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5章 盖房
第五章 盖房
二月初六。李家父子天没亮就起了床,李父站在最前面,4个儿子在他身后依次排开,对着祖先的灵位祭拜。今天不光是给老大动土盖房子的日子,也是李父带领孩子们入行瓦匠的大日子,每个人都穿戴整齐,神情肃穆。连只有12岁的老四李修彬仿佛也一夜之间长大了,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
家中的女人们李母、二妹李修娜、冯月英也起了床,在灶屋里忙前忙后。自从冯月英前几天来到了李家以后,李家上上下下8口人的饭菜,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
按照盖房子的瓦匠规矩,一个瓦匠班子最少得有两个大工,但李父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也为了以后给孩子们打响名号,并没有请大工。他亲自上阵,把20岁的老二作为二把手,15岁的老三作为三把手来培养。本来老大李修福应该作为二把手培养,但他心气高,一心想着做生意,不愿学习,这次就当了小工,只负责和老四和泥,掂泥巴兜子。
天刚蒙蒙亮,李家父子祭拜完祖先,拿着鞭炮,一行5人浩浩荡荡的向新宅子走去。一些早起干活的村民,见到这气势,都不由得跟在他们身后。一些孩子看到他们手里的鞭炮,兴奋的大叫起来,吵闹着也跟在人群里,准备一会捡没有炸掉的哑炮。
杨队长家里离李家的新宅子不太远,听到孩童的吵闹声,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李修福到了宅子上看到了他,跑了过去:“杨队长,今天我家动土盖新房,您能赏脸讲两句吗?”
“福子,咋恁客气?什么赏不赏脸的,我这个生产队长,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你们服务的,走,别耽误了吉时。”
杨队长风风火火的向李家新宅子走去,李修福跟在后面,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自己还挺有面子的,能请到杨队长。以前家里的这些人事往来都是自己的父亲打理。
杨队长站到了前面,扫视了一眼在场的村民,喧闹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他亲切地说:“今天李家村大半个村的人都来了,都是来帮忙的吗?看来李大个在村里很有影响力啊!都快赶上我这个生产队长了。”
人群里传出一阵笑声,也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句:“李大个家父子五人,就是一个瓦浆班子,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是来看热闹的,看看他们这李家班这次到底能不能立起来?”
人群中又一阵大笑。
杨队长继续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李大个给老大李修福盖瓦房,这可是咱们村,不,可以说是整个生产大队头一份的大事。现在南方已经搞起了改革开放,咱们这皖北农村眼看着经济也要活洛起来,乡亲们要动起来,不能在用以前的老思想。李大个就做得很好,敢于创新,让从来没有盖过房的孩子们来跟着挑大梁,来盖房子。我看现在地里活不多的,想跟着学个手艺的,都可以过来帮帮忙。”
村民们一片沉默,都在回味着杨队长发言不长,但却份量很重的至理之言。
“帮忙可管饭?”村里一个光棍问道。
李修福站到了杨队长身边,微笑着看着自己的乡亲:“来帮忙的,当然都管饭。而且还是让英子来做饭。”
众人把目光齐刷刷望向了冯月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刘大娘说:“李大个这个未过门的大儿媳妇,做菜那味道可是没得说,好吃得很。”
“是啊!以前咱们李家村,姜凤娥做的菜算是最好的,但比她这个大儿媳可差远了。”刘婶道。
村里的小伙子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能免费跟十里八乡闻名的李大个师傅学瓦匠手艺,还可以吃上村里口味最好的饭菜,这样的好事怎么能错过,纷纷举手报名。
“大家安静,还有一件事我要宣布,接上级通知,咱们李家村要动地,大家稍后到李修福这里登记。”
人群又躁动起来,村民们情绪高涨地议论着分地的事情。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信息量太大了。
此时,旭日东升,阳光照在初春的大地上,一切都生机勃勃!就像每位村民剧烈跳动的心!春回大地,村民们隐隐感觉到一切都在发生悄无声息地变化。
“太阳出来了,吉时到,老四,快放鞭炮——”李父神情肃穆地喊道。
李修彬从火柴盒里掏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侧面的红磷上一划,嗞一声,蓝色的小火苗跳动了起来。他快速把火苗对准鞭炮的捻子,闪身快速地跑开了。
霎时间,鞭炮声声,孩童们在一边拍手叫好!老二哑巴往人群里撒糖果,大人和孩子就哄笑着抢了起来。
李父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开始在宅基地上插线定位。这是建造房子的关键,一些技艺娴熟的瓦工,根本不需要任何线,在四个角插上小木桩,就能横平竖直,方方正正。
一些村民陆续离开了宅子去地里干活,也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想跟着学,留了下来。李父一边插线一边给他们讲解注意事项。到了傍晚倦鸟归巢时,已经挖了两米多深三间堂屋的地基。冯月英满脸欢喜地招呼着众人去老宅吃饭。
不一会,两笼白面的馒头就见底了,看得李母非常心疼。悄悄地把英子拉到了一边:“英子,现在地里青黄不接,你把这好面(小麦面粉)都给他们吃了,我们后面吃啥?你明天在蒸馒头时,往里面加点豆面或者红薯面。”
冯月英一听急了,说道:“娘,福子他们干得可都是体力活,吃不好,咋能干活呢?更何况还不是一天两天,要好几个月呢!”
自己的准婆婆虽然厉害的声名在外,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怕她。但冯月英从小娘家的事做主做惯了,一点也不怕她,更何况她此时觉得婆婆讲得话没有道理。
婆婆见她顶撞自己,心里十分不悦,声音严厉地说:“缸里的好面就只有半缸了,这个时候可借不到面。”
“我明天回家一趟。”冯月英不服气地说道。
0090后网络作家部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