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54章 第254章
众人拍板:“就叫公历了!‘公即天下’,这不是我们大明自己的历法,是天下人的历法。”
他们想起朱标所说的后世把西元叫公元就一肚子气。
大先生们表示自己除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再编纂一部历法毫无问题。各位大学士们见诸位相公居然要来抢工作,立刻就不愿意了。
太子正式参政后,官员福利越来越好,皇帝也变得和蔼可亲。再加上太子妃这个钦差当得太过卖力,努力监督官员在地方上的违法乱纪行为,他们在地方上捞不到什么钱,倒是跟着太子“投资”,钱大把大把的进口袋。
再加上太子将两广大案和南北榜案的舆论把控得非常厉害,百姓们看完了报纸,经过了自己的分析,再加上两广逃难的百姓和那三千上街散发报纸的考生亲身倾诉,他们认可和皇帝对着干的人都是坏人。如果现在他们因不想修历而辞官,回到家乡之后肯定会被人指指点点。
所以许多想“大隐隐于朝”,只拿俸禄不干事的前朝大文人们只能被迫工作了。
大明朝不是除了朱元璋的老班底外没有能人,只是大部分能人不和朱元璋一条心。
现在他们无论被迫还是真的改变了心意,终于肯在行动上和朱元璋一条心了,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出来。
朱标看着“拼音表”都傻了。
最终,朝臣们仍旧没有达成用哪个国家表音符号来为汉字表音的共识,于是他们自己编出了一套符号为汉字表音。
以前汉字音律都是用反切法,即找两个常用汉字,一个表声母,一个表韵母。朝臣们都是精通声韵的人,把用来反切的常用字找出来,然后简化成类似偏旁的符号,作为汉字的声母和韵母。
然后,他们又根据这套新创造的拼音表,弄了相应的罗马字母、天方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拼音表,以“普惠外藩”。
朱标本想弄一个通用的拼音表来减轻对百姓扫盲的困难,没想到朝臣们不鸣则已,一鸣就拿出来四个拼音表。朱标也不知道这算简单还是搞得更复杂了。
不过除了朱标本人在考虑这个推广难度,其他人都认可了这个拼音表。
在他们看来,这比反切法容易许多,连这个都学不会,还读什么书?
朱标只能说,只要比现在普及汉字和官话读音的难度低,就算进步。推广吧,就这么定了,各地公学和大学都得教导拼音表。
全大明文人迅速接受了这件事。虽然各地方言众多,但要科举当官的人都得学官话,否则你让皇帝和上官和你用文字交流吗?现在有了更容易更规范的途径学习官话,他们都很乐意。
于是,拼音表顺利推广。
草原上,一些从中原逃回去还没死的蒙古贵族仍旧心系中原。他们从游商手中高价买到了报纸和拼音表后,都十分郁闷。
元朝曾经推行过表音文字,试图取代汉字,即八思巴字母。
忽必烈曾经强制推行八思巴文字,就像是朱标前世历史中的大清强制推行满文后。八思巴文字的结果和满文一样,王朝灭亡的时候,那文字就变成了“死”文字,迅速衰亡,连他们自己的民族的人都不愿意学习。
蒙古贵族都很奇怪,为什么大明推行拼音表会这么容易。难道他们做的事不是一样吗?
“这你们就不懂了。”朱棡喝完一碗羊奶酒解渴,用手背擦了擦嘴,道,“你们不行,大明行,原因有两点。”
蒙古贵族竖起耳朵。
朱棡竖起一根手指:“第一点,大明的汉文拼音脱胎于反切法,其内核仍旧是汉文。梵文、天方文、罗马文都有其对应的文明。这四种拼音都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让人接受起来就很容易。”
蒙古贵族想起他们的八思巴文,心里有点堵。
成吧,他们的八思巴文是忽必烈大汗让人现编的,确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朱棡竖起第二根手指:“第二点,表音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汉字更容易学习啊。你看这四个拼音表,表音符号都非常容易书写和记忆。八思巴文字列一排,你们乍一眼看过去,真的能认清吗?”
蒙古贵族回想他们的八思巴文,呃,已经回想不起来了。
“原来如此。”蒙古贵族猛饮了一口羊奶酒,羡慕地看着身穿蒙古外袍的朱棡头上的大明发型。
自从他们被驱赶到更北方的地方后,与中原的通商越来越困难,连茶叶、盐巴、铁器等必需品都变得难以获得。
本来他们还可以从西域买东西。西方的几个蒙古汗国虽然内战不断,但都很默契地让西方的商队通行。即使那些物品价格很高,但蒙古上层贵族不缺钱,来了就买光。
但从去年起,西域商人越来越少。他们本以为是盘踞西方的瓦剌从中作梗,结果贵族们聚会的时候,瓦剌贵族在骂人,说他们的物资都变少了,只能往西边和北边扩张。
瓦剌本来试图南下东进,但大明的边防军太厉害,就算一个据点只有不到十个人,都能用那神奇的火|器把他们的勇士轰得人仰马翻。他们只能打更偏远地方的主意。
蒙古大贵族们靠着以前的积累,现在生活水平还不至于降低得太严重。但底下牧民连煮肉的铁锅都找不到,瓦罐又容易碎,许多人过上了原始的吃生肉喝生奶的游牧生活,很多人生病。
虽然蒙古大贵族们不把牧民们当人,但牲畜死多了,他们也会心疼。
他们越想越难过,不由抱怨起这件事。
“难道大明往西方扩张,把西方的国家都打服了,不准他们往蒙古卖东西?”有蒙古贵族猜测。
朱棡笑着摇头:“现在大明休养生息,除非是有人主动攻打大明,大明就不会出兵。你们说的事,我有所耳闻,有些猜测。”
蒙古贵族们立刻再次竖起了耳朵,洗耳恭听。
谁都知道,面前这个蒙古小贵族因为投奔了大明某个厉害的贵族,现在生活过得非常滋润,消息也非常灵通。
按理说,这种投靠大明人的蒙古小贵族是“叛徒”,应该被肃清。
但事实中,大明和蒙古几乎已经“停战”,蒙古贵族们彼此攻伐,没有精力去图谋中原。再加上与中原断了物资联系,他们的生活逐渐难过,这种能找到路子和大明换取物资的蒙古小贵族就特别受欢迎。
而且,他们也对这种“投奔”的忠诚嗤之以鼻。从古至今,他们没少依附中原王朝。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拿钱办事,中原王朝衰退了他们就图谋中原。
现在大明强盛,他们依附大明也没什么。只是大元刚被赶出来,他们有点抹不开面子。
等日子越发难过了,这面子就可以丢了。现在抓住这条能和大明的贵族联系上的线,他们就抢占了依附中原王朝的先机,可以吃上肉,后来的人只能喝汤。
所以眼前这个小贵族即使被如今自立的某蒙古大汗通缉,但除非那个蒙古大汗的嫡系,其他人都倾向于保护这个小贵族。
就算不撕破脸主动保护,他们也会通风报信,绝对不让蒙古大汗抓住人。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