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章 鲁班秘闻
我师门一脉受恩于天师府,可以说是天师府下山的一支民间法脉。据师父说,当初第一代祖师下山,留下一个规矩“甲子一代,代代单传”。我的师父是六十岁那年算是收了我当徒弟,我的师爷同样也是在六十岁那年收了我师父。
每次提及祖师堂,师父都是又惋惜又骄傲。秋风落叶,祖师堂被人打砸一空,师叔那一脉被人拉到街上游街,最终师叔受不了屈辱……没有熬过那个秋天。也正应了祖师当初留下的那个规矩“代代单传”。值得骄傲的应该就是祖师没藏私,把他会的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
而我不一样,师父眼里我就是个毛头小子,胆子大,脑袋好使,就是不太乐意学。每次跪香的时候,小老头总会在一旁嘀咕“当初怎么收了你这个玩意,除了吃就是睡,还会干啥”。还记得第一次跪香,原因是我偷吃贡品,不得不说,贡品的饼干吃起来有点干巴,噎人。橘子还行,没那么酸。
我会什么?大概要从十二岁那年说。因为我的生日在暑假,在本命年生日的时候,我师父破天荒的来到我家,丢下一句话就走了“让狗娃子下午来我家一趟,不准坐车,走路来”。吃完中午饭,一分钟也没敢休息,就往师父家里走去。
到了师父家,看见师父坐在他家门口,我就问“小老头,为啥让我走路过来”。他没回答,只是走到院子里,让我去给祖师爷上柱香。上香的时候,小老头拎了一个布包出来。等到磕完头。小老头跟我说“十二岁了,该有个选择了,总不能一直这么天天玩”。
布包就是乡镇集市上常见的粗布料子,里三层外三层裹的严严实实。师父一边打开一边嘀咕“给祖师丢人了,没想到这一脉混到像样的盒子都没有,种地为生”。
布包里面东西很多,桃木剑,毛笔,一本很老的书,上面写着《本草纲目》,还有一本千金方,两个大疙瘩。现在才知道那两个疙瘩,后面会说。包里面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我最终选的东西,两根鲁班尺,一把斧头。
从那时起,我就算是鲁班弟子,也守着道门的戒律。
看着我拿着鲁班尺,小老头没有说话,而是把斧头也递给我说“拿好,从今往后,这就是你的东西,你师兄当时也学的鲁班,既然你学了,这都是命,我不拦着你”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讲述我们这一脉鲁班的故事。
鲁班一门,现在常见的木匠,铁匠,瓦匠,石匠,都是鲁班门下。包括棺材铺,属于木匠。鲁班术的初衷,既不像道教那样救济苍生,也不像佛教一样普度众生。而是……活着。对,就是活着。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匠人的虽然小有地位,那也只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那些达官贵人,王侯将相眼里,匠人就是工具人。甚至在一些地主富户眼里也是如此。
鲁班术的目的很简单,别赖账,给工钱。你不给俺工钱,俺就整你,不害你命,你给俺工钱,俺就不整了。
而至于鲁班一门的五弊三缺,这是真实存在的。我天生就残。这就是五弊三缺中的残。所以学鲁班,以后没有什么顾虑了。
现在能见到的鲁班书,都是经过修改的。真正的鲁班术并不在我们所看到的鲁班书上,很久以前就分开了。与其说分开,不如说分解。
分解为很多本书,其中,主流依然是围绕着鲁班术。我师父给我的三本,分别名为,鲁班术,鲁班百解,鲁班百咒。术,是造宅量阴之术,堪舆之术。百解,是一些消灾解难,驱邪避凶的方法,也包括一些祈福的方法。百咒,就是各种咒。
至于被删除的部分,则是一些不可说的东西。
鲁班一门有很多规矩。木匠一行,无德不刻。铁匠一行,非大恨不伤,石匠一行,非破落不下刀。瓦匠一行,无恩不得用。这也算是一种约束。
当然,还有另一个规矩,有仇必报,不死不休。
故事,都要从很久以前出马和鲁班门人的对立说起。
青衣长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