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国工匠

第三百三十四章旧家具里的宝藏(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三百三十四章旧家具里的宝藏

其他的,也都是榆木、枣木、核桃木、樱桃木之类的家具。

不提其他的,单说木料,你们信不信,这些你们看不上的木料,十年以后,身价最少翻十倍以上。

像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这这些自古以来就很珍贵的木料,为了随便车一串珠子,都比现在一件新家具值钱!”

“真的?”

“厂长你说真的?”

“厂长你没骗我们吧?”

“你们要是不相信,也可以,以后以旧换新收来的这些旧家具,我全部买下来。

至于说占用的仓库,我也可以出相应的租金。”张俊平没有多解释,直接从根上断绝了大家的质疑。

“厂长,家具厂是您和国家合资的,说到底您才是大股东,你有权做决定。

只是,刚才我听您话里,好像还有别的用意,您给说说呗!”李国华开口笑道。

李国华说的好听,好像张俊平是大股东可以做任何决定,但是话里也点明了,这家具厂不是张俊平一个人所有的,国家也有一定的股份,你要是乱来,我们绝对不允许。

“呵呵!”张俊平看了一眼李国华,笑了笑。

“至于说另外的意思,很简单。

这些旧家具里面还藏着更加宝贵的无形财富。

你们应该发现了,咱们以旧换新收上来的家具,进行了分类。

民国时期到建国后这一段时间的家具都被挑了出来。

这些家具除了个别珍贵木料的,其他都被拆了。

真正留下来的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家具。”

众人纷纷点头。

这些人今天那旧家具说事,自然早就研究过了。

“咱们七八家家具厂合并成立新家具厂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整合资源,提高京作家具的技艺水平,赶超广作家具,苏作家具。

如何提高?

如何赶超?

这些明清古家具可都是宝贝啊!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明清古家具来还原明清时期的木匠技艺。

民国时期,因为国家动乱,西方国家的入侵,致使许多珍贵的技艺失传。

我们就是要通过研究明清古家具,还原重现传统家具的制作工艺。

我本人一直都在研究明清古家具的制作工艺。

并且编写了《明清古家具探寻》一书,就是讲述明清古家具的风格,制作工艺的。

你们只看到了我设计的家具受欢迎,却没看到,我为了研究家具制造工艺,花费了多少心血。

就是研究透了明清古家具的风格,制作工艺,我才能结合现代人民的生活需求,设计出手人民欢迎的新式家具!

但是,我认为我做的还不够,研究的还不够透彻。

所以,旧家具的回收还会继续,不会停!

如果你们认为我是在浪费国家的钱,那好办!

以后收旧家具的钱,我自己出!

小刘,一会形成一个会议纪要,让几位副厂长都签上字。”

和光万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不完美女友
我的不完美女友
关于我的不完美女友:落魄青年被迫分手,事业刚有起色就惨遭辞退。以为这操蛋的人生已经一眼望到头了,结果转头邂逅海归女总裁?本以为爱情就这样来了,却没成想这只是桃花劫的开始。拜托,我真的不是渣男,我只是桃花有点旺!这是一位落魄青年与三位美女爱恨纠缠的故事,生活也因此改变了轨迹。
赴南
神隐仙途之星辰修真录
神隐仙途之星辰修真录
在恒天大陆,修仙宗门林立,强者如云。姜昊,一个出身贫寒的少年,意外获得一块神秘的黑色石头,这块石头蕴含空间之力,成为他修仙路上的最大助力。姜昊凭借此石,不仅修炼速度突飞猛进,更能在空间中自由穿梭,探索无尽奥秘。 然而,随着他实力的提升,姜昊逐渐发现,这块石头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踏上了一段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旅程。在这过程中,姜昊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也遭遇了强大的敌人和重重
奋斗的玉米
流落荒岛后,我开启逆袭人生
流落荒岛后,我开启逆袭人生
我妈死后,我被父亲带进了萧家,寄人篱下,被后妈的女儿百般欺辱。本想忍气吞声,不想他们拿我过世的母亲说事,触之逆鳞,本想同归于尽,一朝出游遇到意外,被卷荒岛。生死存亡之际,后妈,保姆,坏姐姐全都依靠我才能活下去,直接死太便宜他们了,在荒岛的日子,我要将他们原来对我的欺辱百般奉还……
一只蜂鸟
女神被骗去缅北后,我成了送阴人
女神被骗去缅北后,我成了送阴人
暗恋的女神,被骗去了缅北。 三年后,她的鬼魂却向我求救! 从那之后,我成了送阴人。 为冤魂开道。 送亡者上路。
日照山林
入狱五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
入狱五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
【先虐后爽+真假千金+绝不原谅】林浅是个孤儿,突然有一天豪门爸妈找到她,说她才是豪门真千金。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过上爸妈疼爱的幸福生活,可回去后才发现家里还有个备受宠爱的假千金。她的亲生父母偏心假千金,她的亲哥哥为了保护假千金做伪证诬陷她,就连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都在法庭上给她定罪,为了林婉儿,他们逼着她顶罪入狱,让她在监狱里受尽折磨,不闻不问。五年后,豪门爸妈哭着求到她面前,“浅浅,我们错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