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360章 奔波 我倒宁愿他残暴!
祝缨一夜好眠, 第二天起身时,祝青君等人也都陆续起来了。
行辕的伙食比在祝府也不差,苏喆挟了片脆藕, 嚼着嚼着眯起了眼睛, 味道不错
林风道“有这么好吃吗”
苏喆道“你不懂”
两人拌了两句嘴,看祝缨在默默地吃饭, 忙也不说话了, 加快了进食的速度。当堂五间, 祝缨在正中吃, 北地子弟们都散在两边的隔间里。这边安静了下来, 那边也沉默地吃着, 一时之间只听到碗筷相撞与人类咀嚼的声音。
等到所有人都吃完, 随从们撤去了碗碟, 祝缨才说“都加紧做事。你们几个,将本地的状纸收一收, 分类,看一看。遇到不会写字的, 也安排人将他们的事记一下。做完了,换下一个地方。顺便打听一下当地的士绅风评。”
苏喆等人忙说“是。”
祝缨又问刺史们送她的礼物在哪儿,祝青君道“照您的吩咐, 只酌情留下了一些, 其余的已经退回去了。我这就去拿来。”
祝缨道“不用,我亲自去看,忙你的去吧。”她略提高了一点声音, 让所有人按照分组做事去。
她自己却叫上了金良,到了暂时存放物品的房间。
金良道“便是都收了,也没什么。你跑这一趟这般辛苦, 这些官儿,事都干不好,还要你操心,是该着他们孝敬你的。”
祝缨苦笑道“北地这个样子,拿了于心不忍,不拿么他们得吓死。又坏了规矩成了异类,就更加办不成事了。我手上有什么就那四十个小子,还是这个月现攒的。得合群。”
金良道“就没有清廉又能干的”
“清廉的少,能干的也少,既清廉又能干的就更少了事急从权,只好要个能干了。不说这个了,帮我看看,咱们得给郑侯挑些见面礼。”
金良听了,不由自主地微笑了一下。
两人挑选礼物,金良道还犹豫着,不能把祝缨的东西都搬给了郑侯。祝缨看了出来,道“你只管选,要说都搬去也行。他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这些我还嫌薄了呢。”
金良道“君侯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府里待你与别人也不相同的。你一向有心。”
祝缨道“当年郑侯也没少给我好东西。”礼物也没有特别的贵重,不过她又让银文去买了些猪羊果酒,好散给郑侯的行辕。不在乎有多少,但是得有。
做完了这些,祝缨对金良道“劳你监督收拾礼物。”
金良痛快地答应了。
祝缨则回到了临时的书房,铺开了纸笔,祝银上前道“大人,我来吧。”说着,便开始给祝缨研墨。
祝缨起初写得很快,是一些要在北地发的公文,先是行文四州,她来了,是来干什么的,要百姓安心之类。
然后是行文各级官府,这是发给各级官员的,她来只为安定北地,其他的她不管。如果有之前自认犯了错的,限期投案,她会酌情宽大,许他们戴罪立功。如果心存侥幸又或者还顶风作案,绝不饶恕。吏,就拿去升旗,官,直接枷送京城。
接着是对缺员的补充,各地有缺员,所以会顺次在各县考试以县学生等为主,兼及本地的百姓。择优录取“实用”的人才。她会亲自去主持。
再公布赋税、徭役的新的征发指标。她特别在其中注明了一条已经收了的,不重复征,多退少补。这一条上,她又粘了个小条,注明自己派出去的人在收状纸的时候要顺便宣传一下。
最后,她取了一份空白的奏本,慢慢地写了起来。
她得给皇帝写奏本,这份奏本必经政事堂,必须得用心。出来这么久,只在途中发了两封报平安的简要公文,一份是写到了北地了,一份是写到边境了,现在得详细写写了。
她在这一份奏本里写了北地的百姓生活确实不如前,被洗劫的城池情况尤差,但她已经把北地稳定下来了,钱粮问题也在着手解决了。但是她有一种担心,觉得胡人大胜之后竟有一个多月没有再来,马上是冬天了,不趁着大胜再劫掠一番好过冬,有点不对。
第二部分写了自己在四城的作为,官吏忠贞死国者不少,为其报请抚恤。北地士绅忠君爱国、捐钱捐粮,子弟愿意报效朝廷,申请择当地子弟充任一些官职吏事。后面列了两份名单,一份死的,一份活的。写明不日安排这些死难者遗体返乡。
第三部分写已与北地四州协调,钱粮内部调济,正在调动北地的各级官员。同时说明了官员有缺额,此外还有些官员涉案,所以会暂选一批“熟谙”本地情况的官学生们先干着。
最后写自己不日启程,先拜会郑侯,与他协调一下地方与官军之间的问题。接着就在北地巡查,一有问题,就地解决。
写完,将这份奏本快马发往了京城。
此时,她正在阳刺史的辖区,估计发往京城驿马最快也就三天,再议一议,再批复下来。她刚好从郑侯处回来,正好可以着手办地方上的事了。
奏本写好发出,阳刺史等也再次来了。
他们先从陈放那里旁敲侧击,续而开了个小会,决定先看看祝缨要怎么办。今天一早,便各自将令传了下去先配合。
早上还没出门,就接到了回报天使行辕里一大早就派出了人,敲锣打鼓地开始收状纸了。不过本地还算太平,目前还没人告状。先前那个豁出去告状的郑翁,也被顾县令给带走了。
刺史们仍然按捺住了,相偕到行辕。
祝缨笑道“巧了,我正有要与诸位商议。”
宾主落座,祝缨使将方才拟的几条拿了出来。
阳刺史看到“自首”的条目,认为她没有“穷治”的意思,便不太担心了。他只管把行辕的公文传达下去,再将自己的屁股擦干净,等着听行辕的安排就是。
袁刺史问“新选之官,是什么意思呢本地任官,会不会不妥”
祝缨道“咱们有四州,互相调着来,也不违朝廷的章法。”
朝廷的大原则是“异地为官”,祝缨也不想过份地破坏这种制度,即使是当初的四城,她也有安排,先给个散官的品级兜着,干得不错,调出,到隔壁州去做官,再调隔壁州选出来的人过去充任。四州来一个大交叉调换。
大家都是邻居,邻居家着火,你家也好不了。
既防着本地人本地任官形成势力,又让他们不能轻易地崽卖爷田。
袁刺史的表情松了一点,道“下官等这便去准备。”
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