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幼晴苏宝诚

第761章 别误会(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761章 别误会

“是,是姐?!”

朱全福震惊的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苏幼晴,和她娘俩个人,声音惊得都变了。

“小朱啊,事情急,只好来找你了。”

苏幼晴淡定的冲他点点头,直接就说明了来意,她感觉到朱全福似乎有点担心。

“朱同志,对不住,是我让我家四妹妹领我来的,没想到她居然带我找到你这里来了。”

“最近雨下得有点多,地里庄稼怕是要欠收了,我怕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就想来问问你有没有粮食卖?我想买个几百斤。”

陆素梅赶紧说出自己要买粮食的打算,也实话实说了地里的收成不太好的事,她是真的怕朱全福误会了。

朱全福这会儿已经平复了震惊的心情了,他又不是不知道苏幼晴的能力,人家想要找到自己,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而且,她们也表明了来意了,他也不用太大惊小怪了。

“夏收真的欠收?!大概得几成?!”

朱全福的心神都在今年地里头的粮食上面了,赶紧打探情况。

“最多五成。”

陆素梅没隐瞒这个消息,大概说了一下地里头的情况,预计是这个数的收成。

朱全福一听,心里顿时就有数了,心道怪不得是姐家里人要来买粮食了,理解明白。

“陆同志,你要大米多少斤?面粉多少斤?”

他卖的都是脱了壳的米和磨好的面粉,所以这个得要问清楚了来。

啊?!真有?!

陆素梅一听,心里很高兴。

“大米一百五十斤,面粉五十斤。”不知道贵不贵?!

这个数量不多,他这里倒是有货。

“陆同志,是姐,咱们是老熟人了,就不来那些虚的了。”

“大米五毛一斤,面粉也算五毛一斤好了。”

朱全福心里算了一下,报出了这样的价格,他手里的这批粮食是没下雨之前的存货,而且最近粮食确实上涨了,说不定过几天还要再涨,等到减产的消息出来,那还得再涨一波。

这么贵?!

二百斤粮食,就是一百块钱了!!!

陆素梅听了之后,心里就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也太太太贵了,有粮票的话,一斤粮食都不超过两毛,现在足足涨了一倍有多。

不过,她也知道,人家有风险,一倍的利润也是不奇怪的。

现在,又是这样的情况,不涨才怪了。

“行,朱同志,那就按这个数,你帮我把粮食送到县里,我给我那口子说一说。”

“对了,朱同志,你这里还有棉花吗?!我想要点给四妹妹和她两个兄弟做身新棉衣,再做两条棉被,孩子大了得分开睡了。”

今冬会更冷的这个消息,陆素梅是不可能透露给朱全福知道的。

这个也不是信不信得过的问题,而是不能说。万一因为这个消息这棉花又涨价了呢?!她可不能害了其他买棉花的人。

“有,去年的棉花还剩下一些,给你十斤八两不成问题。”

“那,就要个十斤吧。棉衣棉裤是够的,就是不知道棉被够不够。”

陆素梅半真半假的点点头,同意了。但是她还是皱着眉头嘴里数了一下,就怕引起朱全福的怀疑。

朱全福也是不疑有他,这年头棉被也是大件东西,而且还能用一辈子,家里条件好的多备个一两床会更好。

“陆同志,你要是想多要点棉花,那就得两个月后,我给你找找。”

“哎呀,朱同志,那真的是太感谢你了。这是粮食的钱,你数数。棉花的是多少钱?我也一起给了。”

“棉花的钱先不急,我先收粮食的钱,等我把粮食和棉花送到县里,你再让你那口子付棉花的钱给我就行。”

“那好,太谢谢你了,朱同志。”

(ps:今天陪老妈和小姨表妹去了小舅舅家过年,现在房子对鞭炮都充满了恐惧,太运气了。我家今年只想平平安安的就好了,平平淡淡其实也是福啊。)

起房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