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沈浪沈浪苏若雪

第2034章 海岛和兽潮(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034章 海岛和兽潮

“咚咚咚咚!!!”

又是四道神魂自爆,漫天的青光覆盖了一切,仿佛欲冲破天际,空间都发生剧烈的扭曲。

“轰轰轰!”

惊天动地的炸响声不绝于耳,令人窒息的爆炸威能扩散到了数百里外,受到爆炸的冲击,荒原地面崩塌,草木化为了齑粉,瞬间变成了一片荒芜。

好在沈浪和兰仙儿两人所在的传送阵外有强力禁制抵挡,这才免受爆炸的波及。

“各位长老!”

兰仙儿泣不成声,心中悲痛万分。为了给他们拖延时间,五名长老付出了神魂俱灭的惨痛代价!

“大恩永世不忘!沈某若有朝一日能突破合体期,一定会为怜花族复仇,铲除凶虫,祭奠各位长老的在天之灵!”

沈浪闭上双眼,心中暗暗发誓。

两人心中沉痛,更加不遗余力的启动传送阵。沈浪的灵力已经耗尽了,只得再次喷出一口精血,耗费本命精气打通传送阵。

今日消耗了如此多的精血,即便是有圣阳战气护体,沈浪估计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但为了活命,别无他法。

血芒蛆接连遭受五道神魂自爆,硕大的肉身都被炸烂了半边,漫天的血肉飞溅四射。

巨蛆庞大的身躯直接从空中跌落了下来,轰然倒地,地面被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洞,犹如发生了大地震一样。

受到如此程度的攻击,血芒蛆也有些撑不住了。虽然身躯遭受重创,但血芒蛆并没有死。

毕竟是以生命力顽强著称的合体期凶虫。

“吼!”

血芒蛆口中发出一道嘶啸声,紧接着,他体内飞出了百只子蛆。

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

那些子蛆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吞食起了洒满地面上的血块血肉,个头渐渐膨胀,钻进了母体中。

母体全身的伤口处,血肉又重新长了出来,肉身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修复。

另一边。

随着沈浪和兰仙儿两人竭力打出的灵力,传送阵中涌出了一丝丝白光,整个阵法在轰鸣震颤,眼看着马上就要被启动了。

正在恢复中的血芒蛆觉察到了沈浪这边传送阵启动时的动静,似乎极为愤怒,咆哮了一声。

一只如竹棍大小的子蛆,闪电般的朝着荒原南面的传送阵飞射而来。

“不好!”

沈浪神识感应到一只子蛆正在急速朝着这边飞来,不禁脸色大变。

血芒蛆的子虫,战力可比炼虚初期修士。光这一只子蛆,就不是自己和兰仙儿能抵挡的。

“尸鬼蜘蛛,死也要给我挡住!”

无奈之下,沈浪只得放出了之前藏在袖口中的那只尸鬼蜘蛛,让它挡住飞来的那只子蛆,尽量拖延一些时间。

在主人的命令下,尸鬼蜘蛛厉声咆哮,浑身燃烧起了一层熊熊魔焰,径直朝着飞来的子蛆撞了过去。

“咚!”

半空中传来一道闷响声,浑身黑色魔焰的尸鬼蜘蛛凶狠的撞上了子蛆。

这一撞,虽然没有让子蛆受伤,但成功的阻挡了子蛆的行动。

“嘶嘶嘶!”

花幽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上古卷轴:桥
上古卷轴:桥
奈恩迎来了一位命运之外的旅客 神之梦出现了一只蝴蝶 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的交错 一座桥梁横空,两个世界融合
游离态化合物
诸天皇帝聊天群
诸天皇帝聊天群
“叮,明太祖朱元璋加入聊天群。” “叮,隋炀帝杨广加入聊天群。” “叮,明思宗朱由检加入聊天群。” ……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脑海里突然传来一阵奇奇怪怪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哭声。 明思宗朱由检:群主仙人,救救大明!!! 隋炀帝杨广:大明?不是大隋么?” 秦始皇嬴政:什么大明大隋,寡人的大秦呢? 汉高祖刘邦:政哥,朕……呸,我举报,西楚霸王项羽灭了你的大秦帝国!
洛九尢
楚枫楚嫣然
楚枫楚嫣然
论潜力,不算天才,可玄功武技,皆可无师自通。论实力,任凭你有万千至宝,但定不敌我界灵大军。我是谁?天下众生视我为修罗,却不知,我以修罗成武神。…………………………想看修罗武神番外,请关注蜜蜂微信公众号:mifenghyh
善良的蜜蜂
让你写歌,没让你震撼全球
让你写歌,没让你震撼全球
异界顶流穿越平行世界,成了国民女神的小白脸软饭男。 某一日,粉丝起哄,要求看女神老公照片,于是,她发现了他的手稿。 一首《起风了》,国民女神脱口而出! 动人情歌单人独唱感受恋爱甜美?歌曲直接震撼全场观众! 于是,软饭老公就这样一首首歌曲拿下歌神,慢慢,全球都炸了! 原来,吃软饭也需要技术啊!
佚名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重生成前夫的白月光后,他后悔了!
因为父亲救下了晏家老爷子,姜家得到了一桩富贵泼天的娃娃亲。 姜栖为了嫁进晏家,讨好晏家晏家小妹,伺候晏家父母,对晏承望更是百般顺从千般爱慕,为了给晏承望过生日,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 可所有人都厌弃她、憎恶她,对继姐赞不绝口,宠爱有加,姜栖成了继姐的对照组、毒亲戚,最后死在继姐与晏承望的新婚之夜。 重活一世,姜栖不争不抢,只想安心搞好事业、孝顺母亲,谁知道上辈子憎恶她的人都改了态度,纷纷往
檐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