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种田:文明新纪元

第四百四十三章 西域行军(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四百四十三章 西域行军

有了刘敏这层关系,常青也与宋扬聊了很好。

肃州的情况,介绍的很清楚。

“辛苦常大人了,肃州之事还是劳烦常大人操劳。”宋扬听完了常青的汇报说道。

“王爷不派人来接收常州?”

常青一愣,他知道宋熹投靠了宋扬,以为自己又可以退休了。

“为何要接收?常大人已经做的很好了。”宋扬反问。

常青有些为难道:“王爷,不是下官不尽心尽力。下官的确是身体有疾,之前做这知府也是临危受命罢了。”

常青有很严重的胃病,经常疼痛难忍,有时候好几天不能办公。

这也是他之前辞官回乡的原因。

“常大人,大乾正式艰难的时期,现在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您在辛苦辛苦。”

“这样吧。本王准你便宜行事,县令以下可自行任免。”

宋扬熟练的拿出了自治权给常青。

常青听了,只好点头答应了。

宋扬明摆着不想让他退休,常青也知道现实就是这个情况。

只能强忍着病痛继续留在岗位上。

搞定了肃州常青,只要等到方哲接收完甘州,就可以来肃州交接工作了。

其实肃州的活也好说,常青还干知府,方哲要交接的只是黄册、账目之类的文书材料。

九月二十五,宋扬抵达了酒泉。

当日酒泉下起了大雨,宋扬只能在酒泉停留了两天。

九月二十七,复兴军继续向西。

九月三十,抵达瓜州府城晋昌。

瓜州现在降为了二等州,划到了肃州以下。

宋扬在晋昌停了半天,便继续赶路。

十月初三,大军西出玉门关,正式进入西域地区。

从瓜州到龟兹,需要经过伊州、西州,抵达安西都护府后还有十天的路程。

这条路极其难走,一路上多是草原、隔壁,还有一段是沙漠路途。

复兴军战士们哪来过这种地方,看着异样的风景,战士们心中好奇,都是忍不住东张西望。

但这路走的远了、多了,便觉得枯燥无味。

不过让战士们最喜欢的是西域的水果,那些哈密瓜、葡萄,甘甜味美,在房州哪吃过这种美味?

到了伊州,当地的部族首领亲自迎接了宋扬,并且还派了五千骑兵加入了西征军的队伍。

宋熹已经沿途传讯打点过,沿途各部族都知道,宋扬就是现在大乾最大的王,他们对宋扬恭敬。

继续向西,除了伊州便是西洲,也就是高昌地区。

高昌往北是西域重镇轮台,往南则是前往龟兹的路。

龟兹那边战事吃紧,宋扬没在高昌停留,稍作补给便继续向西。

但为了保障轮台的安全,宋扬将伊州的五千骑兵派去了轮台协防。

进入安西都护府后,便是到了这条路上最难走的一段。

千里戈壁滩,茫茫黄沙飞。

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也看不出日落黄昏。

战士们开始叫苦连天。

宋扬也是灌了满嘴沙子。

幸运的是,宋扬这一路带过来的补给极多,战士们能吃饱饭喝足水,总算是坚持的走了下去。

十月二十,大军抵达渠黎都督府,这里是前往龟兹的最后一站。

虽然渠黎都督府已经废弃,但这里却是留下了一座小城。

宋扬前脚刚进城,后脚西边就送来了急报。

姑墨州陷落,守将张舟生死不知。

现在匈奴大军已经占领了姑墨州,并且围困了龟兹。

我吃大肉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熢火之下
熢火之下
特别纪念小知闲闲,抗战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平凡人简单抗争才是这个世界主旋律,缅怀先烈。
横霸
乾坤塔
乾坤塔
前一世,他是秦家丢失多年的小儿子,找回后,却不受待见,被当成废物,百般刁难和羞辱,最后还被养子秦昊活活毒死!这一世,秦峰不再犯贱,去奢求那可笑又偏心的爱,他毅然与秦家决裂,凭着前世的记忆,夺走养子秦昊的所有逆天机缘,从而强势崛起,步步登天。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且看那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让仙为奴,神为仆,诸天万界尽颤抖……
新闻工作者
重返未来之与维同行
重返未来之与维同行
关于重返未来之与维同行:(萌新作者的第一本书!希望玩1999的各位可以看得开心)(男主在1999的部分会放在正文,在其他世界的则会放在番外,其他世界的内容不算多,大概会同步更新。)(番外写的实际上并不好,建议看完第一卷后直接跳转第三卷)“告诉我,我们人联的目的是什么?”“促进人类与神秘学家的融合,实现种族平等!”“告诉我,我们人联的依仗是什么?”“科技与军事实力!”“告诉我,我们人联实现目的手段
APILEZ
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
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
带着曾经当商人时的仓库,重回地下城与勇士六十版本初期。
虫王戮蛊
我的抗战有空间
我的抗战有空间
关于我的抗战有空间:参加一次军方均试验后的特战队长孙义成,莫名穿越回1938年的冀南,利用脑部量子芯片形成的空间,大肆收割各种物资,将包括RMY等的大量物资收归己用,武装手下,扩充军队,无情地消灭侵略者。同时也利用各种物资暗地里帮助自己人,为自己人的军队创建空军、炮兵部队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零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