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道君陆羽孟竹韵

第1772章 烫手山芋(1/1)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772章 烫手山芋

百夫长,是大虞军中最低级的军官,统御一百名士兵。

按照陆羽的修为,受封兵团长都是绰绰有余的,却没有想到仅仅只是当了一个小小的百夫长。

陆羽打断了卢景升的话,拱手道:“属下谢过大帅。”

之所以授予陆羽百夫长,是因为陆羽平日里对自身修为控制的很好,以至于常人很难看穿他的真实实力。

所以,在夏侯厉看来,陆羽不过是一个普通修士而已,当百夫长便足够了。

当然,这也是陆羽所需要的。

若是一上来就当兵团长,难以服众不说,而且还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现在虽说得罪了许鹤,但还没有引起许归宗的关注。

以陆羽现在的时候,还没有办法和许归宗起正面冲突。

两人离开主帅大殿,立刻去另外一座大殿中领取了百夫长的令牌。

大虞军制,等级森严。

百夫长之后便是千夫长,每五千人为一营,统御一营的便是将军。

营之上便是兵团,通常一个兵团有三万到五万人左右。兵团之上则是军,一般由大将军掌管兵权。

像陆羽这样的低级军官,不需要走太过复杂的流程,更何况还是雷鲸伯亲自下的命令,因此很快便把陆羽的身份确立下来。

“大人竟然是跟我同属于一个兵团下,看来以后,还是要请大人多多照应了。”

卢景升虽然现在的官职,要比陆羽高出很多,但是却处处伴着小心。

夏侯厉或许没有看出陆羽的出众,但是他可是亲自和陆羽交过手的,自然知道陆羽的厉害。

以陆羽现在的实力,就算是当兵团长都绰绰有余。

更何况,陆羽还有龙卫的身份。

卢景升已经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抱紧陆羽这条大腿。

突然,卢景升看了一眼陆羽手上的腰牌,忽然脸上闪过一抹震惊。

“唉!那群人怎么把这些人交到大人您手上了,我去和他们理论去!”卢景升一拍大腿,怒气冲冲。

陆羽不由得有些好奇:“怎么回事?”

卢景升道:“给您分配的这个百人队,是临时组建的。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兵员并不是很充足。伯爷便派人从兵部的囚牢的拉出来一些人,让他们充当士兵。”

“您的这个百人队,全都是由囚犯构成。这些人生性残暴,不服管教,有的时候还会在背地里阴人,一般没有人会来接管他们。”

卢景升焦急万分:“现在说还有机会,一旦您到任了,可就管不了这群人了。”

说完,他抬脚便要回去。

“等等。”陆羽拦住他。

“这样也好,这百人队,我便全要了。”陆羽淡淡说道。

卢景升不由得有些愕然:“大人,这可是一块烫手山芋,最好还是不要沾上,以免将来惹出麻烦啊。”

陆羽摇摇头:“区区一些囚犯而已,我还是镇压的住的。”

一想到陆羽恐怖的实力,卢景升也便不再说话了。

而陆羽想的,却是这只百人队的组成。

既然都是囚犯,那便说明里面大多数人,都没有太大的背景。

这样干净的人,很适合培养成为他自己的心腹。

携壶远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丁原还没当上并州刺史,貂蝉还不满十岁...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前任悔婚后,千亿女总裁诱我沉沦
前任悔婚后,千亿女总裁诱我沉沦
离开三年,归来已今非昔比,陈凡带上百亿彩礼上门,却被未婚妻无情悔婚,还指着电视上的女人说:“那是你的未婚妻,你去娶她吧。” 陈凡认真了。 电视上的女人是京海第一大族苏氏的掌舵人,年纪轻轻就成为京海商界女王的苏傲雪。 所有人都在看陈凡笑话。 可再见陈凡,他已经苏氏大姑爷,是京海女王的禁脔。 所有人都傻了,前任悔哭了。
九天
无上神帝
无上神帝
万千大世界,强者如林。一代仙王牧云,重生到一个备受欺凌的私生子身上,誓要搅动风云,重回巅峰。苍茫天域,谁与争锋?诸天万界,我主沉浮!这一世,牧云注定要掌御万界,斗破苍穹!
蜗牛狂奔
重返1977黄金年代
重返1977黄金年代
陈凡重生回到1977年二十岁生日那天,再次见到了让他憋屈穷困半生的前妻,女知青苏晴。 不堪回首的记忆翻涌而出,上辈子他为了强行留住这个女人,自己含冤入狱,父母受尽白眼而死,活生生将他人生给毁了。 这一世,他发誓要活出过人样来,让父母安享晚年,先利用与苏晴的婚姻与苏家人做了交易,端上了国营企业的铁饭碗,然后通过对未来世界走向的提前预知,一步步登上人生巅峰。 老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
峰返回转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关于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隋末,李善道初为求活,投奔了在瓦岗落草的同乡徐世绩,后经奋斗,与李世民并为当时双雄,一决胜负。
赵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