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十国

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1/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魏王府。

大军西征,罗幼度给任命为都监的消息也传到了符清儿的耳中。

告诉符清儿这消息的人正是丫头凤竹。

凤竹的父亲是一个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叫李延范,唐朝进士,任大理卿,为人方正不阿,将大理寺的陈年旧案一扫而空,大有昔年狄仁杰之风,还负责编撰了《大中刑法统类》,颇有名望,深得京师百姓爱戴。

但石敬瑭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并在契丹的帮助下,灭了后唐。

石敬瑭给予李延范高官厚禄,李延范不屑为契丹儿皇帝效力,弃官潜逃回了老家赵县。

没安逸一年,赵县受到了兵匪的洗劫。

没有道理没有缘由,就是一群骄兵悍将路过时,理所当然的留下了一地鸡毛。

凤竹的父母死于小卒之手,凤竹给小卒熟练的丢给了人口贩子转手卖到了青楼。

恰好符彦卿需要一些乖巧伶俐的丫头侍奉符清儿,其心腹大将见凤竹伶俐可爱,更是名臣之后,便买了下来,献给了符彦卿,转到了符清儿的身旁,同符清儿一块长大,感情深厚。

如符清儿一样,凤竹在符府所见所闻皆是骄兵强将,他们眼中只有符彦卿,而无皇帝,对于朝廷派来的文人官员非打即骂,甚至直接宰了,也只有那些摇尾乞怜的留了下来。

凤竹看在眼里只觉得自己不畏权贵的父亲特别了不起。

这一次入汴京,凤竹亲眼见到罗幼度在大街上无视暴虐的王继勋,针锋相对,不由震撼,想不到这世上还有与父亲一样的文官。

罗幼度审理王继勋案的当天,凤竹自告奋勇的去打探情报。

见罗幼度将王继勋的罪行一条条一件件的理清道明,只觉得父亲如果再世,一定也跟他一样,了不起。

她那里晓得大理寺与开封府是两个不同的机构。

也因如此,凤竹将对父亲的崇拜转移到了活生生的罗幼度身上,就如后世的脑残粉,将他这两个月的事迹摸的一清二楚,还时不时的跟符清儿分享。

这一打听到罗幼度给任命为都监这一消息,想到符彦卿惩治文官的手段,小脸儿都吓白了,告诉给了符清儿。

符清儿莫名的心里也是一揪。

她娘催婚就如催命一样,符清儿面上无所谓,心底难免焦躁。可总不能委屈自己,随意找一个人就嫁了吧?

符清儿作为天之骄女,眼界自然高,她想嫁一个英雄豪杰,跟她爹一样,大手一挥,万众臣服,但是又嫌弃她爹粗鲁,动不动就挥刀子杀人,还满口粗话。

罗幼度文雅不迂腐,清高不自傲,还很风趣博学,恰好附和他爹符彦卿没有的那一半。

给凤竹一套的吹捧忽悠,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想着真给逼急了,放宽几个档次不就是罗幼度这样的?

实在不行,让老爹开个后门,给他一支军队,条件也就满足了嘛!

当然也是随意想想……

可听凤竹说,罗幼度去当监军,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老爹几个大耳刮子扇在一位不知道哪一年的状元郎脸上。具体原因好像是老爹说错了一个词语,对方提醒了一下,直接挨了十个耳光,一嘴的牙掉了一半。

在这个重武轻文的时代,文官想管武臣?

那对不起,说不过,打得过。

能动手,绝对不逼逼。

符清儿抱怨道:“姐夫怎么尽出昏招。在开封有他护着,那些莽夫不敢乱来。这一到了前线,天高皇帝远的,天晓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无言不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
佚名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女儿大闹西游,将我吹成荒天帝
(多女,轻松爆笑无厘头,沙雕,)李叶穿越到大唐贞观时期开了个养老院。有天李叶捡到个女婴,于是将女婴收养。七年后,女儿独自外出寻仙问道…可谁知,这竟是西游世界。女儿混入了取经队伍,然后一路剧透。一众西游
六大爷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
关于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刚穿越成扶苏的老师,就发现这货居然读书读傻了!还想学儒家治国?这大秦迟早要完!为了大秦的未来,我决定给扶苏来一套“儒学”震撼教育!“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是揍人要狠!
卷毛泰迪熊
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
【团宠,马甲,双洁,异能,女强】【清冷禁欲太子爷x疯批钓系小妖精】洛云嫣,金字塔尖洛家那唯一的姑娘。可她4岁被拐,家人对她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存在罢了。对于时隔十五年回家认亲,她也只不过是当作完成任务
倒霉啊倒霉
乡村姑爷逆袭路
乡村姑爷逆袭路
为救父亲,吴凡不得不做了城里的上门女婿。只是城里人看不起他,家里人除了小姨妹外都百般为难他,特别是妻子,居然不顾他的感受和尊严,和别的男人有着不太正常的关系。一怒之下,吴凡直接回到农村,立志振兴农村,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