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毛饮血

六:燧人氏(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六:燧人氏

吃东西之前要烧熟,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是常识了。在原始时期,人类没有发现使用火的方式,吃东西的方式和野兽并没有什么不同。吃果实,吃生肉。而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的契机,是火的发现和火种的使用,这个人就是燧人氏。燧人氏是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燧明国的人,据说,燧人氏是有巢氏的儿子。姓风,叫允婼。

燧人氏所在的燧明国,有一种叫燧木的树,非常高大。书上说:“屈盘万顷”,枝干插入云霄,云雾都在它的叶间缭绕。这种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易燃,而且很容易起火,小鸟用嘴啄一啄就能冒出火星子。所以,燧人氏所待的区域常常发生火灾。

那时候,人类和鸟兽一样,害怕火。因为火就意味着火山爆发或者山林起火之类的事情,必须举家出逃,躲避大火,不然就可能危及生命。在他们眼里,火是恐怖的存在,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有一次,山林又燃起了大火。火熄灭了以后,人类陆续回到原来的领地内,路上发现很多被大火烤熟的野兽尸体,散发着阵阵香气,有胆大的人去尝了一口,确实比生肉美味多了,自此人类爱上了熟食的味道。

为了能一直吃到煮熟的食物,人类想办法将火种保存下来。但是,保存火种并非易事,下雨下雪很容易造成火种熄灭。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火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如何更好地保存火种,这一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人类,制约着人类对火的利用。

有一次,有个人见到小鸟在燧木上啄出火星,就想着如果人也这样做,是不是就能取火了呢。于是,他尝试将一个木头削尖,摩擦另一个木头,果然有了火。他经过多次尝试,发明了“钻木取火”。他赶忙将这一发明告诉了大家,从此人类再不必为火种而发愁了。人们为了记住他的贡献,就称他为“燧人氏”,后世更是尊他为“火祖”。《尚书大传》中称他为“燧皇”。

燧人氏除了发明取火方法,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上古时候,先民们没有文字,所有的事情都靠脑子记忆。但是,时间一长或者事情一多就容易忘记。燧人氏就将这些事情用绳子记录下来。大事、小事、先发生的事情,后发生的事情都用不同的绳结表示。还通过涂抹不同的颜色,更加细致地进行区分。那时候,原始人大概只知道夜晚的黑色、晴天的白色、血液的红色、植物的绿色,这几种常见的颜色。

此外,燧人氏还为百兽命名。从前,所有的动物都叫“虫”。燧人氏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改变名称来对它们进行区分:天上飞的叫“禽”、地上跑的叫“兽”、有脚的爬行动物叫“虫”、没脚的爬行动物叫“豸”。

另外,他还修了个土台,命名为“传教台”,定期在这个台子上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比如一些新的发明教给大家,这也是师道之始。

有了这些人类先祖,华夏文明终于结束了初始孕育期,走向了文明真正的开端。

张龙宝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重回换崽前,她改嫁七零绝嗣军官
重回换崽前,她改嫁七零绝嗣军官
【年代军婚+空间+男二上位+养崽+多重生】 闺女升学宴那天,被丈夫供养了多年的寡妇白玉莲忽然拿出亲子鉴定书。 “当年医院抱错了,清柠才是我闺女,贱女是你的闺女。” 宋绾看着残废、痴傻,嫁给老头生了仨崽的亲闺女,顿时昏死过去。 醒来时回到了1978年被白玉莲换崽前。 趁着白玉莲睡着,她把自己的孩子换了回来。 这一世,她一定让亲闺女平安顺遂,把渣男打包给渣女。 离婚后,渣男的好兄弟时不时的在她面前晃
佚名
凡人修仙:我被神奇葫芦带飞
凡人修仙:我被神奇葫芦带飞
我是一个没有修炼天赋的小小农娃,本该背朝黄天脸朝土过一生。 某一天,仙人打架反而牵连了我父亲,我因此误入修仙界。 可我本就没有修炼天赋,在这不就是给人当菜杀吗? 还好,我爹给我留的木葫芦是一件神奇法宝,里面的液体可以让药材药性增加,可以做顶级符纂,可以炼绝世仙丹……这也太牛了! 我:修仙本无门,全靠爹带飞。
佚名
血脉剑帝
血脉剑帝
少年叶天得不败剑匣,修不败剑神诀。 试问九州天骄,诸天神魔谁敢接我一剑? 我出剑,既无敌! (热血传统+单女主)!
佚名
我自九天来
我自九天来
【传统玄幻+历史架空+热血国战+权谋争斗】 慢热坑多,不喜勿入. 一个与世无争的少年,踏入庙堂和江湖。 四大王朝,逐鹿天下。 阴谋与算计,争斗与厮杀。 少年一心明月。 以庶仙斩谪仙!
佚名
官路权图:我在翻身路上
官路权图:我在翻身路上
广南地区的某个县城里,连日来大雨不断,山洪频发。 但真正要命的是,县委一行八人再赶往重度受灾区的途中,意外遇难。 他,本是一个被发配到清水衙门的小小芝麻官,原以为一切变故都跟他毫无关系。 直到……一个风声传到了他的耳中;直到,有人直接找了上门—— 他趁机扭转劣势,反客为主,让对方措手不及! 自那时候开始,往日低迷的局面一扫而空,他似是开了挂一般,总能有办法转危为安。 ——这官场波谲云诡,往往只是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