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天师

第83章 各自际遇(2/2)

天才一秒记住【倩玉小说网】地址:https://m.qianyuwj.com

首发:~第83章 各自际遇

老白忽然戳了我一指头,低声道:“这里还真有个悬棺葬……”

所谓悬棺葬,便是将棺材悬挂于悬崖峭壁上,挂的越高,代表死者地位越高,有人说着是灵魂上天的意思,反正讲究特别多,一些南方少数民族经常会用到。

老白说,这里也有三口悬在绝壁的悬棺,他在被蛊王控制的时候曾经见过,幽痋蛊就在那里发现的。

那三口棺材很不寻常,用了以前一种叫做金钱索的东西吊起来的,这种金钱索是盗墓贼的专属物件,是一种贵重金属合金,工艺什么早失传了,据闻这种东西能吊起重物,千年不锈不断。

不过,吊起那三口棺材的金钱索上面应该抹了死者的血,而且,悬棺简陋,应该是简单打磨石头做出来的棺材,上面有些稀奇古怪的图案。

老白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断出了这个局的根本关键。

他说,这是死人埋自己,一些懂行的主,类似于我们这种人,阴魂经常会跑回去找尸体,自己埋葬自己,以达成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悬棺葬,也算是一种养鬼术,棺材悬起来,不接地气,不入阴司,这是不准备进五行之内,图谋很大。

我一听这个,大概知道,三口悬棺里的尸体应该就是王掌柜这些人的,这三鳖孙就图谋很大,可惜遇到了一个更狠的。

我见过王掌柜他们三个埋魂的地方,可埋尸的地方是真没去过,除非我梦游了,心里立马觉着不太对劲,连番追问下,鹞子哥才终于跟我说起他们的经历。

自从我坠入这层墓室后,鹞子哥和张歆雅二人也没了主意,急得在上面团团转。

所幸,我师父很快赶到了。

他是从血线大蜥蜴里杀出来,连连斩杀了那个阴奴数十次,对方留下了十多个替死娃娃,那时我师父才一下子明白过来——这个阴奴,根本就是杀不死的!

阴奴算是傀儡,可我们遇到的这个傀儡,做傀儡做的非常彻底。

它把魂魄完全献祭给了主子,几乎成了寄生虫一样的存在,除非干掉它的主子,否则根本制服不了。

这算是最古老的献祭之术,与其他阴奴的炼制不一样的是,这个阴奴完全是心甘情愿成为傀儡的,与主人几乎连成一体,主人制作多少替死娃娃,它就有多少替身……

说到底,这事儿最后还是落在了正主儿的身上。

我师父那时忌惮于卦象显示的内容,遂匆匆放弃追杀阴奴,赶来找我们,准备只身一人去找那正主儿,坚决不让我和对方见面,等他与鹞子哥两人见面时,我人已经在这里了……

于是,他们又匆匆追到这里,并且发现了那处悬棺葬。

鹞子哥说,他们在那里看见了我,背对着他们,蹲在一堆乱石后面不知道在干什么,他们喊了我一声,结果我反倒跟受惊的兔子一样,撒丫子就跑。

那只是惊鸿一瞥而已,我已经跑的无影无踪。

我师父担忧我的安危,以为我是被什么东西上身控制了,根本没想太多就提剑追了上去,不久后,直接跟四处寻找我的水王爷碰了个正着。

一场大战立即爆发。

那水王爷实在是太凶悍了,我师父说,现在它还没有大成,只差最关键的一步,一旦成功了,那才是成了气候,难以对付。

一番激斗拼杀下来,局面就成了现在这样,不过那水王爷也被我师父打伤逃跑了。

“我根本就没见过那处悬棺,那……根本不是我……”

我喃喃自语着,感觉到一股彻骨的寒气。

就连鹞子哥他们也是面面相觑,已然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我联系着这一路的所有遭遇,最后无声的苦笑了起来:“我们可能……中计了,全都成了人家棋盘上的棋子,被随意拨弄,耍的团团转,最后奔向早已推算好的剧情……”

……

风尘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m.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综影视配角不配合
关于综影视配角不配合:年纪轻轻的许丽丽就因为救人落水身亡,响应地府号召,成为外聘人员,到每个影视世界给不同的人过完一生,平复她们的怨气。
氪荔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
上辈子为了讨回公道,王墨一把火烧了大队仓库。没想此举酿成大祸,最终导致老娘顶罪,死在了入狱那天。小妹也因此在家中冻饿至死。如此一幕,成了王墨心里永远无法忘却的痛!好在重回到那时候。这一世。王墨决心不再
天行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何进还没进京,董卓还在西北开荒
一世浮生若梦
七零空间俏知青
七零空间俏知青
关于七零空间俏知青:后世富二代林娇娇预感自己要穿越,唉,她的感觉真的很准她真的穿越了,还好自从发现自己带着的玉坠是空间之后她就储存物资来到这个物资缺乏的七零年代她也不慌,什么继母算计她下乡,那就下呀一
初升的朝霞
过去的五十年
过去的五十年
关于过去的五十年:以周家大院的兴衰为背景,描述大院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反应出那一个时代的特点。周家大院只是众多农村院落的缩影,它的变化折射出了时代的痕迹。这段历史值得描写,也是一代人的回忆。其中没
郑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