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50章 1990 & 1991
1990年春, 沈娇宁一手创办的国际芭蕾舞大赛刚刚在京市落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芭蕾舞者齐聚京市,为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带来鲜活色彩。
她作为发起人和评委会主席, 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 终于得以空闲。
但她没有急着回去, 顾团长如今愈发黏人,前几天说想她了,请了假跑来京市看她, 既然两人都恰巧在京市,她便想去一个地方看看。
顾之晏问她要去哪里, 她还不肯说, 只说到了他就知道了。其实, 她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 还会不会有那样一个地方。
她不说,顾之晏也不再问, 认真给她当司机。
沈娇宁微微侧过头, 四十多岁的顾团长依然英俊, 曾经吸引过她的侧颜如今依旧赏心悦目, 锋芒收敛,更添了几分温文尔雅。
去年他们一起度过了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 可不管结婚多少年, 每当沈娇宁这样注视着他,他就觉得心像是被泡开的豆子, 柔软到仿佛下一刻就要抽芽开花。
他抬手揉了揉妻子的头发,年纪越大,越喜欢把她当女儿般宠爱。
在沈娇宁的指路下,他们开车一路从市中心到京郊, 最后停在一家叫“心梦”的福利院门口。
沈娇宁透过车窗看着那陌生又熟悉的院子,鼻尖一下子涌上酸意。
顾之晏没料到目的地是一家福利院,且地处偏僻,若非专门研究过,一般人还真找不到这里来。
他并不知道娇娇是何时了解的这家福利院,却第一时间感受到她的情绪波动,握住她有些凉意的手,迟疑道:“是准备领养吗?”
她穿着一身旗袍,长发披肩,曲线玲珑,面容和二十多岁时看不出什么区别,反而更有韵味。
顾之晏知道她这些年在舞蹈上的付出,连年迈的奶奶都知道她被人叫做“芭蕾女王”,用十年时间创建出一个芭蕾帝国,年过三十还坚持活跃在舞台上,成为神话一般的光辉存在。
但她也牺牲了很多,伤病并不因她的天赋而格外宽恕她,她和其他舞者一样,随着年纪上来,身体各处的陈年暗伤便开始爆发,有时练完功,额头布满涔涔冷汗。绝大多数人选择在这时候离开舞台,但她还不想那么快向命运低头。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新生的机会,只跳了十几年,哪里够呢?
她有一回扭伤了腰,疼得差点哭了,但怕顾之晏和其他人一样劝她退下来,安心当团长就是,硬忍着没让眼泪落下,云淡风轻道:“有点疼,但还能跳。”
“你想跳到什么时候,我都陪你。”当时顾之晏把她揽在怀里,只说了这么一句。
舞者的牺牲远远不止于此,这些年,不知有多少人劝他们生孩子,说他们俩都长得这么好看,将来的孩子一定貌比潘安。
但这孩子,自然也是没有的。
今天来福利院,虽然没有和他商量,但如果她想领养一个孩子,顾之晏也没有意见。
沈娇宁下了车,却没有走进去,走到福利院对面的一条长椅上坐下。
他们到得早,京市五月的清晨,温度正适宜。身后是个小公园,公园里有几棵大栾树,枝干伸出来,茂密的绿荫盖在他们头顶,间或飘过来几朵刚落下的黄色小花。
顾之晏更为疑惑,在她身边坐下,沈娇宁没让他好奇太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他笑了,很快回答:“五月二十,你的生日。”
“五月二十就是520,你听,像不像‘我爱你’?”
他们之间极少说这样直白的词汇,顾之晏心跳都漏了一拍,面上看着平静无波,耳尖却出卖了他。
最后他见四下无人,贴在她耳边道:“我也爱你,宝贝。”
沈娇宁笑起来,本有些沉重的心情因此轻松不少,飞快地啄了一下他的耳尖。顾团长这耳朵,一如既往诚实得可爱。
她今天要来这里,是因为上辈子,1990年的5月20日,这个听起来就像在说“我爱你”的日子,刚刚出生的她被人遗弃在这里。
这个狭小简陋的福利院,占据了她三岁之前的全部记忆。
她其实并不确定书里的世界也有这个福利院,只是抱着过来看看的想法,结果还真有。
顾之晏脸红心跳了一会儿,等冷静下来,问她:“你该不会是想等一个同一天生日的孩子吧?那可能等不到,如今生活好起来,弃养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早年那部舞剧电影,直到现在还被拉出来宣传,生儿生女都一样,又开始提倡独生子女,福利院并不是每天都会有孩子送来。
“等等看吧。”
她挺好奇,这一天会不会有另一个“自己”被扔在福利院门口,如果有,她们算是什么关系呢?
沈娇宁和顾之晏就真在福利院对面等了一天。
这一天,他们看到一位醉酒的老汉在公园里歪歪扭扭地斜行,一位农民推着板车,卖刚摘下的新鲜蔬菜,还有附近过来玩耍的小孩子,捡掉落在地上的黄色小花,把衣兜塞满了,才心满意足地跑回家……
直到夜幕快要下沉,也没有人来福利院门口丢弃孩子,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一个被遗弃的“她”了。
“现在弃养少,你功不可没……”
顾之晏说到一半,一个乞丐踮着脏兮兮的搪瓷缸,腰背佝偻地站在他们面前。
他没多想,准备掏点钱打发乞丐,被沈娇宁拦下:“你……”她觉得这乞丐看着有些脸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是谁,正冥思苦想,那乞丐忽然跪下,朝着沈娇宁砰砰砰磕了几个头。
“沈团长,沈小姐,我知道错了,那些年都是我鬼迷心窍,我千错万错,不该听依依的刻薄了你,如今依依已经没了,你能不能让童梅别再缠着我?我给你磕头了!”
沈娇宁看着衣衫褴褛的老妪,终于想起来,这乞丐竟然是姜玉玲。
姜依依故去的事,她也是早两年才听说。她生前不肯改回姜姓,墓碑落的姓氏到底是姜。
约莫是1984年,她准备在沪市建立芭蕾分校,正好顺路去看看母亲留下的小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