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24章 224 见王锡爵
第二百二十四章
张学颜当着张居正面夸赞柳贺, 其中有吹捧张居正的意思,也对柳贺重农一事颇为欣赏。
柳贺人在镇江府,心中却依旧挂念着百姓温饱,为官到这种地步, 已经十分了不起。
张居正早已读过这一期《育言报》, 报纸登载先由内阁核查, 他与柳贺又常常通信, 自然清楚柳贺近日在忙些什么。
柳贺离京之时和他说过的话, 都在一步步慢慢实践。
张居正心中明白, 柳贺与那些恋栈权势的官员不同,他在京为翰林也可,在地方为亲民官也可,但张居正私心里认为,以柳贺的才能, 必得放在天下权势最尊贵之处方可有为。
他年轻时在官场失意,由京城返回家乡江陵,一路多见官员贪腐、百姓穷困,然官员也有精干图治者, 但其所恵不过一地百姓罢了。
因而越是有能力者, 越应当到能彻底发挥其能力的地方。
不过张居正心中也十分欣慰。
他未将心中真实想法告知柳贺, 然而无论柳贺选择暂退返乡, 还是在家乡促农事、助文教, 都令张居正觉得,他张太岳还是有弟子缘分的。
隆庆五年这一科进士榜,先是柳贺将他长子筛落, 之后傅应桢、刘台上疏弹劾他, 张元忭、邓以赞二人成日只知说他错处, 之后夺情一事,吴中行、赵用贤意图上疏……于师生之缘,张居正已无太多所求。
他不是没有想过培养门生,可他所重之人大多反他。
柳贺心中同样有自己的坚持,但遇上大事,他仍愿站在张居正这一边。
夺情一事后,他与柳贺算是将话都说清了,于政事上柳贺依旧有许多不赞同他的地方,但在他一众门生中,能理解他的也只有柳贺一人。
张居正其实不愿柳贺返乡太久,但他新读了柳贺所写的《乡居小记》,便觉得也该让柳贺悠闲几日。
柳贺人不在京城,却仍在《育言报》上撰文,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太服气。
翰林院中,沈一贯便道:“这报归礼部,而非某人私有之报,若致仕返乡的官员人人都在报上撰文,其若戴罪,天子读了他文章恐怕还会怜惜,令其早日返朝。”
罗万化听得此言不由皱眉:“肩吾兄,不如读过文章再行批判,如何?”
罗万化是状元,沈一贯为三甲,然而罗万化不受天子及内阁器重,官运只是平平,他一开口,沈一贯便道:“一甫兄,我只就事论事罢了,并未针对谁。”
沈一贯虽未提柳贺之名,但他实则句句不离柳贺,谁都能听出来。
事实是如此,柳贺人虽不在京城,《育言报》的影响力却一日胜过一日,人人皆知这《育言报》是柳贺所办。
本月将是太后圣寿,扬州盐商主动献银为太后祝寿,民间主动捐钱,天子与太后十分高兴,便见了这些盐商,谁知这些盐商谈着谈着竟提起了柳贺,赞他为扬州百姓出力甚多,扬州盐业的秩序由他整顿,秩序一清,盐商们只专心挣钱就足够了,获利反倒比过去更多。
听在不喜柳贺的人耳中,柳贺简直是阴魂不散的存在。
柳贺是不知晓宫中有这一遭,若他知晓,恐怕要感慨一句,哥虽不在京城,京城却有哥的传说。
不管旁人想法如何,他是意志坚定之人,只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这一期《育言报》,柳贺因写农事所得受到满朝瞩目,论科第,满朝文武没有能与他相较者,他都如此重农,日后官员士绅谁若对农事不屑一顾,旁人便要问一句,您科第如何?在朝中又当什么官?
有柳贺带头,官员士绅看《育言报》时便对农事多了一份关注。
事实上,到了万历朝,朝野内外已经有了对农与商的争论,农为本,而商获利甚多,许多士绅便提出,要农商并重。
这种理论本身无错,但商之所以为时人所弃,也有商人狡诈之因。
试想一下,百姓一年在地里刨食,辛辛苦苦不过挣了几两银,商人一倒手便能赚取许多利润,粮食丰收时便联合抑制粮价,致百姓丰年比贫年日子更难过,到了百姓家中无粮时,商人们又坐地起价,令百姓以数倍价钱购买粮食。
商人本身是不生产的。
柳贺上辈子看过一部电视剧,剧里说,百姓们吃着商人辛苦运的粮,没有商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这就不知将农民与织工放在何处了。
商人在大明为最贱,便是贱在此处。
《育言报》眼下已经有了争农与商的苗头,柳贺觉得,可惜这个时代的信息实在不发达,不然就将各种作物收购价几何在报上标注清楚了。
而后一期《育言报》终于将柳贺《乡居小记》一文登了出来。
到了此时,即便沈一贯有意见,也不得不闭上嘴巴。
柳贺眼下是公认的文坛大家,《育言报》所收稿件一向是择优登载,柳贺文章发在此处,《育言报》便不可能弃他而取旁人。
何况这篇《乡居小记》描写可谓意境深远。
经柳贺那篇《祭师文》,天下读书人知晓,镇江府丹徒县有一位孙夫子,而《乡居小记》一文则将柳贺家乡美景写出,此地有山有水,可远眺长江,渡口游船如织,绿树葱葱,百姓安宁,经他所写,镇江府的美景跃然纸上。
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