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63章 063
次日天不亮,中山王便带着赈灾的队伍南下了,为了加快速度,他们这次没有坐马车,而是骑马,银子也用马驮着,到了驿站再换马,次日继续启程。
按照这种速度,估计五六天便可到达江南。
中山王走后,京城的粮食越发不好买,百姓叫苦不迭,不少大臣上书向兴德帝反应这一情况。
郑玉也站出来,先是检讨自己,然后想了一个应对之策:“陛下,不若从京城下辖的一十个县中,开放一部分粮仓,将粮食运到京城,平价出售,以满足百姓所需。”
京城下辖的一十个县城下面还有很多村落,因此有一定的余粮,尤其是小麦。
兴德帝这回采纳了他的提议。
郑玉已经吃了一次亏,这回谨慎多了,将粮食拉回来后,在官仓平价出售,每人限购五斤,以免有商贩趁机囤积平价粮。
衙门开了仓后,大量的粮食放出来,不少百姓都舍弃了不知道何时才能排上的粮铺,都跑到官仓去买粮。
周嘉荣从衙门回府,看到一张张带着欢笑和满足的脸,既高兴又担忧。
朝廷的粮仓不可能一直平价售粮,因为今年江南发洪水的缘故,漕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就没法从南方运粮回京。京城确实还有粮,但肯定要先保障两大营一十万大军的口粮,余下的才能卖给百姓,因此必须留一批粮食做不时之需。
如果想让京城的粮价持续稳定下来,就需要打破这些商贾对于粮价必然会上涨的心理预期。
琢磨了半天,他让刘青安排人悄悄去外面放出风声,就说今年两湖、西南等地区的粮食大丰收,灾后朝廷会向这些地区调粮进京。
不管流言真假,几千里外,这些商贾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去求证此事。只要大家都觉得以后会有粮食,京城不会缺粮,大商贾们担心囤在手里的粮食会卖不出去,自然就会拿出粮食来售卖,这样京城的粮价就能稳定下来了。
其实现在京城并不缺粮,而是不少商家捂着不肯卖而已。
为了保证这个计划顺利实施,周嘉荣还找上了蒋钰:“蒋大人,我想请你帮个忙,听说你跟顺天府尹郑大人乃是同乡,私交不错?”
蒋钰抬眼瞥他:“是有这么一回事,殿下想让臣帮什么?先说好,老郑这人也是个又臭又硬的石头,你若是希望臣能替你拉拢他,恐不能如你的愿。”
他这话谦虚了,顺天府尹这个位置可不是谁都能坐得稳的,郑玉干了四年,既没被撤职,也没因为得罪权贵不得已辞官,便是有过人之处。
周嘉荣大笑:“蒋大人快人快语,那我也不跟你卖关子了。大人不必担忧,我没这个想法,我是想请你转告他,上奏,解除对商贾粮价的限制。”
“殿下这是何意?”蒋钰皱眉,不明白周嘉荣为什么掺和这么一脚,还是帮商贾说话。
周嘉荣认真解释道:“蒋大人,朝廷开仓放粮,最重要的目的是平抑粮价,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完全没有再限制商贾粮价的必要。而且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限制他们的售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京城粮食有限,不可能一直开仓放粮,最后还是得靠他们来满足城内百姓所需,因此我建议趁着现在粮价已经降了下来,让他们能够自由浮动价格,让一部分手里比较宽裕,不愿排队的百姓去粮铺买,以减少京城粮食的消耗……”
这样有一个好处,粮铺可以适当的涨价,比如一斤涨一两文,这样,既在百姓的承受范围内,商贾又能稍微多赚些钱,更乐意卖粮。届时,朝廷便可慢慢减少粮食供应,保障京城有充足的储备粮。
蒋钰听完周嘉荣的话后,一愣一愣的:“殿下还精通买卖?”
周嘉荣笑着摇头道:“精通倒谈不上,只是观最近京城的粮价变动有所触动而已。我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提议,具体怎么实施效果最好,还得看郑大人的。”
“行,我帮你找老郑。”蒋钰一口答应。
翌日上朝,郑玉向兴德帝上了一份折子,请求解除对粮商价格的限制,允许其自由定价买卖,同时通过缩小官仓的经营时间、限购等措施逐渐减少官方的粮食供应。
兴德帝看完后,又问了许多郑玉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具体细节和内容。
郑玉一一作答,并阐述了这样做的好处。
兴德帝听完后非常满意,大大夸奖了郑玉一番,还奖他白银一百两,责令他去办这件事。
得了褒奖,郑玉本该高兴的,但他性格比较耿直,总觉得自己是抢了荣亲王的功劳,毕竟这主意是荣亲王给他出的。下朝后,他拉住了蒋钰,支支吾吾地问:“荣亲王殿下怎么不亲自上奏,向陛下禀明这件事?”
蒋钰往他后面瞅了一眼,见没人,才直言不讳地说:“你觉得这件事若是荣亲王殿下上奏的,陛下会这么快通过吗?”
郑玉失语,表情有些滑稽,过了许久才叹息道:“哎……”
到底没多说什么,他虽然也欣赏荣亲王的手段,可他更佩服武亲王保家卫国的英勇,而且作为一名纯臣,最要紧的忠于陛下。
蒋钰知道这位好友是怎么想的。以前他也是如此想法,但他想,若是郑玉有机会接触殿下,迟早会明白,荣亲王值得。
到底是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很多话不方便说,蒋钰拍了拍他的肩:“殿下没亲自找你,只是托我转告你此事,就是不希望你为难。我知道,你不愿意被打上任何一派的标志,你无需担心,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也不会提让你为难的事。”
这话倒说得郑玉不大好意思了,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跟蒋钰说什么。
蒋钰摆了摆手:“郑大人还有许多事要忙,我便不打扰你了,告辞。”
说完大踏步上了马车,消失在郑玉的视线中。
他这样干脆利落倒是让郑玉颇有些不得劲儿。不过到底是公事要紧,郑玉连忙回了顺天府。
同一时间,刘青回来告诉周嘉荣一件事:“殿下,小人发现,京城里似乎有人在故意抹黑您和中山王。”
“哦?”周嘉荣很好奇,“都说了什么?”
刘青表情有些一言难尽:“说您嫉妒武亲王得宠,又被皇后娘娘过继到了名下,气得在府中摔了好些古董。”
周嘉荣乐了:“我就是生气也舍不得摔古董啊,散播流言这人显然不了解我。”
周嘉荣可没摔东西的嗜好。而且自从去大同府见识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艰难后,他已经意识到民生多艰,哪还舍得砸古董,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见周嘉荣没生气,刘青稍稍松了口气,继续道:“关于中山王的说他口蜜腹剑,心里很嫉妒你和武亲王、蜀王,喝醉后逮着你们三个骂。”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周嘉荣无语了:“查出这些流言的源头了吗?”
红叶似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