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贞观

第五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3)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五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对李泰来说因为手上没有将领,更没有兵权,所以自己能够蹭到的局势有限。

但自己跟其他所有的人不同的是,自己知道这场战争是胜利的。

这就好像如果你穿越到抗日时期,你觉得你比当时的人强在什么地方。

在李泰看来,这问题的答案跟现在一样,那就是自己一定比所有人都坚信抗战会胜利。

而现在,自己所需要做得就是表现出自己能竭尽全力的支持北伐就好。

只不过,这件事情要等到李世民真正把这消息公布出来再说,在李泰看来应该快了。

虽然李泰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北伐突厥,但今年肯定是决定出兵的,自己耐心等着就好。

事实上,正如同李泰所想,李世民的太极殿中基本三四品的官员全部都聚集到这里对张公瑾送来的奏章议论纷纷,一行人都在商议是不是要北伐突厥。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大臣在议论纷纷,尤其是礼部的豆卢宽和民部的戴胄最是反对。

豆卢宽道:“自从渭水之盟以后,我们与突厥之间秋毫无犯。

如今若我方主动打破平衡,且不说是否能够打赢。

退一万步如果突厥退往大漠,我等是追还是不追。

只要无法打败突厥,那来年突厥来犯,岂不是徒生兵灾!”

简单的说,豆卢宽认为既然都这么多年突厥都没找我们麻烦,我们就安稳的把日子过下去,何必去惹突厥。

不说打输打赢,如果别人不跟你打,那我们就被动了。

而说戴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道:“近些年来天灾频繁,朝廷没有存粮。

当初汉武与匈奴相争,打空了文景之治,如今若与突厥交锋,又如何支撑得起劳师远征。

还是先休养生息几年,等到我们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再言讨伐突厥之事。”

当然,对武将方面的人来说,他们真的是非常想要打这一场的。

毕竟张公瑾已经把理由都说了清楚,这次八月份突厥便承受了一波暴风雪,直接让突厥牛羊死伤无数。

今年冬天突厥人肯定过得相当艰苦,如果这个机会错过了,那肯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李世民看看递上了这份奏章的李靖还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李靖主动递上这份奏章,这本身就代表了李靖的态度。

倒是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一直在小声议论,并没站出来说的意思,不由开口道:

“玄龄,克明你们是什么意思!”

杜如晦与房玄龄听到了李世民叫自己,相互对视了一眼。

房玄龄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意思让杜如晦出来说,而杜如晦也当仁不让,出来道:

“臣以为此战当打!”

魏征听到杜如晦的话微微皱眉,却也没出来打断,而是若有所思的看着杜如晦。

说实话,单独的杜如晦或者单独的房玄龄魏征表示都不怕。

但当这两个家伙联手时,从李密时代开始,自己就没在这两个家伙的手下讨到半分好处。

所以魏征也觉得先认真听完两人的话语,看看是不是真有理有据再说。

“你且说说!”李世民听到魏征的话眼前一亮,不由对杜如晦道。

杜如晦开口说道:

“兵家之机,在张公瑾的奏章已经说得清楚,我不必再赘述。

我真正的理由是,我们需得先发制人!

近些年来,突厥本身叛乱丛生且颉利可汗败仗连连,如今暴雪突降,更打乱了突厥生活。

我读北魏隋的史书,观之每当北方草原遭灾,那临近年末他们必然会南下入侵。

一则消耗人口,二则劫掠物资,从而让本族渡过冬天!

所以与其让突厥掌握主动,还不如我等主动进攻,更能自由的抉择战场!”

“杜尚书说得轻松!”戴胄站出来道,“大唐连年遭灾,可谓粮草短缺,百姓疲惫。

倚夜听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厄运先生
厄运先生
千般外术皆不邪,最邪不过是人心。
想看许多风景的兔子
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
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
《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 这是帝国君临银河的第四万个年头,大远征的辉煌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苏羽穿越而来,睁开眼看着面前已成...
宇宙无敌战斗暴龙
龙王苏醒,美女总裁求领证
龙王苏醒,美女总裁求领证
三年前,一代战神宁尘心脉重创,封锁记忆成为江城柳家赘婿,受尽冷眼与无尽屈辱。三年后,宁尘记忆提前苏醒,龙王归来!宁尘誓要拿回一切,斩尽仇敌!就从离婚开始!
九品废物
权力巅峰
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 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任风萧
我,马皇后义子,带老朱穿越古今
我,马皇后义子,带老朱穿越古今
大明的遗憾是什么,是土木堡全军覆没,是千古忠臣于少保横尸街头,是崇祯帝意图复兴,却终究只能自挂东南枝。林凡获得古今穿越门,开局成为马皇后义子,带着老朱穿越古今,弥补遗憾。从此朱标认我做小弟,老四见我如瘟神,瓦剌人脚软,扶桑人胆寒,造火炮,造大船,灭倭国,万国来朝,这一次铸造一个日月同辉的巅峰大明
笔落惊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