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陈平安

第四百一十七章 那些入秋的喜怒哀乐(1/6)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四百一十七章 那些入秋的喜怒哀乐

不知不觉,由夏入秋。

陈平安经过这段时间的温养,以勤补拙,两件搁放本命物的气府,灵气饱满。

关于练拳和炼气一事,陈平安尽量不太过厚此薄彼,但是随着真正成为练气士,近期每天必须耗费最少四个时辰去呼吸吐纳,陈平安对于未来那个瓶颈的到来,就愈发清晰,总有一天,成为七境纯粹武夫,再跻身练气士中五境,就需要他再做出一次选择。

茅小冬有天玩笑道:“你在崔东山院子里修行的时候,也没见你心疼书院的灵气,为何当初在东华山之巅,半点灵气都不愿多占,是不是过于矫情了?”

陈平安答道:“大规矩守住之后,就可以讲一讲入乡随俗和人之常情了,崔东山,谢谢,林守一,在这座院子,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境界,汲取灵气,且书院默认为无错之举,那么我自然也可以。这大概就像……小院外边的的东华山,就是浩然天下,而在这座院子,就变成了一国一地,是一座小天地。没有出现某种有违本心、或是儒家礼仪的前提下,我就是……自由的。”

陈平安说得断断续续,因为经常要思量片刻,停下想一想,才继续开口。

茅小冬点点头。

看来当初在东华山之巅炼物之时,自己用心良苦的那番话,没白说。

茅小冬又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你觉得道理在哪里?”

陈平安答道:“本意应该是告诫君子,要懂得藏拙,去适应一个不那么好的世道,至于哪里不好,我说不上来,只觉得距离儒家心目中的世道,相差甚远,至于为何如此,更是想不明白。而且我觉得这句话有点问题,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一味害怕木秀于林,不敢行高于人,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摧秀木、非高人,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既然大家都做,我做了,就是与俗同理,反正法不责众。可一旦深究此事,似乎又与我说的入乡随俗,出现了纠缠,虽说其实可以细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然后再去厘清界线,但我总觉得还是很费劲,应该是尚未找到根本之法。”

这一次,陈平安仍是说得磕磕碰碰,于是陈平安忍不住好奇问道:“这类被世人推崇的所谓金玉良言,不否认,也确实能够免去许多困苦,就像我也会经常拿来自省,但它们真能够被儒家圣贤认可为‘规矩’吗?”

茅小冬哈哈大笑,却没有给出答案。

茅小冬然后转移话题,“白马非马,你怎么看?”

陈平安答道:“崔东山曾经说过此事,说那是因为圣人最早造字之时,不够完善,大道难免不全,属于无形中带给世人的‘文字障’,时过境迁,后世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文字,当时是难题,如今就很好解决了,白马自然是马的一种,但白马不等同于马,可怜古人就只能在那个‘非’字上兜兜转转,绕来绕去,按照崔东山的说法,这又叫‘脉络障’,不解此学,文字再多,还是白搭。例如别人说一件正确事,旁人以另外一件正确事去否认先前正确事,旁人乍一听,又不愿意刨根问底,细细掰碎,就会下意识觉得前者是错,这就算犯了脉络障,还有诸多以偏概全,顺序混淆,皆是不懂来龙去脉。崔东山对此,颇为愤愤,说读书人,甚至是贤人君子和圣人,一样难逃此劫,还说天底下所有人,年幼时最该蒙学的,就是此学,这才是立身之本,比任何高高低低的道理都管用,崔东山更说诸子百家圣贤文章,最少有半数‘拎不清’。懂了此学,才有资格去领悟至圣先师与礼圣的根本学问,不然寻常读书人,看似苦读圣贤书,最终就只是造出一栋空中阁楼,撑死了,不过是飘在彩云间的白帝城,不着边际。”

茅小冬细细咀嚼后,笑道:“不全是那个小王八蛋的泄愤之言,还是有那么点嚼劲的。”

陈平安笑道:“崔东山愿意说,我只管听,毕竟文圣老先生曾经说过,让我万事多想想,总是好的,哪怕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否定,可那看似多走的一圈心路,其实不是冤枉路。”

茅小冬拍掌而笑,“先生高妙!”

然后茅小冬一脸期待,希冀着这个小师弟好歹有点悟性。

陈平安忍着笑,懂了,道:“下次如果能够见到文圣老先生,我会多聊聊茅山主。”

茅小冬轻声道:“切记切记,莫要含蓄,我家先生不吃这一套,比如我说了这句‘先生高妙’,你到时候就原原本本照实说,哪怕添油加醋都无妨,却绝对不能弯弯肠子。”

陈平安说自己记下了。

最后茅小冬拿给陈平安一封来自大骊龙泉郡披云山的飞剑传信。

茅小冬离开。

山崖书院如今管事的那拨人,有些人心摇晃,都需要他去安抚。

时不时与陈平安闲聊,既是摆一摆师兄的架子,也算是忙中偷闲的散心事,当然也有为陈平安心境一事查漏补缺的师兄本分职责。

陈平安打开后,是北岳正神魏檗的熟悉字迹。

先前陈平安给魏檗寄去了一封信,询问关于西边大山转手贱卖山头一事。

陈平安对于魏檗这位最早、也是唯一残存的神水国山岳正神,怀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魏檗在信上告诉陈平安,先前连同清风城许氏在内,有总计九座山头在寻找下家,阮邛、福禄街李氏等几家都各有接手,暂时还剩下两座,如果陈平安想要,他可以出面帮忙谈价,而且魏檗建议剩余两座虽然是给别人捡剩下的,其实陈平安买了还是不亏,还埋怨为何陈平安不早些寄信,不然他完全可以将那座牛角山吃下来,哪怕陈平安兜里神仙钱不够,他魏檗可以先垫上,两人瓜分牛角山,牛角山可是拥有一座包袱斋等于半卖半送的仙家渡口!

陈平安又看了一遍书信,确保没有遗漏什么隐藏玄机后,收入方寸物当中。

龙泉郡西边大山,一座座灵气充沛不输宝瓶洲顶尖仙家府邸,这不假,可是山水气运被分割得厉害,再者,地盘还是太小。对于那些动辄方圆百里、甚至是千里的仙家门派、宗字头而言,那些单个拎出来,大多方圆十数里的龙泉山头,实在是很难形成气候。当然,供奉一位金丹地仙,绰绰有余。

陈平安觉得买山一事,可行。

就去茅小冬书房那边,提笔写了一封信,请魏檗先商量个价格。

让裴钱跑腿,去交给一位书院专门负责此事的老夫子。

坐在古色古香的书房内,陈平安想起最近一次闲聊,崔东山又随口说起了青鸾国的佛道之辩,之前他给陈平安提及过关于诸子百家的“正经”书籍,其实不多,所以顺嘴就让陈平安可以去书院藏书楼找出那几本佛道两家经典。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离开书房,等待林守一炼气告一段落,拉着他去了一趟藏书楼。

路上,林守一笑问道:“那件事,还没有想出答案?”

陈平安愣了一下,随即想起是在书院第一次拜访林守一,后者所说的感激。

陈平安苦笑道:“我是真猜不出来,好奇得很,你就别跟我打哑谜了。你要再不说,我离开书院之前,肯定要直接问你。”

林守一微笑道:“还记得那次山路泥泞,李槐满地打滚,所有人都感到厌烦吗?”

陈平安想了想,“依稀记得,后来我是答应给李槐也做一只书箱,他才破涕为笑,不再捣蛋了,不然估计我们一时半会儿别想赶路。不过这几年,李槐懂事太多了。”

林守一问道:“那你还记不记得当时跟我说了什么?”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

林守一微笑道:“我知道你肯定记得。”

陈平安感慨道:“那么点小事,你还真上心了?”

林守一点头道:“当时我最不合群,李宝瓶喊你小师叔,李槐与你最亲近,就算是阿良,都喜欢跟他们两个聊天打屁,朱鹿和朱河更是父女,唯独我林守一,好像最不合时宜,虽然我表现得无所谓,可要说内心半点不失落,怎么可能呢?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就不该跟你们一起去大隋求学。”

林守一聊起这些,这位在书院不苟言笑的修道美玉,竟然有些温暖笑意,“然后你蹲在泥路上,转头对我说了两句话,‘给你也做一只?’“反正也是顺手随便的”。”

林守一缓缓而行,“所以我当时答应了。”

陈平安笑了起来,“我当时没多想,只觉得不这么说,你肯定不会要。可到时候我给李槐做了书箱,就只有你没有,我担心你会因此而疏远小宝瓶和李槐,说实话,在那个时候,我有考虑你的心情,但更多还是想着三人当中,你林守一岁数最大,性情又稳重,以后到了书院,我要离开,就想着你能够多照顾一些他们。”

林守一点头道:“这些,我其实当时在路上就明白,但是我这个人有一点做得还算不错,那就是别人对我的善意,我不会因为他对别人善意更多,而心有不平。”

烽火戏诸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 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村的面貌? 当现代思维与传统习俗碰撞,他能否打破束缚,引领乡亲们走向繁荣?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挑战和变革的故事,充满了欢笑、泪水和深刻的人生体悟。
佚名
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
权臣小叔子兼祧两房,亡夫现身了
他,曾被视为不祥之人,婚礼当天被狗血淋头,囚禁地窖。幸得嫂嫂援手,重获新生,刻苦读书,誓要改变命运。 她守寡之际,二姐“好心”归来,笑她命苦。小叔子功成名就,兼祧两房,二姐又酸溜溜地说有个孩子也挺好,别贪图小叔子的功名。 时光荏苒,小叔子权倾朝野,众人对她毕恭毕敬。她以为人生不过如此,哪料死去的夫君竟携妻儿归来,那女子还大方表示愿共侍一夫。 她挑眉,夫君的名字竟与古籍残篇中的名将大儒同名?更惊人
佚名
系统:算命后,我修为暴涨
系统:算命后,我修为暴涨
穿越后,我激活了逆天改命系统, 要帮助别人改命,才能获得奖励。 那直播赶快开起来,给人算命,帮他改命! 后来,因为我的直播,许许多多的人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也被他们称为算命之神!
佚名
八零重生小娇妻,脚踹前夫致富忙
八零重生小娇妻,脚踹前夫致富忙
八零重生小娇妻,脚踹前夫致富忙,八零重生小娇妻,脚踹前夫致富忙小说阅读,言情小说类型小说,八零重生小娇妻,脚踹前夫致富忙由作家关关过创作, 沈绾白手起家,养活了所有婆家人。却因为不能生育,惨遭前夫背叛。重来一世。沈绾满身赚钱的本事,只想守着外婆过好日子。谁知道,那个不苟言笑的隔壁邻居,村里人人敬畏的退伍糙汉,却老跑自己面前献殷。沈绾:我不能生。顾卫东:巧了,我也是。半年后,沈绾一手抚着自己凸起来
关关过
不觉玉树映金台
不觉玉树映金台
紧扣二十大“促进教育公平”精神内涵,以上海市重点项目“强校工程”为背景,描绘上海市为积极践行国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理念,市、区教育管理部门引领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克难求进,力壮“豆腐腰”公办初中(实施的示范效果已辐射多省市)的真实历程!在人们不知不觉间,一所所家门口的学校形成优秀的学风、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如一株株玉树映衬教育公平发展的金色时代!
竹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