复杂。
“这,要看清一个人是难事,一个人若有意伪装自己,旁人是很难看得清楚明白的。”
落秋还想添一句,两人年岁相差太远,也不甚妥当,话到嘴边还是止住了。
“也是,不过洁身自好总归是装不出来的。”唐婉悠吃下一块红烧肉,腮帮子一鼓一鼓的。虽说摄政王不近女色,是因双腿不良于行所迫,但确实没到烟花之地去。
就是不知陆时渊的双腿好了会如何,不过来日方长,就算议亲,也得等他的腿好之后,可再观望一段时间。
她今年才十六,等到二十才出嫁,还有几年的时间。
“小姐认真考虑起婚嫁之事来了,真是新闻。”竹子放好了玉佩,钻出来八卦道。
“母亲早晨来说了那些话,我提前考虑一二,总不吃亏,毕竟父亲与母亲如果真盼着我出嫁,找个好人家安度余生,我也不是不可以精挑细选一个好丈夫。”
唐婉悠端着手里的青瓷碗,扒拉了两口饭。
对于婚姻,她是抵触的,不过若能觅得良人,还能让父母安心,何乐而不为。
而今,摄政王就是不错且唯一的人选。
当然,日后倘若摄政王变了心,有别的女人……她是医术不精,可她毕竟有个神医师父。
郭平能治好陆时渊的腿,就能让他再坐回轮椅上,也不是没有那个本事!
“小姐,您在想什么?眼神像是要吃人似的?”竹子凑近来看着唐婉悠道。
唐婉悠被她突然放大的脸吓了一跳,放下碗筷气哼哼地捏了捏她的脸。
“小姐吃饭,不好生帮忙布菜,倒是学会吓唬人了,回头我告到母亲面前去。”
唐婉悠佯装生气道,竹子一想到自己要被责罚,立即就怂了:“奴婢不敢!”
看着她们两个胡闹的落秋笑着摇了摇头,往唐婉悠碗里夹了她爱吃的菜。
“小姐想做什么,只管放开手去做,大人、夫人还有几位公子都是您坚强的后盾。”
落秋柔声说着宽慰的话,她猜到自家小姐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只是顾虑颇多。
摄政王是年纪大些,又是小姐的叔辈,不过只是挂名,并无血缘关系,倒也无妨。
跟在小姐身边这些时日,落秋看得分明,摄政王待小姐与别人不同,性情也好。
唐婉悠一怔,随后笑道:“还有你们,你们俩可是我的开心果,少不得。”
三皇子府内。
陆子初与唐可人的婚事之后,唐轻鸿与六殿下的婚事随之定下。
一时相府两个孩子都与皇室有关系牵扯,如此一来,陆子初想求娶唐婉悠再无可能。
皇帝不可能让一个皇子同时娶相府嫡庶女,此等做法,等同把皇位传到他手中。
“三殿下,这几位就是京中尚未出嫁的名门贵女名单,殿下您斟酌着选定正妃人选。”
幕僚将搜集来的画像摆在桌上,京中身份合适且受家中重视的嫡女,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