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7章 第57章
初时,陈琪儿还持有几分戒心,时日久了,她便也慢慢的松懈下来,接受了齐玉的善意,有什么烦忧的、郁闷的,开始会对齐玉吐出来,无形之中,陈琪儿从齐玉身上找到了一些对欢儿的感觉。
一度,她还曾经非常庆幸过,对于自己能够在这后宫中遇到像齐玉这般温和、善意的女子。
自然,并非这后宫中所有的女子都是这般向陈琪儿释放着善意的,比如说杏花宫的杏昭仪,玉怜宫的怜妃。
据说,这杏昭仪已经失宠很久了,却一直仗着自己位份比陈琪儿高,总是那般盛气凌人。
因着陈琪儿的琪花宫与杏花宫邻近,每次杏昭仪见到陈琪儿之时,总不忘刁难陈琪儿一番,还乐此不疲,仿佛只有这样,她心中才能平衡一些一般。这种把戏直到陈琪儿的位份变得比她高,搬迁进了玉琪宫才终止下来。
初时,也是娇生惯养着长大的陈琪儿,对杏昭仪的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也出现过想报复的心里。后来,有一次在杏花宫门前罚站完,遇见了皇上的养母—珍太妃。
可能是因着陈琪儿的年纪与上官策年纪相仿,珍太妃对她存着几分怜惜之意,看着陈琪儿那充满仇恨的眼神,珍太妃好意的劝慰她道:“那也只不过是个欲求不满而迁怒于人的可怜人罢了,她刁难你,那是因为她羡慕你,嫉妒你,其实,你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也不必与她一般计较,否则,倒是与自己过意不去了。”
后来,陈琪儿留意了一下,果真是如此,每次上官临给予自己赏赐或者与自己举止亲昵之时,杏昭仪都会悄悄的对自己露出那种又羡慕,又嫉妒的表情。
察觉到这些之后,陈琪儿便不再愤怒了,到杏昭仪再找她麻烦之时,她心中倒生出一种自豪感。待她的位分晋升得比杏昭仪高时,她也没有再如法炮制般的将杏昭仪羞辱回来,真的做到了如珍太妃所说的那般,不再与杏昭仪一般计较。
经过此事之后,她对珍太妃也生出一股淡淡的好感来。
而至于那个玉怜宫的怜妃,陈琪儿听闻,她是自己进宫之前,最受宠的嫔妃,即便是现在,上官临宿在玉琪宫的时日比较多,玉怜宫他每月还是少不得要去上几回的。
据说,这怜妃的父兄因为掌握了前任尚书如润才之子,也就是被废黜掉的如贵妃弟弟如风通敌叛国的证据,而被诬陷判了流刑,后又在充军之地被谋害了。
事情真相查明之后,上官临心存愧疚,欲要补偿她,便询问她需要自己为她做些什么时,她说自己孤女寡母的,在这世上也已经无依无靠了,想要留在宫中做嫔妃算了。因着这种局面与自己失察有关,上官临也非常歉意,便允了她的要求,还破格将她封作了正二品的妃子。
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后宫嫔妃们原本谁都未将她放在心上。不过,事情的发展却有些让人预料不及。后来,上官临似是迷上了这怜妃一般,竟然为她打破了祖宗的规制,坏了侍寝的规矩,不再实行以往的那种抽取绿头牌的惯例,经常夜宿在怜妃的玉怜宫,还赏赐不断。
为此,后宫的嫔妃以及前朝的大臣们都抗议过,却因没有得到上官奕的支持,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对上官临的行为只能听之任之了。
怜妃的这种盛宠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年,直到陈琪儿进宫之后,局面才稍微改观了一点。
可能就是觉得陈琪儿分去上官临原本给予她的宠爱,怜妃自然不会与其他嫔妃一般,巴结拉拢陈琪儿,她看向陈琪儿的眼神总会带着一些敌意和一些淡淡的幽怨。
而已经对上官临有些爱慕之意的陈琪儿,对于这个同样受到上官临的宠爱,与自己分庭抗礼之人,心中的感觉也是怪怪的,为了不让自己受这种感觉困扰,她尽量减少单独见怜妃的机会。
因此,一时之间,她们二人也还算相安无事。
只是,后来陈琪儿却发现,这种刻意回避似乎也不再起作用,似是在一只无形的手牵引下,她与怜妃的瓜葛莫名其妙的变得越来越多,而且还大多发生在一些容易让她心生不悦的场合。
比如,她明明去探望既是同乡又是意气相投的朋友――琳婕妤,也就是云城府尹的女儿李琳琳,却会在半道上撞见上官临对怜妃温情以待的那一幕;当她心怀喜悦的戴上上官临赏赐与她的一根发簪或者一块玉坠去参加怜妃的生辰宴,却发现怜妃头上戴的,脖子上挂着的东西与自己一模一样;在中秋的赏月宴上,有人开始有意无意的在她面前提及,这些年来,以及现在,上官临对怜妃是如何如何的宠爱……
诸如此类的情景,数不胜数,让原本就是在故作大方的陈琪儿,心中的妒火越积越多起来,连带着对上官临的怨言也逐渐增多。
虽然这是一个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而男子可以妻多妾多的男权时代,但是,在陈琪儿从小的生活环境中,她的爹爹陈峰一直对她娘陈夫人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尽管居在高位,尽管膝下没有子嗣,受了外界的很多压力,却一直不肯纳妾,委屈陈夫人。
他们伉俪之间的恩恩爱爱和一往情深,一直为云城、雨城的百姓所赞颂,陈夫人也成了很多云城、雨城女子们所羡慕的对象。
在陈琪儿青春懵懂的憧憬中,也曾信誓旦旦的要找一个要如自己爹爹对待自己的娘亲一般,对待自己的夫君。
没料到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却偏偏赶上了此次大选。
这天下妻妾最多的人便是皇帝,她自然是知晓的,为此,私下里,她还曾黯然神伤过。
她娘所言,让她爹上书,看能不能推掉此次待选资格之事,她不是没想过,但是,经常跟在齐欢儿和何秀姑身边跑的她已不再是那个被爹娘保护得好好的千金小姐,她知晓,因着此次大选的特殊性,她的待选资格被推掉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不仅如此,爹爹却还可能因着上书不让她进京待选之事,被有心之人当作抗旨不遵,抓住不放,而被影响到日后仕途。
既然她逃脱不了进京待选的命运,就不必再让爹爹做无谓的牺牲了。
因此,整理好心情之后,她作出一副天真无邪兼花痴的模样,告之她爹娘,听闻当今皇帝上官临长得俊美绝伦,所以她非常乐意入宫,说不准还能捞个皇后当当,免得让爹娘难过。
其实,说上官临长得俊美绝伦完全是她自己猜测的,事实上,她每日接触得最多的人便是齐欢儿与何秀姑,这两人是不可能向她提及任何有关上官临之事。她只是觉得宫中的妃子们都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生出来的皇子、皇女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而为了避免陈琪儿也用自己夫妇的标准来要求上官临,在入宫之前,陈夫人就特意告诫过她,皇宫中不比民间和督抚府,是有很多后宫嫔妃的。既然做出了入宫的决定,就要有与人共享一个夫君的准备,到时候不可胡乱捻酸吃醋,此乃后宫中的大忌。
当时的她对此,有些无所谓,因为之前的她未曾与上官临有过任何接触,也不存在任何的感情,对此事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然而,让她没料到的是,入宫之后,情窦初开的她,很快便坠入了上官临的情网中,尽管她不断的告诫自己,要大度,大度,不可捻酸吃醋,可是,在看见上官临对着别的女子,表现得举止亲昵时,腹中会冒出一阵阵的酸水;得知上官临晚上去了其他嫔妃的寝宫,召其他嫔妃侍寝时,心中会有如正被虫蚁噬咬着般的疼痛,夜里无眠到天亮……
陈琪儿这种情绪越积越多之后,终于在她生辰的那日夜里,听到宿在琪花宫书房的上官临又一次在睡梦之中呼喊着“欢儿”这个名字时,爆发了。
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是因为之前陈琪儿有几次夜里醒来时,也从上官临嘴中听见了这个名字。
这个“欢儿”一听就是个女子的名字,一想到上官临躺在自己的玉琪宫,嘴里却在唤着别的女人的名字,陈琪儿心中的难堪和刺痛自是可想而知了。若是依照她以往那有些娇惯的性子,一气之下,她可能都想将上官临摇醒。
只是,在理智的作用下,她还是没敢这般做,因为上官临是个掌握大燕王朝所有苍生命运的君王,这样做了之后,只会给她自己以及她的爹娘、亲人带来灾难。
随后,她开始想打听出这“欢儿”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让上官临在睡梦之中都惦记着。
虽然这个“欢儿”与她的欢儿姐姐重名,但是,陈琪儿绝不会将为上官临口中之人与她的欢儿姐姐联想到一起,因为从上官临口中喊出的定是一个让他念念不忘的女子名字,而欢儿姐姐从未入过宫,因而不可能是她,最多只是一个与她欢儿姐姐名字之中有个字相同之人罢了。
至于这个人选,陈琪儿首先想到可能是后宫中的哪个嫔妃,因此,她让人去打探,看哪个后宫嫔妃的名字中有了“欢”字,让她感到意外的是,现在后宫的所有嫔妃中,竟无一人名字之中有个欢字。
这让陈琪儿有些迷惑不解起来,她觉得,这天下没有皇帝得不到的女人,能让上官临如此念念不安之人,他肯定会费尽心机,将其娶进宫来。难道,这是哪个嫔妃的小名或者是儿时父母、亲人对其的昵称?
若真是如此,那打探起来只怕有些棘手,因为除了是非常亲密之人,不然,一般嫔妃不会对别人透露自己的小名的。
因着自己是新入宫之人,在这后宫中还无甚既非常熟悉宫中局势,又与自己非常交好之人,连服侍自己的宫人也是新进宫的,思索再三后,陈琪儿拿出一些自己从督抚府陪嫁过来的财物,让自己宫中的心腹下人去打点打点在其他宫服侍的老人儿,看能不能打探出个什么来。
让陈琪儿感到沮丧的是,被打探之后听见“欢儿”两字之后,脸上出现的表情不一,有艳羡的,有鄙夷的,有惋惜的……
不过,他们也有一个反应是一致的,那就是立刻都闭嘴不言,给再多的银子也不肯吭声。
这让陈琪儿对欢儿其人愈发的好奇起来,也让她笃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欢儿”肯定不是这后宫中的嫔妃,否则,众人不会弄得如此神秘兮兮的。
想到这“欢儿”只是个不在宫中之人,对于上官临睡梦之中会呼喊其名字之事,陈琪儿也就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