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89章 平淡的幸福
亲事一旦定下来, 婚事也就近了。宝日和宝星接连成亲,家里刚多个一口人,不到一年, 就又嫁出去个闺女,把王有银和高氏都晃到了, 一个劲地感慨时间飞逝。
好在二闺女嫁得近, 平时可以多走动, 这倒是让王有银多少有些安慰。
吉昌县的铺子基本上就归宝日了。宝日两口子一起经营着铺子, 把铺子直接当家住了。
宝日赚够了钱后,就把后院的房子推倒了,重新盖了个青砖瓦房。
宝日家院子的布局跟宝月家十分相似,院前两棵枣树, 后面是葡萄架子, 其余的空地上种了几样青菜, 种得不多, 但足够一家人平时吃了。
高氏和王有银跟着大儿子住了一阵,确定儿子和儿媳能够独当一面后,就回老家了, 偶尔才会跟着车队来县里住几天。
高氏和王有银是农家出身, 还是喜欢乡下的生活。再加上家里的田地比较多,总得有人去照管。
人总归是要扎根土地的, 虽然儿女都有归宿了, 但王有银觉得自己的身体倍棒, 还能再干几十年。顺便尝试一下大闺女口中那种“要为自己活一回”的日子。
王有银回到稻花村后, 花钱在家附近买了个山坡,打算在山坡上种枣树和葡萄。
村里人听说王有银竟然要花钱买一片荒地,不少人在背地里笑话王有银脑袋被驴给踢了。毕竟稻花村的平地还没被开完荒呢, 谁会傻乎乎地买那破山坡呢。
王有银对于这些人的嘲笑,一点都没往心里去,面对众人的嘲笑,只回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王有银的这一句文词,搞得村里人莫名其妙,实在没懂买山坡跟燕子和家雀有啥关系,难不成是要养燕子和家雀卖?
王有银这边刚把山坡买下来,那边就有人传他要养鸟了,搞得王有银哭笑不得,暗笑这些人没文化。
其实王有银也没认识几个字,只不过是在大闺女家听了外孙给讲的几个故事,记在心上,时不时就卖弄一下。在吉昌县还能获得不少人的追捧,没成想竟然在村里翻车了,因为根本没人
听懂他在说什么。
不过王有银也懒得解释了,别人爱怎么看自己就怎么看吧。别人的眼光不重要,重要的是小钱钱。
王有银在农闲时雇了一帮人把山坡收拾利索后,把从闺女家弄来的枣树秧、葡萄杆种在了山上,又在山坡周围的平地上种了十几行的向日葵,把山坡围得严严实实的。
王有银现在已经不怎么干田地里的农活了。反正现在是不差钱了,王有银打算听闺女的话,好好享受享受。一到农忙时就雇人种地。
王有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山上,葡萄秧子被他伺候得尤其精细。
葡萄不太抗冻,王有银家早年种的葡萄秧子没有及时披稻草,入冬后就全都冻死了。
有了上回的教训,这回入了冬,王有银早早就为葡萄秧子做了“厚棉衣”。用厚厚的草席把葡萄秧子盖得严严实实的,这才让葡萄秧子安全地过了好几个冬天,最后结出了甜甜的葡萄。
葡萄要想甜,肥料必须得下得足。好在现在王有银家最不缺的就是肥料,宝月家一天至少卖三个猪头,到了冬天,一天五个猪头都不够卖,要是到了赶集的日子,恨不得把全县的猪头全包了。
宝日那边跟大姐有样学样,每天也能卖两个猪头。大闺女和大儿子家那么多的猪骨头,全都被做成了肥料,再加上家里沤的肥料,足够所有田地和山上用了。
托了这些肥料的福,王有银家无论是地里的庄稼还是山上的葡萄和枣树,都长得尤为壮实。王有金看了都服气了,骄傲如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家二弟现在比自己还会种地。
王有金在经过早期的落差之后,已经完完全全接受了自家二弟比自己家日子过得好的事实了。再加上这些年,跟着二弟一家确实赚了不少钱,两兄弟间要比早几年亲好多。
因为要往吉昌县和船营县送货,宝江带着三个亲弟弟组了个车队,叫上王家亲戚中的半大小子,每隔几天就要去趟县里,再顺便帮附近镇子上的几个商铺从县里运货,这车队一点不跑空,两头赚钱。
王有金的小闺女宝柳嫁到了
家跟前,现在小俩口也跟着王有银一起赚钱。宝桃这些年嫁的远,在婆家受气了也没处诉说,偶尔赶集时能到宝月家溜达一圈,跟堂妹诉诉苦,但治标不治本。
眼看着娘家人越过越好,宝桃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听取堂妹宝月的建议,跟着相公带着孩子们搬到了稻花村,打算从头干起。
宝桃两口子都是吃过苦的,两口子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虽然当初从婆家回到稻花村没有多少积蓄,但高氏把养猪的手艺传给了宝桃,这两口子又开了点荒地,种粮食自给自足,有空闲就在娘家打零工,没几年就攒下了不少钱,日子过得富裕,可比在婆家受气强多了。
手里有钱,人也硬气了,腰杆子挺直了,宝桃又恢复了未嫁人前的活泼性子,还能当家做主了。
宝桃的婆家也来稻花村找过茬,不过看到宝桃那四个高大壮实的兄弟,立马就怂了,灰溜溜地回了家。
不过到底是长辈,为了照顾自家男人的心情,逢年过节,宝桃会给公婆送些养老钱,除此之外,基本跟婆家没什么往来了。
宝桃女婿这些年也被爹娘的偏心伤透了心,再加上在稻花村被岳家的亲戚们当亲儿子亲侄子一样优待,这么一对比,更是不想回老家了,下定决心跟媳妇和孩子们一起在稻花村扎根了。
王有钱这些年跟着二哥一起混,日子过得那是相当不错了,在镇上买了一间杂货铺,让宝稻和宝麦去经营。铺子里除了卖粉皮和麦芽糖之外,还卖一些从县里运来的新鲜物事,倒是挺赚钱的。
应自家大闺女的要求,王有银又在山坡上种了不少野果,在树下种了不少黄菇娘。
在葡萄和枣树没结果之前,王有银光靠卖黄菇娘,就已经回本了。黄菇娘晒干后,直接拉到吉昌县和船营县去卖,十分畅销。
虽说黄菇娘是随处可见的野果,但味道是真的好,县里人宁愿买甜甜的黄菇娘,也不想买不知酸甜的杏子和李子。
除了种些黄菇娘之外,王有银还在山上的空地上种了“托盘”和圆枣子。
“托盘”
其实就是覆盆子,是长得跟野草莓相似的浆果,红红的,果肉丰厚,味道甜美。
圆枣子就是野生猕猴桃,是一种藤类植物的果实,可以攀在枣树上,圆枣子成熟后变得十分柔软,口感十分好。
不过“托盘”和圆枣就放不了太久,还受不了颠簸。所以一到托盘”和圆枣成熟的时候,王有银就把这些果子放在垫有厚厚乌拉草的筐里,抱在怀里,跟着车队一起,给闺女和儿子们尝鲜。
等到“托盘”和圆枣子成熟的旺季,吃不光的果子就都被高氏和王有银酿成了果酒。
这些年,宝月查阅了不少的书籍,实验多次后,成功改良了酿果酒的方法。现在她家酿制出的果酒,不仅酒水纯净,味道醇厚,十分受欢迎。
不少富裕人家,为了能喝上宝月家的果酒,老早就交钱预定了,甚至还有其他府城的商贩来宝月家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