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63章 第 63 章
哪怕是个小差事,嘉嫔拿到手还是很认真,交代玲珑派人按照编号查一遍,然后再抽取编号来再查一遍,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娴妃领的则是采买对账之事,这个她一贯做的,就十分熟悉了。
把宫务分下去,皇后也能清闲了一些,得空带着和敬亲自教导了起来。
和敬第一回被叫到皇后身边,又是兴奋又是紧张,不知道皇后会教自己什么。
皇后第一次教的也不是别的,而是教她不要被旁人左右:“你以后出嫁,虽说未必远嫁,可能就在京城,却在宫外,叫我鞭长莫及。很多事你只能自个来处置,也不容易递消息进宫来。”
见和敬一怔,皇后抚摸着她的脑袋道:“你可知不曾远嫁的公主,大多也不会长寿?甚至许多二十多岁就香消玉殒?”
和敬没想到公主们居然如此短寿,不由瞪大眼:“额娘,这是为什么?”
皇后就苦笑道:“公主和额驸的身份不同,各有府邸,无法住在一起,不能时常见面,需要有嬷嬷允许才行。”
连见面都要费尽周章,虽说是夫妻,一年却见不到两回,感情可想而知,能好到哪里去?
公主独守空房,额驸不能见,又不能随意出外,或是进宫跟生母和兄弟姊妹见面,孤孤单单,大多就郁郁而终了。
和敬感觉不可思议,身为公主要跟额驸见面,竟然需要作为下人的嬷嬷来允许,这是什么道理?
她疑惑道:“所以当初单嬷嬷非要到女儿身边来当教养嬷嬷,是打算以后跟着女儿出嫁之后,能够掌握公主府大权?”
对单嬷嬷来说,在公主府掌握大权,还要通过她,公主和额驸才能见面,简直不要太风光了。
她生怕被人取代,才会不停在和敬耳边反复嘀咕,就希望和敬听自己的,让此事万无一失。
哪知道画蛇添足,反倒叫沐瑶察觉一丝不对,单嬷嬷这才功亏一篑。
皇后点头道:“确实如此,对教养嬷嬷来说,跟着公主出嫁,无疑是能翻身做主人的唯一机会了。”
哪怕公主就嫁在京城,公主府也是教养嬷嬷掌握着,就是皇后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都不好随意处置这位嬷嬷的。
单嬷嬷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在宫里多年,伺候到太后跟前已经足够风光了。
但是她要能跟着公主出嫁,翻身做主人,那就更风光了。
而且能拿捏住曾经是主子的公主,能不能见额驸,两人能不能过夜,全是嬷嬷说了算,这样的权力让曾为下人的嬷嬷如何能不心动?
皇后就道:“所以我教你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旁人如果说你不好,你要分辨得出,谁是忠言逆耳,谁是藏着私心故意为之。另外若是受了委屈不必憋在心里,只管告诉我,告诉永琏,告诉你皇阿玛,知道了吗?”
和敬迟疑道:“额娘,那我以后出嫁,必然还得有嬷嬷跟着……”
皇后就笑道:“放心,我打算让香岚跟着你。她一直看着你长大,你也是熟悉香岚,相处起来也能融洽许多。”
闻言,和敬这才放心下来,又红着脸道:“额娘,我这才多大,就已经想到出嫁的事了吗?”
皇后搂着她到怀里道:“你刚出生的时候还小小一团,如今也渐渐长大了,长得越发好看了起来。我担心你再受委屈,不管是什么事,只管开口就是了。”
“你得记住,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不要什么都憋在心里,但是也别什么都告诉你皇阿玛,小事可以来找我。”
和敬在皇后柔软温暖的怀抱,小脸红扑扑的,脸上有羞涩也有依恋。
听见皇后的话,和敬轻轻点头,也能明白皇后的担心。
偶尔去找乾隆诉苦,乾隆会觉得女儿需要自己,自然乐意帮忙。
但是一点小事就去找他,次数多了,乾隆只怕要不耐烦起来。
所以要找,却不能经常找,而是偶尔找,和敬心里默默记下了。
而且也未必有事才找,平日得对准乾隆的口味做点什么,比如之前送亲手钩的帽子,他就很高兴,和敬打算以后每年都做这个送过去。
不拘是帽子还是手套或者别的,总归让乾隆心里对自己这个女儿还有印象。
沐瑶不知道皇后对乾隆的性情如此熟悉,开始教导和敬如何攻略乾隆,她有些焦急在殿内走来走去。
已经十一月了,苏家那边一直没消息传来,她难免有些担忧。
苏家是没能成功,还是出了什么意外,报信才迟迟没来?
按理说,苏家隔几个月就会送信来,约莫就是这几天了。
这时候小应子匆匆抱着一个锦盒过来,沐瑶一看就知道是苏家送来的,顿时眼睛一亮:“快,给我看看。”
锦盒的角落有一个小小的“苏”字,沐瑶迫不及待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本册子,旁边还有一封信笺。
她犹豫片刻,还是先拿起信笺,飞快看了起来。
这是苏鸣凤的笔迹,他估计写得有点匆忙,字迹不如之前来得工整。
意思很明白,他请大夫走访各处,专门去了特别的地方,让人中痘。
大夫知道直接说的话,不会有人愿意接中,于是就起了主意,要药人,给的价钱很高,不少过不下去的贫苦人家都愿意过来一试。
尤其知道不会有性命危险,可能会稍微有点发热,还会有药能用,等好了之后就能拿钱回家。
第一个人战战兢兢过来应聘,中痘第二天确实稍微有些发热,却不严重,躺了几天,吃着不错,都不必用药,几日后就活蹦乱跳。
这让许多人看见,也就跃跃欲试。
两位大夫没有停留一个地方,而是辗转各处,短时间内尽可能给更多的人中牛痘。
半年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经过的一个村子爆发天花,唯独接中过牛痘的人都好好的。
大夫把人一一记下,再去附近村落走了一圈,记录了足足上百人。
这么多的人就写在册子上,沐瑶打开一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名,后边跟着是岁数,村落,还有什么年月中的牛痘,村子又是什么时候爆发天花,人又有什么症状云云,记录得是一清二楚。
当然这一份是备用,只让沐瑶过目,真正详细的折子,苏鸣凤早就特意写好一封,郑重让人送到乾隆跟前。
比起沐瑶那一份,这份写得就要更详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