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沈浪

第2052章 渡冥河(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052章 渡冥河

沈浪神识觉察到了前方的庞然大物,心中一惊。

尸山血海已经有无数年的历史了,诞生出一些强大的鬼物也在情理之中。眼前的这只巨型骷髅气息惊人,估计战力不俗。

沈浪原本是想让凶虫们绕开巨型骷髅,但这只巨型骷髅不依不饶,挥舞起缭绕着稠密鬼火的巨大森白骨爪,狠狠的朝着沈浪乘坐的那只尸鬼蜘蛛拍了过来!

“吼!”

身旁的三只尸鬼蜘蛛暴躁无比,口中同时喷吐出黑色魔焰,形成一团粗大的火柱,击中了巨型骷髅的手部。

骷髅巨大的骨爪被弹开了。受到一股强大的反震之力影响,骷髅跌倒在了血海中。

不过尸鬼蜘蛛的魔焰属于阴火的一类,对骷髅伤害不大。那只骷髅跌倒后又站了起来,发出暴躁的吼声,随即又挥舞起骨爪,朝着尸鬼蜘蛛拍了过来。

三只尸鬼蜘蛛不甘示弱,和巨型骷髅缠斗在一起。

一只尸鬼蜘蛛直接扑在了巨型骷髅的身体上,试图撕咬骷髅身体的骨络,但这骷髅的骨头太过坚硬,连啃咬能力惊人的尸鬼蜘蛛都咬不动。

另外两只尸鬼蜘蛛口中不断的喷吐出魔焰,疯狂的攻击巨型骷髅。

一阵缠斗下来,看似是速度较慢的巨型骷髅落入下风,但这玩意儿似乎是不死之身,魔焰烧不死,身躯也无法被破坏,打倒后又会马上站起来。

“妈的,这么下去还没完没了了!”沈浪砸了砸嘴。

他必须快点赶到冥河,不能白白在此地耗费这么多时间。

沈浪命令自己乘坐的这只尸鬼蜘蛛张开嘴,他就站在尸鬼蜘蛛的牙齿上,推出双掌。

刹那间,雷鸣声大作,沈浪的掌心中涌出巨量的坎离雷电,纵横交错的金色雷电形成一道密集雷网,径直击向巨型骷髅的脑袋。

“轰隆!”

巨型骷髅猝不及防,脑袋狂暴的坎离雷电击中。

“啊!!!”

骷髅发出低沉怪异的咆哮声,似乎在惨叫,仿佛受到了某种深入骨髓的剧痛一样。

一击过后,骷髅硕大的脑门冒出滚滚白烟,倒进了血海中,身躯没了动静,似乎是昏厥了过去。

除了施展飞雷遁术之外,沈浪极少利用到坎离雷电。其实随着他修为境界的提升,坎离雷电的威力也不俗,是鬼物的克星。

主要是坎离雷电释放不必耗费灵力,以沈浪的身体状况,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助攻了。

“快走!”

沈浪趁着这个空隙,急忙命令所有的尸鬼蜘蛛停止了进攻,赶紧前行,不要再理会这只巨型骷髅了。

尸鬼蜘蛛们情绪虽然有些暴躁难安,但还是乖乖听令,继续朝前飞行。

沈浪依旧待在中间那只尸鬼蜘蛛的嘴里,圣光甲虫守在他身边。

在尸山血海中一路穿行,沈浪也碰到了一些化神期级别的鬼物,但实体基本都是骷髅。可能是因环境因素制约,诞生不出有血肉的鬼物。

能绕开的沈浪尽量绕开,不能绕开只能应敌了。

好在尸鬼蜘蛛战力颇强,沈浪一路上没有遇到太过难缠的鬼物,颇为惊险的抵达了尸山血海的尽头。

花幽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
为了完成每个炮灰的心愿
山海明月
敌国为质三年,公主封心绝不原谅
敌国为质三年,公主封心绝不原谅
苏韵被全家人迷晕,送去敌国为质,忍辱负重,怀着孽种归来。 父亲厌恶,骂她怎么不死在夏国。母亲心疼,却想把她嫁给瘸腿的侄子。视她如珍宝的兄长更是骂她不知羞耻。最最疼爱她的阿姐?成了她心上人的未婚妻。 后来苏韵封心锁爱,与苏家恩断义绝搬去公主府时,他们后悔了? 爹娘哭着求她留下来,“韵儿,一荣俱荣,国公府才是你的家啊。” 兄长醉醺醺跪地哀求,“妹妹,大哥错了,国公府不要也罢,你别不要大哥。” 曾经的
不如长安
让你写歌,没让你震撼全球
让你写歌,没让你震撼全球
异界顶流穿越平行世界,成了国民女神的小白脸软饭男。 某一日,粉丝起哄,要求看女神老公照片,于是,她发现了他的手稿。 一首《起风了》,国民女神脱口而出! 动人情歌单人独唱感受恋爱甜美?歌曲直接震撼全场观众! 于是,软饭老公就这样一首首歌曲拿下歌神,慢慢,全球都炸了! 原来,吃软饭也需要技术啊!
佚名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
帝少小妻又闯祸了小说最新章节由网友上传转载,《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现代都市小说,八哥小说网免费提供最新最快的帝少小妻又闯祸了无弹窗文字章节在线全文免费阅读。
花惊鹊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因为父亲救下了晏家老爷子,姜家得到了一桩富贵泼天的娃娃亲。 姜栖为了嫁进晏家,讨好晏家晏家小妹,伺候晏家父母,对晏承望更是百般顺从千般爱慕,为了给晏承望过生日,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可所有人都厌弃她、憎恶她,对继姐赞不绝口,宠爱有加,姜栖成了继姐的对照组、毒亲戚,最后死在继姐与晏承望的新婚之夜。 重活一世,姜栖不争不抢,只想安心搞好事业、孝顺母亲,谁知道上辈子憎恶她的人都改了态度,纷纷往
檐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