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230章 1321蒙古入藏?
这就是大明对西域的看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其实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也往西边打过的。
洪武五年,朱元璋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征伐,史称岭北之战。
明朝本来打算一鼓作气彻底扫平元朝的,但是没想到徐达的中路军和李文忠的东路军都受挫,只好退回来,只有西路军成功打到了河西走廊。
西路军的主帅冯胜考虑到补给困难,又听说其他两路大军退兵的消息啊,同时又有点担心因为自己的西征引起当时的东察合台汗国起兵对抗,于是就没有在河西走廊驻守,修建了嘉峪关之后呢,就撤兵回去了。
过了两年,明朝又派军队到嘉峪关招降了柴达木盆地的卜烟帖木儿,在当地设置了卫所,实现名义上的统治。
此时的西域虽然土地广袤,但地理和气候实际上并不适合明军长期驻扎。
在汉武帝时期,河西走廊的两州八郡一共有103万人,其中连人口最少的敦煌郡都有3万多人。
而唐朝贞观时期,主管河西走廊的陇右道一共有人口19万多人,到开元时期增长到55万人。
可到了明朝这次西征呢,在整个河西走廊就只找到了3万人口,甘州甚至就只剩下了830户,比西征军自己的人数还要少。
而且当地汉人比例很低,傅友德一路向西进军呢,要带着翻译一起走才行,这种情况根本就没有办法承担大军的后勤补给。
汉唐时期,当时的气候还能让汉人生活在那里,可到了明朝,要生存都已经是巨大的挑战。
自然,大明之前的几个皇帝也就无心对那里继续进行统治,实在是困难太大。
实际上朱元璋和朱棣都有过经营西域的念头,但是连河西走廊都不能填满足够的人口,那就更别说往西经营了。
既然没法直接统治,那怎么办呢?
只能通过羁縻册封的手段来稳住局势,所谓的关西七卫,其实主要也是由边境少数民族组成的,和朵颜三卫类似的模式。
大明若是想,调动几万人马打过去倒是不难,可能打下来不代表能长期守下去。
魏广德不用多想,看谭纶的脸色他就知道,若是提出恢复大明对西域的管理,怕是他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毕竟是兵事,和他息息相关,由不得他犹豫。
“利用原来的羁縻关系,不管他们认不认,先联系上,了解实际情况还是很重要的。
朝廷是否要继续向西拓展并不重要,但不能不了解情况。”
魏广德只得说道。
魏广德这样说,谭纶也就不急了,点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对此,魏广德也只能在心中叹息。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清朝对于中国版图的贡献无疑是历代王朝中最大的。
也只有盛唐之时,或许稍可以比较。
汉唐一直被认为是中原王朝最强盛的时期,但即便是这两朝,也对近在咫尺的西藏高原望而却步。
西藏位处于高原寒冬之地,虽然秦汉曾经想涉足西藏,但由于此地山高水远且中原人到了之后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也就放弃了向西南扩张。
因此,西藏高原也成为中原王朝向西南地区扩军事扩张的一个地理屏障。
至于盛唐,最早和西藏的接触就是缘于战争。
后世国人只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实际上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前,他已经迎娶了五位王妃,文成公主是第六位。
唐朝与吐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是公元638年,吐蕃入侵了吐谷浑,并顺势东进,松赞干布率二十万大军打到了四川松州。
唐都督韩威领兵抵抗被击败,八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兵分四路出击吐蕃,大败吐蕃,终于挽回了颜面。
在这次军事冲突之后,松赞干布终于认识到唐朝的真正实力,于是决定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于是才有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只是这种关系仅仅维持了十年,在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的大权由禄东赞把持着。
而此时的唐王朝已由高宗李治接管,唐朝完全占有了西域,河西走廊畅通无阻。
公元651年,吐蕃再向唐朝的小弟吐谷浑发起进攻,将吐谷浑收入麾下,此后在领土上吐蕃与大唐直接接壤,冲突更是不断。
唐王朝把主要兵力放在平定高句丽以及镇压西突厥叛乱时,吐蕃却在河西走廊发难了。
公元670年,吐蕃袭击了安西都护府,夺取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导致大唐多年经营的安西四镇落到了吐蕃手里。
对此耻辱,唐朝自然是不甘心的,为此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但都以失败收场。
平行空间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