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84章 弯道超车(第二更,求订阅)
对于老师的叮嘱,李臣朴自然连连称是,而且数学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上,都需要大量的计算。离开了数学根本就不可能造出好船。
又向老师讨教了几道数学题后,李臣朴这边刚来到校园,那边,就有一个胖子凑到他身边问道。
“喂,小李子,听说你要结婚了。”
瞧了一眼身边的胖子,李臣朴苦笑道。
“王胖子,您就别挖苦我了,你不是不知道,你爹说了,不结婚是不会让我出洋的,就是公司那边再怎么说也不行了。”
“嗯,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也是人之常情嘛,况且,你结婚的话,要是有了孩子,公司那边就会奖励你一处房子,你家也就不用再挤在宿舍里,多好的事啊!”
为了增加人口,南华这边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大量引进移民之外,就是给予直接奖励,在大多数人都住在集体宿舍的情况下,为鼓励生育,特意兴建了一批筒子楼专门出租给新家庭。虽然楼房只有三层高,但房型绝对称得上现代——朱先海借鉴了后世的小区洋房设计,都是面积一百四十平以上小六室两厅两厅的套房,虽然设计上不一定科学,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够大家庭居住。对租户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妻子怀孕生育,就可以签长租合同,然后搬进新家。
在南华,不知多少向往着搬进那样的新家。当然了,前提是要有媳妇。
王胖子的话,让李臣朴长叹。
“我,我是气我自己,家里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爹娘都要做工不说,还要操心我的事情,实在是不孝啊……”
“你呀,你就是想的太多,你以为还是在杭州,你不是李二少爷,我也不是王公子,咱们和别人都一样,那怕就是当初怀里藏着东西,在这边也不顶事,想过上好日子,还是得凭着学问,凭着脑袋。”
王胖子盯着海湾的方向,看着海湾里高耸的桅杆说道。
“我本来想考隔壁航海学校的,虽然船长的收入更高。”
“那怎么没去成啊?”
李臣朴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说我身体不好,什么跑步没合格。真是岂有此理,我还不也就是胖了一点嘛,到了船上,还能成天绕着甲板跑步不成?”
提到这事,王胖子就是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我专门到码头上看过,船长也好,船员也罢,那里头胖子可不少,他们可真是岂有此理,就因为我胖了点,就那不给给我机会吗?我告诉你,等将来,就是我自己买船,我也得做船长,就做标准船的船长,”
他口中的“标淮船”,是船厂里正在建造的商船,不但龙骨等金属部件都是按统一标准制造,就连船身的木板也是按相应的统一规格建造,按照公司的说法,是要建造一批“标准化移民船”。
“行吧,你的志向远大,不过,等到你买船的时候,我估摸着那时候,标准船就淘汰了。”
忍不住笑起来的李臣朴说道。
“指不定,将来你驾驶的会是我设计的蒸汽船,像“大东方号”那样的蒸汽船。”
一艘巨轮给人们带来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最保守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工业的力量,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思想上也在迅速改变。
王胖子以几乎无法辨认的声音发出了“嗯”的一声,然后说到。
“兴许,我听人说,船厂那边似乎打算造更大的船,谁知道呢?公司从英国的船厂聘请了几十个工程师和上百个工匠,肯定不是为了造标准船。要不然,也不至于这么大动干戈。”
这一点,还真让王胖子给猜对了。
甚至就是现在南华湾左湾的船厂里仍然在大兴土木,数百名工人正在那里忙碌着,他们挖开了一道长达三百米,宽达五十多米的深坑,然后用石块砌出了一个一座船坞,这个船坞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船坞,足以容纳“大东方号”。
而在厂里,还有两个长约一百五十米的石基船坞,在船坞里,一艘体形修长的飞剪船正在开始铺设龙骨,钢质的龙骨以及船肋在阳光下反射着幽幽的金属光泽。
在工人们用螺栓固定船板时,朱先海则站在船坞里瞧着这艘飞剪船,虽然她目前只有龙骨船肋框架和少量的船壳,但是仍能看出它的尺寸是颇为惊人的。
“655米深的船体,最宽处127米,总长度72多米啊,全船的龙骨、船肋都采用钢质,船板用上等橡木……”
在梁明伟颇有些自豪的介绍着这艘“标准型移民船”时,朱先海则默默地打量着眼前的这艘船,为了加快南华的造船业发展,他不仅从英国引进了一批船舶工程师,甚至还雇佣了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
这批工程师和造船工人的加入,把南华的造船业一下推进了8年——在模拟器中,直到1870年,南华建造的第一艘远洋商船——“希望号”才下水交付,它不过是艘1800吨的铁肋木壳蒸汽船。
但现在船厂正在建造的“标准型移民船”吨位、结构都与其相彷。而它的建造,意味着南华的造船业,进步了八年!这绝对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当然了,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英法国工程师和工匠。
“明仁,虽说眼下船厂的进步迅速,但归根到底,还是靠着外国工程师和工匠,对于船厂来说,这些人就是拐杖,眼下,咱们离不开这些拐杖,但总有一天要丢下他们,所以,你们要抓紧时间,好好的和他们学习,知道吗?”
见其那副得意的模样,朱先海便主动的泼了些冷水,历史上,满清和日本的造船业就是最大的启示,两国几乎前后国门被欧美用舰炮轰开。面对来自海上的威胁,两家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一不会造船,二没有开船的人。
两国也是先后建立近代船厂,聘请西方工程师造船,相比于日本,满清的进步似乎是飞速的——从1864年开始,就不断建造出了西式船只甚至军舰,从木壳木肋军舰到铁骨木壳军舰,再到铁肋铁甲军舰,而日本呢?直到1878年才开工建造一艘1500吨级的铁肋木壳巡洋舰,这就是“天龙号”。
可是在建造“天龙号”时,除了设计师是英国人之外,其余技术人员全都是日本人,看似进步不大的日本,通过建造商船积累经验,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人才培养,等到甲午战前,他们的工程师已经可以独立设计、建造军舰了,而反观满清呢?
始终都没能离开外国洋员,船厂的技术层面,完全为外国洋员所把持,本土人才培养几乎为零!
数十年后,日本建造上万吨的主力舰时,满清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装甲、火炮以及动力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他们已经无力再建造技术更先进更复杂的战舰。
所以朱先海才不会容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须要正确认识到拐杖的作用,而不会因为有了拐杖走快了几步而沾沾自喜。
拐杖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毒品一样。总会让人欲罢不能。甚至让人曾经在某种假象当中,
“学习!我们之所以聘请那么多的外国人,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造船,更重要的是在造船的过程中向他们学习。用十年甚至20年的时间去学习掌握造船的技巧,况且现在机会难得啊。全世界的船舶都在从木材结构转向钢铁结构,现在正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时候,所以我们才要抓住时间,一边学习一边争取超过他们。”
现在这个时机刚刚好,全世界都在进入钢铁舰船的时代,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完成初步的技术积累,也许十几二十年后,南华就像是十几年后的德国一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凭借着技术变革的优势建立起发达的舰船制造业。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南华不仅能够在南美迅速崛起,甚至可以成为跻身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被主公这么一提醒,梁明伟脸上得意之色,瞬间消失于无形。
“主公所言甚是,小人有些忘形了。”
没有理会梁明伟的自省,朱先海只是微微点头,这种事情关键在于经常提醒,看了下周围,问道。
“劳思先生呢?”
菲利普·劳思是公司雇佣的船舶工程师,他甚至参于过建造“大东方号”巨轮。
他也是目前公司聘请的最出色的船舶工程师之一,他的到来帮助南华解决了不少技术上的问题。
“劳思工程师在3号船台那边,您不是让他改造的飞剪船吗?改装船可能比造船复杂一些,那艘“卡德萨尔”号,原本并没有蒸汽机,现在加装蒸汽机,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影响,所以他一直在那里盯着。”
瞧,这就是现实,离开外国工程师,那怕就是改装蒸汽船自己都做不到。
闻言朱先海便说道。
“走,我们一起过去看看。”
------题外话------
建了一个书友群:335260551,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推演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