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100-120
张彧顿一下,自然喊出:“娘,这是沈秋阳的爷爷奶奶”。
喊出这一声娘,张彧发现不难,也没有尴尬,他心里完全接受了这个有些胆小懦弱的亲娘。
林三丫被儿子喊一声娘,差点掉眼泪,很久没有听到儿子喊娘,她忍住泪,向沈爷爷沈奶奶笑了笑说:“大爷大娘,你们好”。
沈奶奶拉着林三丫的手,呵呵笑说:“小林啊,你有个好儿子,教我们家秋阳拳法,我们谢谢他,也谢谢你,养这么好的儿子,现在秋阳又来麻烦你们”。
张彧教孙子的拳法很好,她和老头子早想亲自来道谢,但一直没有成行,今天怎么也要来一趟。
林三丫浅笑说:“不用客气,
【请收藏本站qyfwaji】您现在阅读的是《宋小将在七零》100-120
铁蛋交到朋友,我很高兴,请坐,我给你们倒水”。
沈奶奶笑:“麻烦小林”。
沈秋阳把自行车后座的粮食解下给张彧,小声说:“我爷爷奶奶早想来和林姨道谢,谢谢你教我拳法”。
张彧说:“二老客气”,沈秋阳又解下挂自行车前面的两个袋子交给张彧:“我爷爷奶奶的一点心意”。
二老的心思张彧理解,没有推辞,接过和粮食袋一起提进堂屋,边和后面的沈秋阳说:“沈爷爷和沈奶奶傍晚再回去吧”。
沈秋阳说:“不呆那么久,你们还上工,一会我就送他们回去,下午不太热时我再来”。
张彧不勉强,说:“也行”。
放下东西,两人来到外面,林三丫也给沈家祖孙三人倒糖水。
喝些水,沈奶奶又和林三丫说些道谢的话,林三丫微笑回应。
沈爷爷沈奶奶稍坐一会就道别离开,张彧送他们出去,沈爷爷说:“张彧,秋阳知道路,我们自己出去就行”。
张彧笑说:“没事,沈爷爷,我晚些去上工没什么”,他本想说不去上工也没什么,但老人家都不喜欢旷工、不认真干活的人,话到嘴边改口。
张彧人虽小,但比大人还能干,沈爷爷没有再客套,看他家不远处的两排草棚,问张彧:“那里是你们队的蘑菇棚吧?我听说种出的蘑菇不错,产量也可以”。
张彧回答:“是,技术员管理比较严,干活的人也认真”。
沈爷爷说:“你们这个大队长很错,敢想敢做”。
“是不错”。
“……”。
儿子送客人出去,林三丫进自己房间,眼泪刷地流下来,越抹越多,好一会,眼泪才勉强止住,她擦掉眼泪,出门去上工。
这时已经迟到,被扣一公分,林三丫没有在意。
清川娘见林三丫迟到,眼睛又发红,靠近小声问她:“你哭了?出什么事?你家来的什么人?”。
林三丫浅笑说:“我眼睛红是高兴的,那是铁蛋同学的爷爷奶奶,铁蛋帮他同学一点忙,他们来道谢”。
清川娘笑说:“不是出事就好,两个老人亲自来道谢,铁蛋帮他同学这个忙肯定不小”。
林三丫说:“具体什么忙,我也不清楚”。
作者有话说:
第102章 凌书记
沈秋阳住下,张彧早上起来陪他练拳,这一套拳沈秋阳早学会,不过不能灵活用,两人对打,之前沈秋阳家院子太小,两人没有对打过。
这一对打,沈秋阳自信心被打得粉碎,之前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但一和张彧打,都没有还手的机会。
张彧边将沈秋阳打得憋屈,边给他讲解,沈秋阳边动手防御边努力记住。
一个多小时后,两人停下来,张彧气息不变,额头出细汗,沈秋阳呼呼地喘着粗气,浑身是汗。
沈秋阳手微抖,擦着汗,气息稍平后和张彧说:“之前我还自信满满,没想到一和你交手,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张彧也太厉害了吧,气息都没有变。
自己还没有用全力,张彧擦着额头细汗说:“你才学一年多,白天自己在房间是多琢磨”。
沈秋阳说:“我和你一起去上工,公分记你账上”。
张彧说:“不用,一会我拿粮食去公社碾,上午不上工,再说我自己平时就上半天工,有时还不上,现在离九月不远,你快提升拳法,还有体力、耐力”。
离九月确实不远,沈秋阳只好说:“好吧”,心想张彧本事大,他家挣工分确是没有一般人家那么重要,这份情先记心里。
临傍晚,张彧和胡澜从山里出来,带回猪草兔草和打到的两只大兔子。
张彧放下东西,喝下几杯凉茶,剥下兔皮,在院子里陪沈秋阳练拳。
胡澜晚上留下来吃饭,在厨房里和未来婆婆一起剁猪草,然后一起做饭。
晚饭开饭前,沈秋阳看桌上饭菜说:“林姨,这也太丰盛了吧?”。
大盆的红烧兔肉,还有一条红烧鱼,番茄炒蛋,黄色的蛋真多,拍黄瓜,炖的豆角里也有肉,这…
林三丫浅笑说:“没有,你和铁蛋早晚练拳,多吃肉”。
张彧说:“不用客气,都是山上河里弄的,我家平时的饭菜差不多都这样,不是你来了加菜,坐下吃饭”。
厉害了,张彧这小日子过得真爽,沈秋阳坐下看一圈:“哎,建设呢?”,他来几回,每回建设都在。
林三丫说:“他回家吃,我留饭给他,他晚些再来”。
沈秋阳心里有疑问,不过没有再问。
三天过去,沈秋阳的拳法运用在张彧巨大压力下进步飞快,从一开始没有还手之力到有小反击。
大队长早几天得到通知,今年还会有知青下乡,人数可能比往年还多。
换以前,赵明兴心里肯定不高兴,但现在每个小队都有蘑菇棚,每家都养兔子,没有以前那么困难,农忙时人手也不太够,才没有发牢骚。
三个小队的知青点都住满了人,他只好找小队长,让他们再各筹建建两间房。
这个时候队里农活不多,不忙,张建英就派五个人去和泥,摔泥,做泥砖,脱模放草棚阴干,用这些换别人家阴干好、能马上用的。
张建英和有泥砖的人家商定好,把泥砖运到知青点,派五个人挖地基,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