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三百二十一章 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上】
还把景顺帝给捎带上了。
张年吉自然听出话中的阴险,急道:
“一个不毛之地你扯的太远了!”
冯一博闻言,顿时笑了笑,又掷地有声的道:
“大人说的没错,不论胖子岛还是东海郡,确实孤悬海外,也确实是不毛之地,但别说不毛之地,就算东海全都是海水的地方,那也是我大魏的海疆!”
张年吉听他又开始上纲上线,自然要往回拉扯,当即怒道:
“冯大人不要胡搅蛮缠,我的意思只是大魏该对外宣之以仁德!”
他是要当个先锋,可不是当炮灰的。
若是被冯一博这般再延伸下去,怕是官声有损。
“炎黄二祖最为仁德,但他们为何打蚩尤?因为二祖对内彰之仁德,对外则宣之以威!”
可惜的是,冯一博还不打算放过他。
你说仁德,那咱就继续说仁德。
他先是一番自问自答,又下结论道:
“所以,大魏有仁德没错,可前提是大魏的地盘,如果都不是大魏的地盘,又何谈仁德?”
冯一博的一番话,可谓是向传统价值观挑战。
可他偏偏又用的是更传统的价值观。
连炎黄二祖都搬出来了,你让尊他们为圣君的儒家弟子如何反驳?
张年吉只好避重就轻,反驳道:
“你不要混淆视听,藩国如何不算大魏的地盘?”
藩国算不算大魏的地盘,还是两可之间的事。
但冯一博自然不会和他纠缠这事,不然就没完没了。
他闻言一笑,直接问道:
“你刚还说是不毛之地,现在又说是大魏的地盘了,就算藩国是大魏的地盘,那我问你,倭国是不是四夷?”
张年吉此时已经疲于应对,闻言只能点头道:
“这自然算是的。”
虽然,倭国承认藩属地位,但这和是不是蛮夷无关。
因为在大魏看来,除了中原王朝都是蛮夷之地。
所以他没法不承认这一点。
冯一博要的就是这个答案,闻言笑道:
“那自古从来只有四夷威服,却不曾听说四夷仁服,若是倭国对大魏的仁德敬服,也不会试图染指高丽,所以大人所言的宣之仁德,起非忤逆圣人之言,想要以德报怨?”
对方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要不然就给人扣帽子。
这一刻,张年吉感觉心好累。
原来这就是他弹劾别人时,被弹劾之人的感受吗?
可不对啊?
现在是他在弹劾冯渊签订的议和条款!
怎么变成他攻击我了?
张年吉来不及细想,闻言只能勉强应道:
“岂不闻唐太宗时万国来朝?那就是听说了大唐的仁德!”
景顺帝喜欢唐太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百官知道皇帝喜欢唐太宗的,每个人都把相关文献翻了个遍。
以期每次上疏的时候,能在字里行间得到景顺帝的认可。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是必读。
《帝范》、《大唐创业起居注》是晋阶。
凡是和李世民相关的史料,都在朝野之中风靡一时。
甚至是民间编纂的一些野史,也都被人奉为至宝。
“那是仁德吗?万国来朝,朝的是大唐之强盛!”
冯一博嗤笑一声,又道:
“若是大魏对外仁德,他们就能归心,那说明他们能感受到仁德,可大魏仁德百年,鞑靼为何屡屡侵扰?”
大魏的心腹大患,一直都是北方的鞑靼各部。
你不是仁德有用吗?
那鞑靼怎么感受不到?
“倭国出兵高丽,显然意图染指大魏,是大魏不够仁德吗?不是!”
张年吉已经被他说的无言以对,冯一博干脆就自问自答。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礼记》之中所言,之所以看似不准,实际上是因为五方之民都已归属大魏。”
冯一博再次引用《礼记·王制》里话,但却给出了新解。
迷糊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