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66章 第166章
陈英:“干爹……当然。”
朱元璋:“……没错!”
洪武皇帝朱元璋好色,和我陈国瑞……朱国瑞没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朱元璋冷汗都要冒出来的时候,幸亏常遇春及时赶到,和朱标商量修建宫城如何安排劳动改造营的事。
有了正事,朱标立刻全身心投入工作,免了朱元璋被亲儿子架起来烤的危机。
三位义子见朱标离开,知道朱元璋很快就会恼羞成怒,赶紧找借口纷纷出城回军营躲避。
朱元璋看着马秀英,怪不好意思:“秀英啊……”
马秀英上手轻轻捏了一下朱元璋的耳垂,嗔怒道:“听到标儿的话没有?不好好保护我,瞧不起你!”
朱元璋松了口气,笑道:“放心放心,有我在,谁也伤不到你。不过被标儿这么一说,我才想到,当初郭子兴……”
对啊,我老朱长得再好看,当初也只是个来投奔的乞丐。我家秀英是你郭子兴世交挚友唯一的血脉。你把秀英嫁给一个乞丐,不会良心不安吗?
马秀英淡然:“事情都过去了。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你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乞丐,我们当初不正好凑一对吗?很合适。”
朱元璋没来由的心头一酸。他扶住马秀英的手臂,转移话题道:“现在我们是朱皇帝和马皇后,也是最合适的一对。暑气正浓,回房好好休息,标儿给你房间放了许多冰块呢。我看我们跟着标儿,比在应天当皇帝皇后舒服多了。”
马秀英笑道:“标儿爱享受,却不伤民。若天下富豪有标儿这分本事,让他们奢侈享受又如何?”
朱元璋得意道:“那是。但谁又能和我们标儿相提并论?”
……
朱标在父母面前向来肆无忌惮。哪怕他差点以为不是亲生的,父母解释后,他就信了,继续肆无忌惮。
其实朱元璋说的话他还是将信将疑,但娘的话太有道理,朱标可太信了。
怎么想,自己都是娘亲生的孩子。谁也不准质疑。
朱标说的那番话,其实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让他爹老实点。
他爹现在很老实,但朱标知道,许多勋贵家中已经出现了新欢和旧妻争宠的事。如果这种事敢发生在他家,朱标可不会再秉承什么人道主义精神,该发卖发卖,该滚回娘家的滚回娘家。
敢反对?有本事你朱国瑞和我朱标分家啊?
朱国瑞家中仍旧一片祥宁,倒是北平被定为北京,应天改名南京的时候,洪武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追封马皇后的生父马公为徐王、生母郑媪为徐王夫人,并在圣旨中,细数自己还是个小兵的时候,马皇后对他的不离不弃,称只有马皇后是他朱重八之妻。
这一道旨意,让朝中后妃娘家都惶恐不安。
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了几十个义子。原本历史中,那些义子大多战死。但这个时空,朱元璋打天下容易许多,许多义子都活了下来。
那些义子纷纷打探消息,是不是有哪个不长眼的后妃在自家义母面前耀武扬威,个个怒气冲天。
因为成了皇子外公而有些张扬的胡泉,立刻缩着脖子在家里装病;和胡泉天天的吵架的胡廷瑞也自请戍边,不敢留在南京;最近被人撺掇着有些跳的郭家也安静下来。
自此,对马皇后的风言风语销声匿迹。
即使朱元璋和马秀英不在南京,宫城和南京城也一片祥和。
朱标看到朱元璋的旨意的时候愣了许久。
怎么我前脚偷偷骂了朱元璋,后脚朱元璋就下旨改正错误?
他亲爹立刻道:“当然是我上的折子!”
“哦。”朱标挠挠头,隐藏住心中的异样,把胡思乱想压了下去,继续干正事。
他虽只是北平知府,所管的却不只是北平的事。
朝中有消息传来,大明要在南京和北京建立“南直隶”“北直隶”两省,朱标很可能会成为“北直隶”主管民事事务的长官,与燕王朱文正同掌燕云十六州。
在地区划分上,朱元璋本想更改元朝的说法,将“行中书省”改成“承宣布政使司”。
他与朱标商量的时候,朱标告诉他,一个拗口复杂的名字,会给公务传递和百姓生活带来很大麻烦,最好越简单越好。
其实宋以前的行政规划就很好,什么刺史、州牧,不比之后一连串拗口的记不住的官名强。
朱元璋想了想自己看宋元官职表脑壳疼的状态,深以为然。
于是,既然百姓们都习惯了“行中书省”,就直接简化为“省”。省下为“府”,府下为“州”,“州”下为“县”,最高行政长官依次为知省、知府、知州和知县,仍旧是省、府、州、县四元行政规划制度。
其他官职也依照汉唐官制,名称能简化的就简化,以免增加“行政成本”。
这“行政成本”也是朱标教朱元璋的。
如果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大商业集团,朱元璋许多两眼一抹黑的事,都能依照他给朱标多年打下手的“富商经验”得到解答。
朱元璋天天拿着算盘算着“成本”“支出”,喊着“预算”“赤字”,让朝中除了最先跟着他几位文官都颇为不习惯,还有文官上奏劝诫,说朱元璋如此有辱斯文。
朱元璋骂道:“当皇帝不就是管一个国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什么是有辱斯文?!为了大明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抠叫有辱斯文,那你给俺做点斯文的事啊!来,你给俺想想怎么斯文地把北边南边的军费开支和即将治理黄河的开支拿出来!”
把朱皇帝气得都自称“俺”了,劝诫的文官只好败退。
他们找到宋濂等人,希望宋濂能带头再劝诫一次。
道德完人宋濂微笑:“此事简单。只要诸位能把今年的国库开支窟窿补上去,想必皇上也不会为那一个个铜板有辱斯文。”
他们立刻愤怒:“那么多钱,我们怎么补!”
刘基没好气道:“那你们说什么屁话?钱是大风刮下来的?觉得有辱斯文就编书去,这样就不用管军士和百姓是否会饿死,不会用衣食住行来侮辱你们的斯文。”
来人脸气得青紫,拂袖而去,对外只骂刘基和宋濂不知道劝诫君王,是佞臣。
刘基一生气,立刻禀奏朱元璋,又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为了国家百姓对钱斤斤计较算不算有辱斯文”。
刘基开辩论会开上了瘾,据他自己说,开了几次辩论会都没能骂死个人,他心里不舒服。
朱标表示,刘先生这症状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和一帮拥有实干思想的文人用有辱斯文的方式,将大明之初这个到处都是破窟窿的国家勉强运行起来,身在北方戍边的朱标就轻松了许多。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