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小神医秦凡周雨兰

第233章 肖公子,还有没有(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233章 肖公子,还有没有

老妇的视力似乎有问题,需要中年人引导着行走。

“请大家让一让!”中年人说。

他两人来到秦凡他们面前。

“医生,求你们帮帮我母亲!”

“你们叫什么名字,是怎么回事?”秦凡很温和地问。

“我叫李成刚,这是我母亲,她的眼睛有问题。”李成刚着急地说。

“哦,这是医院的检查和病历。”他连忙从口袋中取出。

诸正元接了过去,是市中心医院眼科的拍片与病历。

诊断为充血性青光眼,曾用缩瞳剂及降眼压的西药治疗,但是未能控制住病情。

西医建议施行双眼虹膜嵌顿手术。

他看过医院的拍片和病历,又转给了瞿文宣他们看。

最后连吕平文也详细地看过。

秦凡笑眯眯地说:“要不大家再来个会诊,从中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哈哈,我正有此意。”黄向山说。

诸正元、瞿文宣他们都相视而笑,点头赞同。

当初肺炎疾病时,遇到棘手病症,他们就是如此,先进行会诊,最后由秦凡来修正。

这样可以从中相互学习。

“那我先来。”诸正元微微一笑。

他坐了下来,从老妇的右手开始把脉,口中开始询问。

“大妹子,你这病有多久啦。”

“差不多有两年了,最开始是眼球胀痛,头痛,视线模糊。”

“但是那时发作时间很短,一会儿自己就好了。”

“这中间没去医治吗?”诸正元又问。

“没有,因为发作一会就自然恢复过来,我也没放心上。”

“哦,那这一次发作又是什么时候?”

“一月前,那段时间比较忙,忽然眼睛剧痛,头也痛,还恶心呕吐。”

“从那以后,我的视力就严重减退,现在越来越困难。”

“医生,我是听说你们这里名医多,治疗疑难杂症挺在行。”

“说实话,我都六十多岁,不想西医做手术,就想过来试一试中医。”

老妇的这种心态,是目前大多数人的心态,往往是西医无效,才想到中医。

那些围观群众看见这些名医要进行会诊,最后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第一次见到专家会诊的场景。

他们都感觉很好奇,后边的人甚至都掂起脚尖观看。

老妇这个病难就难在不手术的前提下治疗好,还要立竿见影。

诸正元大概花了十分钟进行了中医的四诊,他是脉诊高手,从切脉便了解到很多。

他拿过一支笔,开始写下自己的诊断结果。

舌质红绛,脉细弦,头、目疼痛呈阵发性,面部时常上火,耳鸣…

此症与中医所谓的“五风变内障”相类同。

他又写下治疗的思路,即针刺放血与药方结合治疗。

随后,瞿文宣再次诊断。

他在诸正元的基础上再次询问了老妇。

最后同样写下诊断结果。

最后又是刘伟奇、黄向山、吕平文依次诊断。

集合几人的会诊,病情就详细清晰起来。

发现老妇的两眼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放大,指压眼球坚硬如石,测试视力仅有光感。

“秦先生,你看一看。”黄向山将几人的诊断交到秦凡手中。

于是,所有人都见到了奇怪的一幕。

一群鸡皮鹤发的老中医诊断后,请年轻的秦凡来定夺治疗方案。

这一幕,对于今天在场的人来说,跌碎的下巴是碎了又碎。

现在他们完全麻木了。

秦凡仔细看了看诊断结果,他也一望而知病情。

最爱青芒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斩天刀
斩天刀
下,否则没有林凡的同意,天宗之人怎么可能把叶木放下山来。叶木点点头,之前长老也确实这样说过,有一个男人,会到达,自己要跟着对方完成一些任务。叶木他并没有高傲,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叶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墨扬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陛下不好了!下凡捉妖的天兵天将全被打趴了!”“陛下大喜事!狱神出手了,妖怪都被打趴了!”“陛下不好了!狱神突然收手……他跑路了!”“酉时了,他…下班了!”玉帝气得拍了拍龙辇,并且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愤
雪山白术
我的总裁先生是个残疾的爱哭包
我的总裁先生是个残疾的爱哭包
关于我的总裁先生是个残疾的爱哭包:苏软软大学毕业后进了心心念念的乔氏旗下的木森公司,搬进公司的单身公寓后,遇到双臂截肢的邻居乔逸辰,爱心泛滥的她开展了她的爱心之旅,把抑郁封闭的乔逸辰救出自己的世界。。
河边的狗尾巴草
惹到假千金,你要到倒霉了
惹到假千金,你要到倒霉了
老爷子的奠堂上,她的衣物被夫人扔在了外面。夫人说:“生前老爷子最疼你,如今你竟然连老爷子葬礼都不露脸,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们的女儿。”是的,她是假千金,当年真千金病危,夫人听说收养她能为真千金求福,没
佚名
仙侠:从箭术横推神魔世界!
仙侠:从箭术横推神魔世界!
【节奏超快】+【暴爽玄幻】+【升级加点】+【神魔+【斩妖除魔】大地之上,妖魔肆虐,尸骨遍野!有一少年,独自从山村之中走出。一箭,一刀,一壶酒!护家,护国,护苍生!从小成箭术到神通【射日箭】从明察秋毫到
车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