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之上

第152章 锋芒毕露(为‘揍迪巴拉爵士的雨姐’加更4)(1/4)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152章 锋芒毕露(为‘揍迪巴拉爵士的雨姐’加更4)

关中此刻已是草长莺飞,长安城中的权贵们最喜在这个时候出城踏春。

周宁缓缓走在国子监中,手中拿着一封书信。

这是杨玄从北疆寄来的信件,信中说最近北疆景色颇美。

——只是少了一人陪伴,再多的美景我也视若无睹。

进了值房,周宁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缓缓坐下。

北疆那边此刻定然打完了,杨玄的书信应该是写于在开赴沙场之时。但书信里对此却只字未提,只说风景和思念。

周宁再看了一遍书信。

“周助教。”

周宁抬头,“何事?”

门外是个小吏,他侧身,“有人寻你。”

来人是周氏管事谢俞。三十余岁的谢俞看着和蔼可亲,进来后微微欠身,“见过二娘子。”

周宁平静的道:“可是有事?”

谢俞点头,“阿郎最近的病情好转,郎君说小娘子也该回去看看阿郎才是。”

周宁想到了常年病恹恹的祖父周勤。

那年她走出周氏大门时,祖父的眼神冷漠的就像是看陌生人,父亲恼怒的说走出周氏的大门,一辈子就别回来。

“可是他们又寻到了值得联姻的男子?”周宁的眉间多了一抹讥诮。

谢俞神色尴尬,“没有的事。”

周宁看着他,“有,还是没有。”

谢俞说道:“自然是……”

周宁拿起一卷医书,“回去告诉阿耶,就说国子监授课忙碌,我缓一阵子再回家看阿翁。”

谢俞看了她一眼,苦笑道:“二娘子,家中看中的男子多是背景深厚之人,大有前途。二娘子如今也渐渐大了,也该谈婚论嫁了。若是寻个平庸的嫁了,一生为柴米油盐烦恼,难免苦熬。二娘子,人活着不是为了苦熬,是为了享受啊!”

周宁看了他一眼,“回去吧。”

谢俞叹息,“二娘子,如今朝中风云变幻,北疆大战在即,也不知胜负如何。宫中据闻太子饿成了骷髅脸……外面乱,还是家中好啊!”

周宁抬头看着他。

“是你自己走,还是我把你打出去?”

……

宫中。

今日皇帝早早就召集了重臣们议事。

皇帝难得勤政一回,臣子们自然是欢喜的。

兵部尚书宋震正在介绍情况。

“北疆那边一直有消息传来,前日来的消息,黄春辉领八万大军出击,北辽那边是十万大军。此战我兵部也琢磨了许久,北疆大军八万,堪称是精锐尽出。而北辽十万大军也不弱,此战胜负在于临战指挥。”

随即群臣针对性的讨论了一番。

结论:胜败难说。

“臣最担心一点。”杨松成神色严肃,“北疆军数年未曾出战,实力不知如何。”

这话堪称是进可攻退可守。

若是胜了,那便是国丈稳健。若是败了,没二话,国丈高瞻远瞩,早就看出了黄春辉这条乌梢蛇的本质。

皇帝看了王豆罗一眼。

按照最近的规律,国丈上,这边就会上王豆罗。

果然,王豆罗干咳一声,示意自己有话说。

他先看了杨松成一眼,“北疆十二万大军看似浩大,可北辽有多少人马?数十万。黄春辉以往若是浪战,一朝战败会如何,国丈可曾想过?”

杨松成只是微笑。

郑琦顶了出来,“避而不战,只会让士气消沉。”

王豆罗冷笑,“老夫说面对北辽,北疆实力孱弱,避战不得已。你却说避战会导致士气消沉。那么出战才好,若是败了如何?”

郑琦笑了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老夫只问你若是败了如何!”

“呵呵!”

“你只会顾左右而言他,老夫再问你,若是败了如何?”

郑琦自然不能答。

王豆罗说道:“若是败了,北疆局势顷刻间便会崩塌。一旦辽军南下,谁去抵御?你郑尚书吗?还是谁?”

迪巴拉爵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田园悍婿:重生知青的逆袭
穿越直接当知青?有系统的我无所畏惧!下地劳动即可升级,干活轻松如喝水。别人偷懒我盖房,从田园开始逆袭之路!
大鱼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特种兵火凤凰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总裁别虐了,夫人已经签了离婚书
结婚几年,她都没能捂热他的心,眼看着他对青梅竹马嘘寒问暖,把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别人。她心灰意冷,不愿再和他有任何牵连。离婚后,她恋爱脑醒后,独自美丽。很快,她携新欢出游,成商界最新风云人物。一贯冷淡矜持
佚名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只想抱大腿,大佬却想拿下我
我是单位公认的胆小鬼,哭包,我在发现老公有异心之后我很果决选择离婚。离婚之我抱上了一条大腿,为了抱紧大腿我做牛马,唯唯诺诺,只求大佬升迁吃肉能带我喝口汤。只是这大腿抱着抱着我感觉有点不对劲了,大佬往我
佚名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官途巅峰,从乡村书记崛起!
大学毕业后,一枚纯纯的草根逆袭成书记!没背景、没人脉,他全靠自己一双拼搏的手,从一无所有到小有名气,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村关系和棘手的挑战,他如何用智慧和勇气,一点一滴改变着乡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