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36章 参差生相
做完了鱼松,又领了上头发下的奖赏,原本预计要到下午才放的假,因为小封大人提前了半日,她们只要用过了午饭就能出门,各自归家。
用过午饭之后,她们回到自己住的小院子,换了进门前的衣裳,又将各自得到的奖赏放好。一个月来一同早出晚归,互帮互助养成的情谊,让这些姑娘一回来就互相分享了自己得到的赏赐:箬叶扎扎实实包的是鱼松,口袋虽小,却沉甸甸装了几十枚钱。
……大人们好生慷慨!
没见识的姑娘们这样惊叹道。并且她们发现每人拿到的鱼松分量和铜钱数量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各人得到的评等不同。她们也像卢苗一样不太能听懂那些评语,甚至大多认不出木牌上刻的字,是回来之后听了几个在家学过几个字的姐妹解说,才知道她们这一个月她们干的活其实已经被大人们看在眼里,所以统统给她们评了一等——
“一等……是我们做得不好的意思吗?”有人怯怯问。
“一等怎会是不好?末等才是不好呢!”王家姑娘兴高采烈地说,卢苗从没见过她这么高兴的样子,“一等就是头名,头名状元听过吗?大人给我们评了一等,便是说我们做活做得好了!”
“可,可是我打破了五只碗,”那姑娘仍不敢置信,她将那块牌子抓在手心,期期艾艾地看着王家姑娘,“也能算一等吗?”
王家姑娘呃了一下,那名叫李姑的姑娘目光开始变得暗淡,卢苗急忙说道:“可那是因为帮厨没放好筐子,才把李姑你绊倒的啊,在那之后,你就再没打破碗了。要说我也弄倒过米汤呢,白花花的一罐子米汤,心疼死大厨了。”
王家姑娘小声说:“这样说的话,我掉了鸡蛋,都摔破了……”
她们的话引起了其他人的回忆,“我撞倒了蒸笼……”
“我,我没抓稳粮袋,豆子洒了大半……”
“我织布,把布纬织错了……”
姑娘们说着说着,面面相觑,这样计较起来,每人都多多少少犯过错,这些错是她们有自觉,被他人看在了眼里,还被厨房师傅和教养婆婆点名责备过的。毕竟她们自进府以来早到晚都不得闲,每天要干的活又多又重,多做自然多错。
难道是因为教养婆婆替她们说了好话,给她们在大人们面前争得了体面吗?
然而教养婆婆是这样说的:“你们这些丫头想得美呢!”她板着脸,可以说是恶狠狠地看着这些十多岁的小姑娘,“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做过的蠢事我都报给大人知道了,只不过大人不同你们计较……哼!”
不仅不同她们计较,对她说日后少报这些无关紧要之事,还说她们初来乍到,如此辛劳,只应嘉奖,不必责备……看着这些蠢笨如猪的年轻面孔,教养婆婆不由得恼恨地想:这些丫头片子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不仅被小封大人选中,还得到了那位大人如此宽容,就她们干的那些事,要是在她们自己家里,怕早被家长将这些败家子打得半死了!
要不是她不能多说,也不能骂人……大人有神仙手段,一眼便能看出她是否说了谎,吃过深刻教训已经不敢再犯的教养婆婆掂了又掂褡裢里的钱袋分量,又回想大人那张仙人般的面孔,才终于把气顺下去。然后她便按着她在那位大人面前做过的样子,一边将这些收拾好了的姑娘带往侧门,一边嘱咐她们今日归家,后日上午巳时前要回到县衙,逾时不到而又无由者,衙门就要派人到其人家中去寻人了,要是让衙役上门,她们全家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莫因大人宽厚而侥幸!你们可不知道大人的本事,如今全城上下可是无人不服!
这二十个姑娘自然是连连应诺。
踏出县衙,再度站在熟悉的南北大道上,道旁屋舍同她们进府前没有丝毫变化,只是街上突然出现这样一群年少女子,引得路人频频看来,虽然路人不过寥寥几个,姑娘们还是被看得有些羞臊,急忙互相告别,赶回各家了。
卢苗家近,比他人更早一步到家门前。她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扉,迈进她最熟悉的院子,一月未回,院子一边的菜畦又是一片青翠,倒是另一边的鸡笼有些空空荡荡,抬头看去,被小封大人扎死的恶人砸坏的房顶已经修好了,屋顶上的青山山影依旧,卢苗抬头看了那片远山好一会儿,感到一种陌生的困惑:
这山之前是这么近,这么矮的么?
但她没有去想得更多,因为她已经听到了堂屋传来的机杼声。一种强烈的感情突然从她的心中升起,催促着她快走,几步就踏上土阶,对那在织机前埋头织布的身影发出一声呼唤:“母亲!”
那人浑身一震,抬头转身看来,下一刻将梭子一扔,站起身来,“苗儿!”
眼泪从卢苗的眼眶里涌出来,她什么都不再想,扑向母亲的怀抱,用力抱住了那句瘦小的身体。
比起卢苗,家在城北的谢苗回去要迟得多,因为她在同众人分别之后,毫不犹豫就走向不远处的官店,将刚刚在怀中捂热的钱币全部换成了口粮。她买的是最低等的粮食,话音刚落伙计就问:“要多钱?”
她还在低头数钱,钱袋就被伙计一把抄走,几十枚铜钱在柜台上排开,伙计点算两次,伸手一抹全抹进底下的抽屉,谢苗看着他挥动木铲,从最外边的木斗里挖出一大铲粮食,哗啦啦倒入被另一个伙计撑开的口袋,谢苗从头到尾都阻挡不及,只能瞪大眼睛说:“最便宜的!”
伙计抬眼看了她一眼,说:“这就是最便宜的米!”
谢苗抬起的手又放下,看着伙计给她将这见不到多少土石碎屑的米装了大半布袋,秤钩一吊,秤杆一翘,伙计眯眼看着称星,嘴里念念有词,片刻之后放下布袋,将袋口重新撑开,竟然是往里又抓了两把碎米进去,再次称好,扎上袋口,提上柜面,咚的一声。
“好嘞,拿走!”
谢苗看看他们,又看看那大半袋粮食,突然上前一步,双手将粮食紧紧抱入怀中,转身就跑,将伙计那句“跑什么”留在身后。
她人又高又瘦,竹竿一般,力气却不小,一口气抱着这样沉甸甸一袋粮食从城中跑到城北,跑过好像小了许多的黑水塘,跑过不知为何静悄悄的茅草巷,却在最后一段路慢下了脚步。
她以为会在路的末端见到那座熟悉的破败草屋,茅草屋,是的,至于破败……也许在他人眼中仍是算得上破败的,但在谢娃眼中,即使那间草屋仍是门歪梁斜,同她入府之前相比,却已经是大有不同。
她迟疑地,甚至是有些害怕地走近那座茅屋,直到听见苍老的咳嗽声低低响起,她才像被惊醒一般再跑起来,几乎是撞开了那扇新修的柴门,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支起的窗框下,一个老人坐在稻草铺的床上,正将喝完的药碗在一个崭新的树墩放下,闻声抬头看来,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神色。
“啊呀,我的囡儿怎么回来了呀……”
谢苗喘着气,先将米袋放到床头,才转过身来将老人上下打量。
片刻之后,她张了张嘴,“爷爷……?”
面上有许多愁苦痕迹的老人也在仔细地看她,看着看着,他就笑了起来,“囡儿,你胖了呀。”
其余人中,也有人也同谢苗这样近家情怯,越是靠近那处连瓜秧须子都没有一根被允许伸出栅栏的院子,李姑的脚步就越是沉重,她紧紧抿着嘴唇,额角冒汗,那块刻着“一等”红字的小木牌已经在她的手心留下了深深的刻印,但似乎只有这点疼痛才能让她感到它是真的。
正当她一步一顿,越走越慢,身后传来不知哪家开门的吱呀声,把她吓得一抖,也不敢回头,而是艰难地快走了几步,就这样回到了院门前。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将院门推开,小心翼翼地伸一只脚进去,再伸一只脚,人刚站定,一转头就看见了菜畦边刚刚直起身来的妇人身影。
李姑猛吸一口气。
那妇人皱起了眉,声音低沉:“怎的回来了?难道是被赶回来的?”
她一边说一边大步走来,同时高高扬起了手,“不,不是的!”李姑惊慌失措地蒙住了头脸,“不是的阿娘,我没有阿娘!”
巴掌声在这一处院子里响起的时候,王珊珊也回到了城南的家中。作为二十人中家境最好的布店老板的女儿,她从小到大都很少被打骂,哪怕在她的未婚夫死后……
她提着自己的小包裹走过天井,即将走入明间时,一名少年走了出来。两人照面后,只有十三岁的他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恶毒,拖长了声音说:
“丧门星回来了呀——”
昌江县衙里,陆定渊抬起手,用掌心盖住了封深的耳朵,轻声笑道:“既然你的耳力能灵敏到这个地步,只要你想,方圆十里都逃不过你的察觉,那么,告诉我,你现在听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