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年轻人,你真有血光之灾

第8章 小试身手(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8章 小试身手

蒋尘听到这,笑了。

原本他这次来就是为了挣钱的。

古语一直都有“习得文武艺,货与识货家”,谁学得一身本事,也不是为了各种匡扶正义,然后自己饿死的。

之前在火车上,蒋尘就看出了杨庆林的破财之相,而且杨庆林能给他名片,显然就是看中了他测字算命的本事。

所以他才直接来这看看,如果能替杨庆林解决问题,正好挣一些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

尽管以前每次和师父出去替人解决问题,师父都说因为自己本事不行,解决的都是小问题,根本没挣钱。

但经过刚才他的观察,他感觉这次问题自己应该能解决的很好,怎么都能挣到几百吧……

额,实在不行,一百块钱也行。

微点了点头,蒋尘笑道:“杨老板客气了。其实我看出来一点端倪了,引起杨老板破财的原因只在一物。”

“蒋兄弟说的是什么?”杨庆林赶紧问道。

“楼下摆放的貔貅!”

“貔貅?不可能!”杨庆林赶紧摇了摇头。

蒋尘笑了笑,也没有反驳他,而是问道:“一楼的貔貅想必是杨老板请人开过光的吧?而且是请高人专门布置的?”

杨庆林点了点头。

蒋尘见状,继续问道:“想必杨老板平时对貔貅的擦拭很勤吧?”

“嗯,每天都会擦拭。”

“那平时都是谁负责擦拭呢?”

“因为当初那位大师交代过,所以通常都是我自己来做的。”

杨庆林疑惑的看着蒋尘,不知道他问这个干什么。

“那假如杨老板不在的时候呢?”蒋尘继续追问。

“有的时候都是等我回来,这次出差时间长,我就让楼下小张负责了。”

“杨老板说的小张是一楼那个导购员吧?”

“对,蒋兄弟怎么知道?你和小张认识?”杨庆林更加疑惑了。

蒋尘笑了笑,答道:“这是我第一次下山出来,又第一次来你店里,我怎么能认识你店里员工。只是我看出来,你店里的破财之事是因她而起的。”

“什么?这些都是她做的?”杨庆林面色阴晴不定。

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蒋尘摇了摇头:“杨老板你想多了。我说的因她而起,不是说她故意害你,依我看她应该也是无意的。”

“恕我愚钝,还麻烦蒋兄弟给我详细说说。”

蒋尘笑了:“我刚才在楼下就发现你店里风水被破坏了,同时又在那个店员身上感应到和风水局有纠缠的气息,显然你店里风水格局被破坏和她有关。而你店里风水局又是以貔貅为主,前几天杨老板外出,又是由小张负责擦拭貔貅,显然事情就出在这里。”

蒋尘想了想,继续说道。

“我观那个店员的面相,她应该是怀孕了,而且貔貅又最忌光煞,血煞,孕煞。她怀孕了又擦拭貔貅,抚摸到貔貅,导致煞气冲撞了貔貅。”

“因此,貔貅便失了聚财,守财之效,聚财的风水局被破坏,杨老板自然便会呈现破财之相,遭受破财之灾。”

杨庆林听得有些目瞪口呆。

一叶木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
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
关于女帝赐死?老子提兵百万围皇城:开局直入陆地神仙境,无敌于天下。女帝赐死?我直接开启无双帝王系统,每天爆兵百万。召唤文臣猛将为己所用!立国大汉,成开国大帝!十日后,姜策提兵千万围皇城!将女帝踩在地上:“贱人!你不是要杀老子吗?爷来了!”
夜语巴山
废物王爷就藩后万国来朝
废物王爷就藩后万国来朝
重生成大乾九皇子叶辰,十五岁横扫西域,十六岁收复漠北,重伤,武功尽失,十七岁受封武威大将军。 功高震主,即便武功尽失,皇帝也视他为眼中钉,太子也视他为肉中刺。 太子诬陷叶辰谋反,搜出龙袍玉玺,叶辰冷笑,想赶我走就明说,何苦玩这些小把戏。 明则封王,实则流放。 叶辰笑了,关东,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刚好大有作为。 三年后,他创立经济特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他打造无敌特种部队,纵横天下; 他创立武道
春天的黑龙江
全民种田,你玩家族流?
全民种田,你玩家族流?
一觉醒来,地星所有人都单独来到陌生的荒野。 一个草屋,一部功法,一部手机,一本手册。 手机里有商城,手册里只是告诉他们目前处于无尽洞天,这一切好像和大乾帝国有关系! 三个月的安全时限!三个月后该何去何从? 大乾官方只是告诉所有人目前唯一的出路是种田。 …… 看腻了无脑爽文,可以试试本书,农田养成家族流风格,前期领略田园风光,中后期龙国重新建立九州家园,主角打造仙武家族,欢迎入坑!
佚名
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
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
带着曾经当商人时的仓库,重回地下城与勇士六十版本初期。
虫王戮蛊
关家儿女
关家儿女
本书为本人长篇历史小说《关家大院》的续集,讲述了从1939年到21世纪一百多年间,关家几代儿女们在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如果您是《关家大院》的老书粉,请从第一章开始阅读,如果您从未看过《关家大院》,推荐您先读读这本书,然后再来看这本《关家儿女》,那样故事更具连贯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