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52章 052
徐良来了兴致,他喜欢跟聪明人,有能力的人来往,用后世的说法就是“慕强”,刚才他就发现了,这个陆同志虽然长得好,但确实话不多,即使他妻子引着,他也只是言简意赅的说几个字。
徐良见过的人多了去,几乎是一眼就能看出别人是做什么工作,擅长什么领域,性格怎么样的。譬如那个年轻漂亮的女同志,即使姚永贵不介绍,他也知道就是个很会来事,很有分寸,能力不差的,但又没什么固定工作的妇女。
没有固定单位,又不是完全的家庭主妇,还能是什么人?他心里已经有数了。
但陆同志不一样,他看了几次,觉着这人身上很矛盾,看穿着和样貌,应该是文化人……可露出来的手却关节粗大发硬,指缝发黑,指腹上的老茧也是黑黄发硬的,很像一线工人。
正想着,姚永贵已经按耐不住显摆上了,“我们这小陆兄弟,考了全国最高分,理科最高分!”
徐良眼睛一亮,“失敬失敬。”
不过,这还没完,姚永贵继续抖包袱,“你猜猜他考了多少分?”
“去年的理科高考状元是535分,小陆兄弟肯定只高不低。”
姚永贵哈哈大笑,“565分,足足比去年的高了三十分!今年的理科卷还特别难,真正的理科状元,京大招生办的电话都打到矿上,清桦更狠,直接派人来抢的,你说这事要不是真发生在咱们身边,谁敢信啊?”
“最终他还是选了清桦,本硕连读,阿良你听说过这词没?”姚永贵一初中毕业的人,也是第一次听说本科后还有研究生。
徐良直接站起来,主动伸手,跟陆广全握上,“失敬失敬。”
一连说了两次,最后还主动起身握手,这份尊重是实打实的,卫孟喜再一次被高考状元陆学神的光环照得睁不开眼,早知道这么好使,她应该早点来的。
徐良在观察陆广全,陆广全也在观察他,彼此都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说来也奇怪,陆广全跟姚永贵没话说,但跟徐良却颇为投缘,过了一开始的生疏劲,居然聊起了未来国家煤炭安全……卫孟喜满头黑线,也是满头问号。
是不是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喜欢聊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啥的,她偶尔也会抽空看看他带回家的报纸,但要跟见第一面的人聊,她是聊不起来的。
姚永贵也没想到,自己这介绍人这么快就被“撂开”,“小陆兄弟跟阿良倒是投缘。”称呼已经不知不觉从“小陆同志”变成“小陆兄弟”。
卫孟喜顺着话头说,“来来来,大娘嫂子,他们聊他们,咱们吃咱们的,大娘您尝尝,这红烧肉软糯得很。”
她用公筷,给老太太夹了一块,又给杨梦丽来了一块,“我就不招呼你们了,姚主任徐局长请自便,啊。”
女同志嘛,照顾起来也方便,吃啥都先给她们来一点,这敏感的婆媳关系,她也不会厚此薄彼,即使是说话,也会两边照顾到,可谓宾主尽欢。
菜是好菜,酒是好酒,就连杨梦丽也忍不住喝了小小一杯。眼见着一瓶不够喝,卫孟喜又叫了一瓶,反正办事的时候就不能心疼钱。
姚永贵虽然当主任,但也没条件经常喝茅台,只偶尔矿上招待上级的时候,他有幸跟着搞接待,喝过一杯。
也就是那一杯,他就念念不忘好几年。去年过年的时候想买一瓶的,但想到儿子闺女都要结婚,钱能省一分是一分,愣是没舍得买。
有不用花钱的茅台,他肯定是要喝个够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徐良擦了擦嘴,终于主动挑起这顿饭的主题——“听我哥说你们想办一个工商个体执照,是真的吗?”
“正是。”陆广全接过话头,“我爱人没固定工作,家里孩子多,负担也重,幸好还有一手不错的祖传卤肉手艺,我就想着不如让她租个门面,开一家卤肉店。”
徐良对陆广全的态度跟其他人都不一样,好像他说的每一个字他都会认真听,全程点头,“是这个理儿。”
“其实流动摊位也可以,为什么忽然想要办执照?”他这句话是问卫孟喜。
“不瞒您说,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手里也没钱,不敢想大的,是高考前一天,打办的人带着治安队来,我这一着急摔了一跤,腿一直疼了半个月,这才想着要不学报纸上试试当个个体工商户。”
“打办”全称是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这个时代每个城市都有的机构,专门针对的就是各种自由市场和黑市上的“倒爷”,对维持物价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别的倒爷是动辄成百上千的大买卖,卫孟喜一个卖卤肉的,也不怕当着徐良的面说。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去年四月,我看报纸上说,国务院批转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并同意对从事修理、手工业、服务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1】。”
卫孟喜顿了顿,这些会议讲话内容她是提前背过的,她绝不打无准备的战。
在徐良渐渐坐直身子的时候,她继续说,“去年十一月,温市革委会又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2】,我也琢磨过文件,除了手工业,对咱们餐饮这一块也是有利的……毕竟,餐饮也属于服务业,对吧?”
徐良下意识点头,确实是服务业,而且去年发布这个报告的时候,确实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他就是相关行业的领导,报告早不知道读了多少遍,都滚瓜烂熟了。
卫孟喜说的一点没错,她是认真读过的。
其实,徐良能答应这次见面,就说明他对这个事是感兴趣,有意向的。不然全市这么多人口,每天想请他吃饭的人也不少,他要是谁都答应,他还叫徐良吗?
人家缺的不是这顿饭。
姚永贵只是牵线,无论他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哪怕是搬出大姑妈这座“大山”,徐良都不为所动,他真正想听的是卫孟喜的说法。
而这个女同志,也没让他失望,至少目前没有,她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结合时事政策,每一句都说到点子上。
“本来,我对政策的把握肯定跟您专业人士差远了,但恰巧上个月我看见报纸上说,温市已于去年12月11号,颁发出去新龙国第一张个体供商营业执照,我这心里就觉着更有底了。”
徐良点点头,这事他自然知道,龙工商证字第10101号,当时也是霸占好几天报纸头版头条的,直到现在八个月过去了,依然还有人在讨论。
有政策,有先例,是不是可以在金水市也依样画葫芦呢?
是的,他的思想是更偏向于改革派,但他从来不激进,不然也不可能温市都颁发八个月了他还按兵不动,其实就是在观察风向,感受风从哪儿来的,会吹多久,会不会吹倒风。
八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又颁发出去不少执照,也没听说谁被抓,更别说扯上“投机倒把”的罪名,负责颁发的单位不仅没受牵连,没被追责,还上了报纸。
个体工商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很多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社会稳定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也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更重要的,这是盘活经济的重要手段!
全国经济一盘棋,盘活了温市的经济,深居内陆的石兰省也感受到那股春风和活力。
“上个礼拜,省里不是转发了商务部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初稿》嘛,说政府鼓励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卫孟喜顿了顿,又道,“可以申请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主要是城镇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村民【3】……我这心里就更踏实了,省里都说可行,我就想既然没人当第一个出头的,我胆子大,我试试。”
徐良笑了,他的眼睛直直的看着这个卫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