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第187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玉石
修道者行走在世间门,他们尽量维系着平衡,避免战乱真正弄到世界千疮百孔、血染江河。
有些杀戮阻止不了,有些杀戮不可避免,历史的进程需要一个个人奋不顾身地推进,当人间门变得井然有序,大能们渐渐消失,引入山林、市井,仿佛从未出现,安安静静地修自己的道心。
偶尔出来捡一两个可怜的小徒弟就是日常生活了。
太平的日子也意味着人心易变,古话说,饱暖思淫欲,人吃饱穿暖后往往容易思点曾经不会去想的问题。
比如说权力、金钱,甚至掠夺。
秦国崛起,也注定灭亡。
因为它步子迈得太大了,很多事情需要的世间门,偏偏,秦始皇没有那么多世间门,他只是一个人,就开始追求成神。
当年的焚书坑儒,坑的是分裂秦国、阻止变法的儒家思想,也是在坑杀那些假道士。
曾有人进言,修道非修一时之气,若无道心,拼了命追求一些东西,只会把自己修死了。
万事过犹不及,奈何秦皇年纪大了,儿子又不够争气,宦官专权,秦皇知道气运已尽,无法实现的变法却不能不继续,哪怕日后秦的统治被推翻,法律都要继承下去。
后来,所有朝代的法,都脱胎于秦律,只是在自己当朝的思想上做修改。
而思想很多时候是变化的,女子的地位,也从那个时候变得很微妙,再不是曾经可以修乾坤两道的世界,有些坤道传承的宗门就此败落下来,就算看到资质好的,女子也难走出家门来入道。
可以说,在传承上非常困难,能够坚持母系传承到现代的玄门都值得敬佩,她们躲躲藏藏,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不让自己的男性亲人夺取掌控权,在那千年父权压迫中,是一种需要豁出命去的反抗。
更有甚者,直接就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天南地北地走,遇见被抛弃、被丢进水缸里的女婴就捡回来自己养,变相给自己的门派续上传承。
人心就是这么变的,曾经坚守变法的族人,在这种环境中又能坚持多久呢
当社会开始吃女人的时候,迟早有一天,吃的就是所有弱者,不论性别。
同样的,一个家族非常强大,繁衍生息,那不叫开枝散叶,叫四分五裂,只是许多人觉得生了很多孩子好啊,女的嫁出去与别的家族成了亲家,儿子就娶别人的女儿得到外家的帮助。
其实不然,这是让一个家族非常迅速地以三六九等分开但凡嫁娶,无法不谈门第高低。
谈了门第高低,曾经可以团结一致的家族,渐渐被分成主支、旁支。
最开始怎么分旁支的
就是你不够强,继承不了家族呗。
久而久之,旁支边缘化,为了寻求生活,去往更远的地方,一个氏族,就这么因为金字塔型的父权结构四分五裂。
白家就是这么慢慢被分开的,不过跟白家族长说的部分有些出入,吴福春所了解到的内容,是白家早在汉朝时期就被分裂了。
汉朝重用儒家,虽说沿用了秦朝的法律,却还是难免继续形成新的规则,并且为了更加紧固地维系皇权,儒家思想可以非常有效地为皇家带来忠心与听话懂事的百姓。
权力等级划分之后必然扩散到每一个人身上,哪怕是世家大族都无法避免。
很多氏族其实都毁坏在这样的父权掌控之下大树靠枝叶吸取阳光,当枝叶都散开对主干没有归属心的时候,光靠树干与根茎,维系不了多久。
吴福春将幻境中的地图换成汉朝的,指着其中三个白色的光点说“这三个就是当时白家第一次分散后的位置,也就是白家族长跟阿玉你说的,所谓白家分成了三份。”
在白家族长的口中,他们是因为无法再拥有杀神眷顾而分成了三份,三个派系分别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一,决定放弃所谓神的追求,过好自己的日子就算了,人生在世,哪里能人人都得道飞升
第二个派系的想法比较极端,既然祖宗不保佑他们,那他们就自己当祖宗。
余下的第三个派系、也就是付生玉与屠亦见到的那个白家族长,他们自己是为了阻止第二个派系才凝聚到一起的。
当然,现在看来,第三个派系的白家口中没一句实话,比付生玉都能瞎编。
付生玉将自己从白家族长那听来的话说给吴福春听“就是这样,如果奶奶你的消息才是准确的,那白家根本就不是因为他说的原因四分五裂的,完全就是政权交叠,当时每个世家都可能经历这样的情况。”
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前期,其实都是地多人少,物质基础不够丰富,相对来说比较难发展成非常稳固的封建政权,当然,这也有变法的功劳。
秦律诸多规定狠归狠,不过那时候不讲究那么多,男女、官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后来物质丰富、秦朝后继无人,自然是要进一步发展成封建社会的。
白家顶多就是封建社会下第一批被献祭的产物,每个朝代被献祭的世家大族都不少,有些疯起来是真的疯,白家也只是其中疯的时间门比较久的。
吴福春听后没解释,只说“他们会有这样的认知正常,继续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汉朝被分散的白家并不是完全分散,毕竟百年之内其实家族还算有联系,分家只是一种不希望被管束的做法,不管什么身份,过到最后总会分家的,谁不想自己一个人逍遥快活呢
皇族宗亲就要封地,天高皇帝远的,自己就是老大,当然不想在帝都处处受制;世家大族则是知道不分家,如果不被当权人看中,就是个炮灰命,平时没给你多少东西,出了事你就得出来为了所谓的主脉顶罪,有点脑子跟能力的都知道自己不是继承人就别往继承人身边凑,不然必定是炮灰。
这就是最开始的分家,白家当时的几个小辈为了能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搬离了主家,同时也是避免刘家想起来什么不该想的,要拿白家开刀。
韩信的事历历在目,谁敢说自己能比韩信命大
白家分裂之后,自认能力不足的族人散入百姓寻常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只要不被拉出去顶罪,好好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了。
剩下的两个白家,一个追权,一直追了很多年,很多朝代几乎都有白姓权贵的身影,哪怕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也多少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最后那个白家,他们有点意外的奇遇。
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在可以走通之后,很多商人其实都陆陆续续过去做生意,在政权中心不是很站得下脚的第三个白家,就跟着去了,如果能走通,就想长久做。